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A级毛片在线播放不收费,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最近最好的2019中文,最好看免费观看高清电影大全

圖片新聞

首頁 > 新聞動態 > 圖片新聞 > 正文

校級研究生精品課程《自然辯證法概論》取得階段性建設成果

發布日期:2016年12月23日 來源: 作者:

《自然辯證法概論》是我校碩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系列課程的主干課程,于2013年立項建設,經過三年的課程建設,取得了階段性建設成果。

學位點建設:2006年,我校自然辯證法(科學技術哲學)專業獲批為碩士學位點點,這為我校自然辯證法課程的建設迎來了新的契機,科學技術哲學學科團隊的教師,從事了科學技術哲學碩士學位點與自然辯證法公共課的教學。2016年,我校“哲學”學科獲批為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科學技術哲學專業是該一級學科點的核心與特色專業。學科建設的突破,有力推進了自然辯證法課程的教學改革工作。

教學團隊建設:《自然辯證法概論》精品課程建立了一支結構合理、教學科研能力突出的教學隊伍。現有專職教師共5名,具有博士學位者5人,其中教授2人。就年齡結構看,目前梯隊成員中,年齡均在56歲以下。其中,50歲以上2人,40至49歲2人,30至39歲1人,構成了年齡結構、職稱結構合理專業骨干教師、高學歷人才為主體的師資隊伍。課程組教師已經全部獲得科學技術哲學專業碩士生導師資格。社科系主任林慧岳教授長期執教我校自然辯證法,為長沙理工大學的自然辯證法課程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

課程負責人情況:《自然辯證法概論》精品課程主持人為易顯飛教授。易顯飛教授系哲學博士(東北大學)、博士后(中國社會科學院),現任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兼哲學系主任,碩士生導師,科技與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科學技術哲學學科負責人。學術兼職有中國科技文化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湖南省馬克思主義原理教學研究會副會長,湖南省自然辯證法研究會副秘書長,省委宣傳部“湖南省思想政治工作特約研究員”等。主要指導“科學技術哲學(自然辯證法)”、“馬克思主義與科技發展”、“科技與公共政策”等領域的研究生,所指導的研究生2次榮獲“湖南省優秀碩士學位論文”。近年來,承擔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中國博士后基金、國家社科重大招標項目子課題等項目近20項。近年來獲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成果獎1次;湖南省高校省級教學成果獎1次。在《哲學研究》(權威),《哲學動態》(權威)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60余篇。

教學改革:根據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普通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建議與要求,對現用教材,網絡資源進行了系統化教學設計,在教學內容上探討了專題式教學,共設計了9大專題,并且不斷擴充網絡教學資源庫,為課內與課外學生自主學習提供資源保障。在課程體系改革方面,對課程體系重新調整與設計,把重點放在“科學技術方法論”部分,難點放在“自然觀”部分,落腳點放在“科學技術與社會發展”上。本精品課程在課程教學改革方面,以任務型教學,學習策略訓練等先進教學理論為指導,從宏觀上的理念和模式到微觀層面的方法和手段,對課程的教與學進行改革。主要運用探討問題式、討論式教學改革,在教學模式上和方法上改變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單一的問答式和復述式教學,通過問題探討訓練幫助學生學會學習,不斷提高學生的自主意識。同時,本課程還靈活運用啟發式,專題研究型等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本課程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搭建“自然辯證法概論網絡課堂”,開辟互聯網教學新模式,讓網絡成為師生課外交流的平臺。使師生交流不受時間、空間限制,學生的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課堂學習和課外學習等落到了實處。課程組利用網絡教學資源平臺,將大綱、教案、課件、資料庫、習題庫、參考文獻等,全部上傳到教學互動平臺,為學生學習、教師備課、教師進行作業批改與輔導答疑提供新的平臺,實現教育資源共享。

教研與科研:本精品課程建設工作,極大地促進教師的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取得了豐碩的教學成果。自2013年省級精品課程立項以來,本課程組教師已圍繞“自然辯證法概論”發表教學理論和教改實踐及科研相關論文20余篇,主要發表雜志有《哲學研究》、《哲學動態》、《自然辯證法研究》、《自然辯證法通訊》、《科學技術哲學研究》、《科技進步與對策》等。課程組完成或在研省部級以上課題7項,國家級項3項。上述研究成果,有力地推動了教學質量的提高。

教學效果:自精品課程項目建設以來,本課程教學效果獲得較高評價。學校督導組專家認為,該課程不僅在內容上不斷更新,而且重點突出,脈絡清晰,體現了哲學思維訓練的優勢。該課程制作的多媒體課件,提綱挈領,層次分明,讓學生一目了然,減少了不必要的煩瑣解釋,可以比較容易地進入主題。由于省略了版書時間,同學們有了更多課堂討論的機會,課堂教學顯得生動活潑。特別是任課教師采取按專題組織講授——討論——評點的三步研究型教學法,不僅主題明確,而且學生能夠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又有較為全面系統的小結,得到了學生的歡迎與肯定。教學中任課教師注重發掘哲學與科技的關系、科技與社會的關系,真正把人文與科學教育相結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附件:

  • <samp id="20me8"></samp>
    <fieldset id="20me8"><var id="20me8"></var></fields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