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大青年要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用眼睛發現中國精神,用耳朵傾聽人民呼聲,用內心感應時代脈搏。”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重要講話精神,長沙理工大學開展了以“青春獻禮二十大,強國有我新征程”為主題的研究生暑期專業實踐活動,用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把青春播撒在民族復興的征程上。

圖1各實踐團出征合影
學校組建了49支實踐團隊,429名博士、碩士研究生圍繞理論宣講、紅色尋訪、鄉村振興、志愿服務、生態環境保護等主題,在73名指導老師的帶領下奔赴西藏、云南、廣西、湖南等地開展調查研究與服務工作,項目數量和參與人數均創歷史新高。
知行結合,深化學習成果
各實踐團將專業實踐與黨史學習教育有機結合,在實踐中學黨史、憶初心、強信仰、立擔當,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長沙理工大學理論宣講進基層專業實踐團以“講好長理故事、講好湖南故事、講好中國故事、講好黨的故事”為目標抓手,為長沙市的康園社區等多個社區基層送去“聽得懂、聽得進、愿意聽”的黨的理論、黨的故事,真正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進基層、融入群眾、深入人心。

圖2實踐團成員為社區小學生講解黨史知識
文新學院益陽紅色文化調研與宣傳實踐團在湖南省第一個農村黨支部——金家堤黨支部走訪當地村民,重溫革命先輩們的艱苦奮斗事跡,開展“人民作家周立波”文化教育公益講座,唱響“益山益水益美益陽”的紅色品牌。
實學實干,助力鄉村振興
各實踐團聚焦社會發展,關心鄉村致富路,以實干的奮斗精神展現長理擔當,用專業知識托起鄉村振興的發展夢。
電氣學院電力大數據賦能鄉村振興專業實踐團赴國網湖南省電力有限公司經濟技術研究院,利用電力大數據資源,通過對縣域用電信息進行分類管理和價值挖掘,創新算法模型,助力構建“防返貧、促發展”監測,持續見證貧困區縣的脫貧鞏固與發展跨越。經管學院助力民族鄉村茶產業發展專業實踐團從思想宣傳、人才培養、技術創新、品牌構建等方面為椿木坪村提出了未來發展的詳細規劃方案,協助搭建電子商務運營平臺,幫助村民拓寬收入渠道,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圖3實踐團為單位講解創新算法模型
交通學院客貨郵融合發展鄉村振興專業實踐團以桃江縣為調研主體,探討桃江縣客貨郵融合發展模式,利用所學知識,切實破解農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難題。水利學院巖溶區垃圾填埋場地下水污染調查實踐團在充分收集垃圾填埋場地下水環境已有資料的基礎上開展調查研究,提出科學對策,貫徹落實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食品學院油茶加工科技服務鄉村振興專業實踐團充分發揮專業優勢,推進油茶低產林改造、油茶籽油小作坊升級,以科技服務革命老區鄉村振興,打出瀏陽油茶的新天地。

圖4實踐團在當地開展茶產業電商技能培訓
彰顯文化魅力,堅定文化自信
實踐團從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中汲取養分,結合新時代發展特色,使傳統文化煥發新的活力。
設藝學院鄉村耕讀文化產業創意專業實踐團設計了以“二十四節氣”為主題的美育創意課程,為白箬鋪鎮的孩子們志愿提供美育輔導,宣傳“二十四節氣”文化。文新學院探訪非遺苗畫助力鄉村振興專業實踐團針對苗畫在發展的進程中有著傳承范圍狹窄、數字化運用程度不高等問題,提出“苗畫+學校美術老師”傳承的新思路,為湘西苗畫傳承和發展提供了參考路徑。

圖5實踐團為小朋友講解二十四節氣的由來
計通學院瀟湘區域文化數字一張圖開發專業實踐團奔赴懷化市多地,繼續創新和完善“數字一張圖”的功能和要素,推動瀟湘少數民族文化和紅色文化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數字化上線,擴大文化的影響力。外國語學院湖湘非物質文化遺產外宣翻譯實踐團多方收集湖南非遺外宣資料,人機結合翻譯實踐,以傳承、保護以及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做湖南非遺文化的擺渡者,助力非遺文化“走出去”。

圖6實踐團參觀瓷器文化博物館
服務奉獻,扎根基層一線
實踐團心在一線,在聯系群眾、服務社會中踐行初心、錘煉意志,在服務奉獻中了解國情民情,通過社會實踐助力文明城市創建和經濟社會發展。
交通學院博士專業實踐團前往“偉人故里”韶山,將公路病害調研與傳承紅色精神深度融合,探索推進紅色文旅目標下道路養護的長效機制。土木學院房屋檢測與評估專業實踐團赴邵陽市新寧縣坪山村開展農村住房安全隱患排查,按照相關規范給出科學合理的安全評估,并向當地村民宣傳住房安全知識、隱患識別方法、房屋的正確使用與維護方法等,進一步提升住房安全意識。汽機學院路基路面動態彎沉與回彈模量聯合測試設備研制專業實踐團深入走訪調研湖南省多家工程機械企業,設計了新型路基路面動態彎沉與回彈模量聯合測試裝置,真正做到了“與實踐對話,讓科研落地”。

圖7實踐團對韶山路面損壞情況進行調研

圖8實踐團在當地開展房屋安全檢測
建筑學院鄉村人居環境規劃與設計專業實踐團對坪山村進行整體考察,對既有農宅、村落全域提出改造設計方案,滿足村民的現代化需求,推動鄉村人居環境整體改善。能動學院西藏可再生能源利用現狀調研專業實踐團遠赴西藏調研8家企業,零距離感受太陽能平板集熱器的生產一線,并深入華東水電設備成套有限公司開展實習,在實踐中開拓創新。

圖9實踐團對檢測設備進行試驗評估
在實踐過程中,校院兩級黨政領導密切關注實踐情況,校黨委委員、副校長胡永樂專程前往實踐地慰問看望參與實踐活動師生,全體師生克服實踐中路途遙遠,高溫酷暑等不利因素,以蓬勃的熱情,深入基層、深入企業,以豐富多彩的實踐形式施展專業才華。
實踐活動至今,多次被人民網、中國網、紅網等國內外知名主流媒體報道,展現了長理研究生“底色亮、實踐強、善創新、敢擔當”的精神風貌,他們將青春力量綻放于新時代改革開放的廣闊天地,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國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用青春知我創造青春之中國、青春之民族。
(文/曾潔、田維偉 圖/各暑期專業實踐團 審/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