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著名倫理學家唐凱麟教授應邀做客我?!暗赖挛幕笾v壇”第十二講
2016-10-12

10月11日下午,云塘校區圖書館報告廳掌聲雷動,座無虛席。中國著名倫理學家、全國第二屆教學名師、湖南師范大學道德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唐凱麟教授應邀做客我校“道德文化大講壇”第十二講,為我校師生做了一場“關于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及其當代意義”的精彩講座。講座由賴明勇校長主持,黃立宏副校長及校黨委宣傳部王宏部長、人文社科處卿定文處長、教務處劉朝暉處長、校慶辦周艷紅主任、馬克思主義學院陳萬球院長、毛光華書記、文法學院王新生院長出席了本次講座。
唐凱麟教授指出,目前對“什么是傳統和傳統文化”、“繼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對現代人們生活的關系”等問題,還沒有得到深入的討論、思考和解決,以致很多情況下人們往往是各說各話。他認為,討論這些問題首先需要把傳統、傳統文化、文化傳統、歷史等概念之間的關系以及傳統的基本要素、特點和形成機制搞清楚。他說,傳統是不能等同于歷史的,歷史是過去,而傳統是歷史經驗的積淀,是歷史和現在的一個橋梁和交接點,它存活在人們的心里并制約著人們的生活,影響著人們行為方式和價值觀念,所以傳統需要反思更要認真對待。傳統不能等同于傳統文化,傳統文化只是傳統的一個部分,是傳統體現的載體和中介,它的世代相傳讓傳統散發出別樣的魅力。
唐凱麟教授認為,傳統的基本構成要素可以大致分成器物層面、行為層面和精神層面三個方面,其中器物層面是顯現的,而精神層面是內在的、隱性的,是傳統的靈魂,行文層面則是傳統得以傳承的媒介。傳統具有世代相傳的統一性和連續性兩個重要特征,即“變中不變”和“存在于現在的過去”。傳統的形成是社會價值認同和道德共識的結果,是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的倡導和人們內在需要相契合的結果。任何民族的傳統都會打上歷史的烙印,這其中必定存在著等級分化的狹隘傳統,我們需要揚棄過時的腐朽傳統,繼承和發揚能適應歷史發展、有利于現代生活創造、促進社會進步的優良傳統。
唐凱麟教授對當前社會上出現的對待傳統的“反彈琵琶”態度和文化自虐、文化自殘現象進行了批判。他指出,傳統問題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也很難能夠達成共識,但是優良的傳統對于人格的塑造和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都有很重要的影響。他認為,人一出生就是個傳統人,傳統是人類社會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傳統是不能擺脫的,只能夠選擇,只有不斷地反思傳統,才能透過表象看清楚它的本質,真正做到去其槽粕,取其精華。他呼吁,傳統不能夠丟棄,我們應該重拾傳統,自覺選擇優秀傳統,造就新的、更加優秀的文化。
講座即將結束時,唐凱麟教授還與參加講座的師生進行了互動交流。
最后,賴明勇校長對本次講座進行了點評。他說,唐教授的講座深入淺出、幽默風趣、引經據典,為我們展現了一幅生動的中國傳統文化的畫卷,對師生們有很大的啟發和教育作用。他指出,盡管長沙理工大學是以工科為主的大學,但也應加強學生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建設具有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內涵的校園文化,努力提升學生的道德境界。(馬克思主義學院供稿)
附件:
上一篇:
下一篇:馬克思主義學院組織紀念學校辦學60周年校友座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