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下午,2016年博士研究生科研創新項目立項答辯會在工科一號樓B501報告廳成功舉行。此次答辯會的評審專家為交通學院的楊和平教授、土建學院的唐雪松教授、水利學院的胡旭躍教授、經管學院張新華教授。答辯會由研究生院副院長蔣菲主持,研究生院相關工作人員及各學院研究生共100余人參加了答辯會。
答辯共分三個部分,首先是申請人結合PPT匯報項目申報情況,共8分鐘;接著是專家組提問及項目申請書審核環節,專家組從科研選題意義、立項依據、研究方法、技術路線及研究方案先進可行、創新之處等方面結合文本和申請人回答情況進行評分,此階段為5-8分鐘;最后專家組填寫評審意見,申請者根據評審意見修改完善項目申報書。
來自交通學院、土建學院、水利學院和經管學院的12名博士研究生提交了科研創新項目申請書,并參加答辯。同學們從研究意義、應用前景和學術價值等方面闡述了項目的立項依據,具體介紹了項目研究方案、研究目標,并從研究基礎和創新之處等方面對項目進行了可行性分析。來自交通學院的邱祥申請的項目名稱為《溫濕交互作用下粉砂質泥巖邊坡損傷演化及災變機理研究》,評審專家楊和平提出“如何進行室內溫室的模擬”的問題,邱祥針對問題進行了觀點的闡述。針對交通學院史振寧的項目《極端氣候條件下覆蓋層邊坡滲流特征及失穩機理研究》,楊和平對“覆蓋層”概念提出了疑問,提出了專業術語表達規范性的問題,胡旭躍提出研究相關性問題,“氣候”用詞太大,提出“氣候”與“氣象”區別等問題。土建學院李德如匯報了《基于Copula函數和Burr型分布的特大跨橋梁車輛荷載概率模型研究》,唐雪松提出修改文獻綜述的意見,指出文獻綜述不是羅列文獻,還需分析、得出結論;張新華對用5個變量做Copula函數的擬合效果提出問題等。整個答辯過程精彩紛呈,有同學們富有思想的學術表達,專家組高水平的學術指導,聽眾們的熱烈掌聲,三個多小時的答辯活動不僅讓同學們學會怎么深入地做好研究,更學會了做研究所需的認真、嚴謹、規范、踏實、創新的學術品質。
據悉,此次博士研究生科研創新項目評審會,是我校首次采取答辯的形式對博士研究生申請的科研創新項目進行立項評審,并且組織已申報科研創新項目和打算申請科研創新項目的研究生前來觀摩學習。創新科研創新項目立項評審形式,加強了研究生的學術交流,鍛煉了研究生的學術表達能力,提升了研究生學術研究能力。(文/毛夢雅)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