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裹機械外殼,手持代表性垃圾,頭頂垃圾分類圖標,神態各樣,很是活潑生動。紅藍黃綠,疊加銀色增添機械科技的美感,結合Q版形象,可愛又不失前衛。除了IP形象還有配色童趣活潑、形式新穎的垃圾分類大富翁游戲,功能多樣、外形獨特的膠囊筆,無疑是極具潮流的文創產品,而這三個同時獲獎的優秀作品都閃現著同一個團隊的創作之光。
近日,在“慧分類 惠瀟湘”湖南省生活垃圾分類創意創新大賽的評比中中,我校設計藝術學院的文衛民老師帶領的研究生團隊屢獲佳績,團隊成員鄞詩雨、劉禹宏和陳超設計的《基于垃圾分類IP形象的系列文具設計》、《垃圾分類大富翁》兩項作品獲得了IP衍生產品設計類的銅獎,《樂分原創垃圾分類IP》獲得了視覺傳達設計類的銅獎。

實地走訪才對味
這支年輕的團隊由設計藝術學院的導師文衛民和研究生鄞詩雨、陳超、劉禹宏組成。他們另辟蹊徑,從年輕人的角度出發,以高校為中心,通過實地走訪和調研,觀察記錄同學們、高校的后勤人員以及物業公司對于校園內垃圾分類的情況,包括垃圾分類知識的認知程度和實際實施程度。

(團隊在校區走訪調研)
在采訪了在校學生、后勤工人、學校物業以及街道社區主任后,團隊驚訝地發現在社區街道辦和志愿者不懈的宣傳下,老年人的垃圾分類意識得到了相當顯著的提高,可以達到60%的干濕分離率。而現有的垃圾分類知識宣傳方式缺乏新意,不足以吸引年輕一代的關注和學習,團隊認為增強年輕人的垃圾分類意識迫在眉睫。

(團隊在社區走訪調研)
融入潮流更創意
為了附加創新價值,團隊決定融入當下流行的盲盒形式和賽博朋克風格,設計了一套針對20-30歲年輕人的“垃圾分類盲盒”形象,誕生了“樂分原創垃圾分類”IP,并且還完善了海報以及手機殼、明信片等衍生文創產品的設計。炫酷前衛的風格,鮮艷大膽的配色,將機器人形象和垃圾分類IP形象結合,一改以往傳統的垃圾分類宣傳風格,更貼近年輕人的生活,讓垃圾分類也可以潮流時尚,團隊希望借此可以吸引年輕人的注意,以此增強年輕一代的垃圾分類意識。

(視覺傳達設計類銅獎——《樂分原創垃圾分類IP》)
關于IP衍生系列作品的設計,團隊緊抓“兒童”“趣味”“寓教于樂”等關鍵詞,想為孩子們設計一套可玩的知識性游戲。在原有IP形象“小布”、“果子”、“小美”和“兜兜”的基礎上,融合了童年回憶大富翁的形式和游戲規則,稍加改動后融入了垃圾分類的知識和各種圖形。考慮到游戲不同場景的適配度以及不同年齡層次的需求,還設計了家用版、桌游版和公共場合版等不同版本,讓孩子們在游戲中也能學會垃圾分類。

(IP衍生產品設計類銅獎——《垃圾分類大富翁》)
文具系列的設計更是考慮到實用性和推廣性,設計了與IP形象配套的可伸縮膠囊筆,外形憨厚可愛,可伸縮設計小巧且便于攜帶。團隊意圖通過趣味性的文具,來培養兒童的分類意識,從而推廣到全社會。

(IP衍生產品設計類銅獎——《基于垃圾分類IP形象的系列文具設計》)
三個作品從創意到完稿一共經歷了3個月的時間,是一起嘔心瀝血不懈打磨的成果,特別是垃圾分類大富翁的游戲規則敲定和版面設計格外艱難,因為要考慮到游戲對兒童的吸引力和接受力,又要保證知識的正確傳播,因此后期他們一直在對圖形和規則進行細微的調整。

(團隊組會集思廣益)
創新視角有活力
出于專業的關系,主創之一的鄞詩雨長期關注著設計宣傳這塊區域。她認為,對于兒童和年輕人群體的垃圾分類宣傳力度不夠,這個開闊的宣傳空間并沒有充分開發利用起來。
而對于本次大賽的舉辦,正對她開拓針對這一群體的垃圾分類宣傳的想法落地起到催化作用。她認為此次“慧分類 惠瀟湘”湖南省生活垃圾分類創意創新大賽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比賽,“不僅調動了在校大學生,也提高了社會人士對于垃圾分類知識的重視,比賽本身就是一次大型的宣傳,他們作為參賽者也在創作作品的過程中學習并深化了垃圾分類的知識,對于垃圾分類意識在青年人中的傳播有非常重要的幫助,同時比賽的產品針對兒童進行設計,真正落地后又可以讓孩子們在寓教于樂中學習到垃圾分類的基本要求和概念,可謂是一舉兩得。”
“設計文創的核心是實用性與美觀的結合,以及針對不同受眾的風格把控。” 鄞詩雨表示,團隊將繼續關注垃圾分類宣傳的發展。
(圖/鄞詩雨、劉禹宏 文/鄞詩雨、周綺芃 審/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