一、辦學目的
目前,我國城市基礎設施的綠色低碳建設、韌性發展、災變防控技術、智能建維技術與發達國家及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存在一定差距,我國城市基礎設施在建設和服役的全壽命期抵御各種災變的能力亟待提高,將韌性城市、低碳建設、智能建維等要求融入城市基礎設施的規劃和建設中是實現我國新型城鎮化戰略的迫切需求。為了加快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實施,助力我省落實“三高四新”使命任務,需要大力培養土木工程相關專業的創新型人才。“低碳韌性城市基礎設施智能建維”湖南省研究生暑期學校的開辦,旨在通過對于相關領域的前沿知識進行學習和探討,拓寬研究生的科研視野,增強學生們的科研創新能力,提高研究生的培養質量,為低碳韌性城市基礎設施智能化建維領域的發展做出貢獻。
二、主辦單位
本次研究生暑期學校由湖南省人民政府學位委員會、湖南省教育廳主辦。
三、承辦單位
經湖南省人民政府學位委員會、湖南省教育廳批準,“低碳韌性城市基礎設施智能建維”湖南省研究生暑期學校由長沙理工大學承辦。
長沙理工大學是一所以工為主,工、理、管、經、文、法、哲、藝等多學科協調發展,具有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博士學位授予權和碩士生推免權的多科性大學。是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高校、首批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50強、湖南省“國內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擁有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等國家級人才30余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國家級教學名師等國家級榮譽稱號30余人;“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2個;中宣部宣傳思想文化青年英才、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人選、交通部“交通青年科技英才”和湖南省科技領軍人才、“芙蓉學者”等省部級人才400余人。
學校擁有湖南省“世界一流培育學科”“十四五”重點學科等6個、優勢特色學科群1個,6個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現有博士后科研流動站5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8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9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18個,具有授予同等學力碩士學位資格。擁有國家級科研平臺5個,省部級創新團隊13個、自然科學科研平臺52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21個。
四、具體實施單位
本次研究生暑期學校由長沙理工大學研究生院、土木工程學院具體實施。土木工程學院是長沙理工大學主干學院之一。通過多年的建設,學院已發展成為師資力量雄厚、專業設置齊全、學科建設成績顯著、科研水平先進、科研成果突出的教學科研實體,土木工程學科在全國高校第四輪學科評估中獲得B+。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職工185人,專任教師160余人,其中教授41人、副教授45人,博導31人、碩導118人,博士學位教師118人。擁有國家級教學團隊、教育部科技創新團隊、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2個;擁有國家“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教學名師、國家“四青”人才2名、“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3名、全國師德標兵、國務院特殊政府津貼專家5名;擁有交通運輸行業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湖南省科技領軍人才3名、交通部青年科技英才5名、湖南省“121人才工程”人選12名、全國徐芝綸力學優秀教師、湖南省教學奉獻獎獲得者等一大批專家學者。
學院包括橋梁工程、工程力學、建筑工程、巖土與隧道工程、智能建造5個教學系,1個綜合實驗中心,以及橋梁工程、結構工程等6個研究所。設有土木工程、工程力學、智能建造、城市地下空間工程4個本科專業。其中土木工程先后入選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國家級特色專業、省級重點及教育部“第一類特色專業建設點”專業,已連續三次通過國家專業評估;工程力學入選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學院擁有“土木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土木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土木水利”專業博士學位授權點、“土木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力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土木水利”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學院建有國家級土木工程實驗教學示范中心、中西部高校結構設計原理課程群虛擬教研室、南方地區橋梁長期性能提升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公路養護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公路與橋梁高效養護及安全耐久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橋梁工程安全控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交通基礎設施安全風險管理交通運輸行業重點實驗室、湖南省基礎教學示范實驗室等13個省部級以上教學科研平臺。
五、課程設置
本次暑期學校主要包括以下模塊:1)學科前沿知識講座;2)博士導學、期刊論文寫作方法等。講授方式為線下教學、講座、研討的形式,共計40個學時,內容涵蓋土木工程領域的各二級學科方向,具體安排設置如下:
時間 |
主講 |
內容 |
地點 |
7月 21日 |
上午9:00~9:40 |
開幕式 |
圖書館報告廳 |
上午9:40~10:00 |
合影 |
圖書館報告廳 |
上午10:00~12:00 |
鄭俊杰教授/武漢大學 |
絮凝-固化-真空預壓聯合改性流態泥渣填筑路堤的幾個問題 |
圖書館報告廳 |
上午3:00~4:30 |
陳璐副教授/長沙理工大學 |
復雜環境下山地公路隧道精細爆破實踐與展望 |
工二B302 |
7月 22日 |
上午9:30~11:00 |
洪成雨副教授/深圳大學 |
地下工程感知技術與數字孿生研究探索 |
工二B302 |
下午3:00~4:30 |
肖楊教授/重慶大學 |
微生物礦化多尺度試驗、機理與理論 |
工二B302 |
7月 23日 |
上午9:30~11:00 |
陳炳瑞教授/中國科學院、東北大學 |
中科微震監測技術及其在葉巴灘水電工程中應用 |
工二B302 |
下午3:00~4:30 |
章定文教授/東南大學 |
特殊地基處理新技術與智能化施工進展 |
工二B302 |
7 月 24日 |
上午9:30~11:00 |
金銀富教授/深圳大學 |
優化方法在巖土工程中的實踐 |
工二B302 |
下午3:00~4:30 |
呂璽琳教授/同濟大學 |
復雜條件下盾構隧道開挖面失穩災變機理研究 |
工二B302 |
7月26日 |
上午9:30~11:00 |
卞漢兵研究員/里爾大學 (法國) |
孔隙介質極端耦合耦合荷載數值分析研究 |
工二B302 |
下午3:00~4:30 |
莊海洋教授/華東交通大學 |
復雜地層水下長大盾構隧道工程抗震關鍵技術與應用 |
工二B302 |
7月27日 |
上午9:00~12:00 |
李濤博士/ 長沙理工大學 姚悟聞博士/ 長沙理工大學 |
飽和砂-黏及砂-粉-黏混合土液化特性試驗研究(李濤) 接觸摩擦與粘滑問題-從物理機理到數值模擬(姚悟聞) |
工二B302 |
下午3:00~4:30 |
陳燦華教授/中南大學 |
報刊中常見知識性問題辨析 |
工二B302 |
7月28日 |
下午3:00~4:30 |
潘鵬志研究員/中國科學院 |
深部工程巖體破壞局部化過程分析方法、CASRock軟件研發與應用 |
工二B302 |
7月31日 |
上午9:00~12:00 |
趙冰教授/ 長沙理工大學 李楊博士/ 長沙理工大學 |
科技論文寫作(趙冰) “隱形的地震殺手”——淺談地震砂土液化及其防治技術(李楊) |
工二B302 |
8月1日 |
上午9:30~11:00 |
章賽澤博士/長沙理工大學 |
克“屋脊”險難,修“天路”傳奇——淺談青藏鐵路凍土路基的修筑與維護 |
工二B302 |
8月2日 |
上午9:30~11:00 |
賈卓博士/ 長沙理工大學 |
基于人工智能的多元信息相容性表達 |
工二B302 |
8月3日 |
上午9:00~12:00 |
文偉博士/ 長沙理工大學 張雪梅副研究館員/長沙理工大學 |
寒旱區非飽和鹽漬土水鹽遷移規律及耦合模型研究(文偉) AIGC時代數字資源助力學術科研(張雪梅) |
工二B3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