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宇亮院士作學術講座

葉澤副校長總結講話
研究生現場提問
5月25日下午,我校第十屆研究生云影講壇之“院士開講”在云塘校區圖書館報告廳舉行。本次講座邀請到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副主任趙宇亮擔任主講嘉賓,講座題為《科學研究與技術創新》。講座由副校長葉澤主持,研究生院院長管德清、化學與生物工程學院院長楊榮華、研究生院副院長兼研工部部長劉亞輝、化學與生物工程學院副院長曹忠,各學院研究生代表聆聽了講座。
講座伊始,趙宇亮以日本科學家潛心科研三十年,最終發現新化學元素的故事為切入口,提出引人深思的問題:應該如何進行學術創新?接著,他結合自己的科研經歷,與大家分享了自己對如何開展科研創新的理解,強調科研創新需要不怕艱難,勇于擔當的要素。講座過程中,趙宇亮談及自己從核物理研究成功轉向毒理學研究的經歷,勉勵大家對科研要有不怕困難的勇氣,勇于探索新的研究領域,尋找新的研究方向。他著重分享了自己在納米生物領域不斷克服重重困難并逐漸取得豐碩成果的經驗,強調和鼓勵大家一旦有想法就要積極付諸實踐,任何困難都可以在行動中被解決。趙宇亮還向同學們傳授了自己尋找研究方向的實用技巧:先搜索知名期刊文章、再分類關鍵詞、最后查看關鍵詞熱度的三個步驟。他最后以“山不過去,我就過去” 這一富有哲理性的故事,強調在遇到困境或手足無措的情況時,要主動改變自己,從養成良好的習慣開始,逐步克服困難;并借用曾國藩“利不可獨,謀不可眾”的至理名言強調合作的重要性,鼓勵大家在學習和生活中注重培養合作意識。
葉澤以“科研精神”、“勇氣”、“創新”、“合作”、“勤奮”五個關鍵詞對趙宇亮的講座給予了總結,高度贊賞了趙院士認真嚴謹的科學態度,提醒同學們要腳踏實地進行理論學習和科學研究,積極勇敢地進行學術創新和理論實踐。
在互動環節,現場研究生代表就自己對于科研創新的疑惑,向趙院士進行了請教,無論問題大小,趙宇亮都能耐心細致、富帶哲理地進行解答。現場的研究生表示:趙院士用精簡的語言、生動的事例分享了自己在科學研究與技術創新道路上的寶貴經驗,讓大家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了知識,收獲了建議,受益匪淺。(文/柯豫 游依 明珠 圖/蘇家怡 審/劉亞輝)
趙宇亮院士簡介:
趙宇亮: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副主任,全國政協委員。
2001年回國以前,他和同事一起發現了113號新元素,這是亞洲科學家第一次對元素周期表中新元素發現做出貢獻。他于2001年獲中科院“百人計劃”支持并回國,提出并創建了世界上第一個“納米生物效應與安全性”實驗室,實現了納米毒理學(納米安全性)和腫瘤納米藥物領域在我國起步、形成和發展,在我國創建這個新興的科學領域,使中國成為該領域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三個國家之一。在世界頂級學術期刊如Nature Biotechnology, Nature Nanotechnology, 等發表學術論文480余篇,被引用超過3.1萬次(H因子~91),獲中國、美國、日本、歐盟的授權發明專利26項,應邀在國際國內做邀請學術報告超過220次。
他獲得了TWAS化學獎, 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012),中國毒理學杰出貢獻獎(2015),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獎(2016),北京市科技進步獎(2008) ,中科院-德國拜耳獎(2006) ,于2014年入選美國湯森路透社的 “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科學頭腦”。他的研究成果先后入選:“國家十二五科技成就展” (2016);“國家基金委十一五優秀成果” (2011)、“國家基金委交叉科學研究成果” (2010)、 “中國科學院建院60周年基礎研究成果” (2009)等。
他現擔任國家科技部“國家納米科技協調指導委員會”專家,國家科技部納米科技重大研究計劃“總體專家組”副組長,中國化學會“納米化學”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毒理學會“納米毒理學”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藥學會“納米藥物”專業委員會主任;代表中國擔任聯合國UNEP、世界經濟合作組織OECD、歐盟EU等著名國際組織的專家或顧問;擔任中國、美國、英國、德國5本學術雜志副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