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8日14時30分,在金盆嶺校區4-109,為了提升學院研究生科研與學術氛圍,馬克思主義學院舉辦了2015年度第2期“教授博士論壇”,主講人為易顯飛教授。易老師以“當前中國與主要大國關系的新勢態及對立統一分析”為主題和研究生進行了學術交流。本次學術講座由學科辦主任張明海博士主持與點評,學院研究生參加了此次學術論壇。
在講座期間,易顯飛教授以“過程、實體、關系”三個范疇作為思考起點,從當前中國與主要世界大國的關系現狀、當前大國關系調整的特征以及中國的應對思考三個主要方面闡述主題。描述當前中國與主要世界大國的關系現狀時,以相互適應,探索“構建新型大國關系”為框架,以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對立統一規律為基點闡述了中美關系,以矛盾雙方同一性與斗爭性的彼消此長,得出中美關系“斗而不破”與“和而不同”的重要歷史經驗。隨后,他繼續用“對立統一”的范式,描述與分析了中俄關系、中日關系、中歐關系。在描述當前大國關系調整的特點時,他從大國力量對比變化、國際體系的新變革、區域和跨區域機制蓬勃發展陳述了“零和博弈向互利共贏轉變”的思維方式。從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關系及發展哲學視角,探究大國關系與當前世界發展模式多樣性內在邏輯。在論及中國的應對策略時,他首現指出國家“定位”的重要性,包括對中國當前的經濟定位、文化定位、政治定位、戰略定位。隨后他以習近平提出的“一帶一路”為思考線索,從“方向與通道選擇”、“輻射基點建設”、詳細分析了中國“緩解資源瓶頸戰略發展方向”。最后他從意識形態安全與“顏色革命”、作為“內因”的綜合國力提升、作為“系統與環境”的周邊外交工作的價值優先等方面論及了中國處理大國關系的具體環節或步驟。
張明海在講座結束后,精彩點評了易教授的講座,認為講座語言幽默風趣,形象生動,內容充實。指出這是一次哲學與國際政治巧妙結合的學術講座,最后他生動運用社交流行語展望了中國與大國關系及中國發展的前景。
(馬克思主義學院科研與研究生辦公室 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