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中的傳統文化之美:成海鷹副教授主講“教授博士論壇”
2016-10-20
2016年10月18日下午,長沙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論壇”在金盆嶺校區4教503教室舉行。成海鷹副教授以“《論語》中的傳統文化之美”為題給本院師生作了一場非常精彩的報告。本次講座由林慧岳教授主持,魯芳教授、黃前程博士點評,學科辦文貴全博士負責論壇組織,學院近50名研究生參與了本次論壇活動。
成老師認為,《論語》是古人對我們的最美好的饋贈,《論語》中的許多道理到現在仍然使人受益無窮。她從三個方面講解了《論語》中的傳統文化之美。一是生活的情趣之美。成老師指出,近代以來的認識論哲學重視理性,普遍忽視了感情對人的意義,而中國儒家傳統的一個特點即是重視“情”。孔子曾問幾位弟子志向,惟有曾皙回答“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深得夫子之心,這其中就包含了孔子對“情”與“趣”的體認。二是生命的和樂之美。成老師通過對“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句話的深入闡述告訴我們,人要面對人與心、人與人、人與天的各種關系,通過學習,我們學會處理各種關系,既體會人在社會中生活的“和”,又體味人作為生命個體的“樂”。三是心靈的恬靜之美。成老師重點講解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這句名言,又引朱自清散文的名言作為佐證指出,對生命而言,時間像流水一樣不停流逝,一去不復返,我們最重要的就是要珍惜當下的時光,在時光逝去時以自身的進取與超越而不留遺憾,心靈達觀而自由,感受心神安寧帶來的快樂。
講座后,在座的研究生分別向成老師提出了自己對論語理解以及人生問題的一些困惑之處,成老師都一一予以精彩地回應,同學們報以熱烈的掌聲。魯芳教授和黃前程博士分別對成老師的講座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對從不同角度對一些問題進行了解讀。講座最后,主持人林慧岳教授以“敬畏學術,熱愛學術”做了總結,鼓勵同學們做一名有志趣的人,有情商的人,多閱讀,多思考,讓自己的研究生生活更加美好。
(院學科辦供稿)
附件:
上一篇:
下一篇:省委宣傳部理論處殷曉元處長一行來我院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