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上午,“與時光對話——長沙高校畢業設計中的非遺”作品展在長沙非遺館開幕。長沙市文化旅游廣電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余嵐,長沙市非物質遺產中心(長沙非物質遺產館)相關領導、非遺傳承人代表、長沙理工大學藝術設計學院、湖南大學設計藝術學院、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家具與設計學院、湖南工商大學設計與藝術學院等領導和師生應邀出席。

此次展覽由長沙市文化旅游廣電局主辦,長沙市非物質遺產中心(長沙非物質遺產館)承辦。長沙理工大學設計藝術學院3項作品受邀亮相,其中包括:《老鼠嫁女》(作者:李興宇和鄧抒憬,指導老師:朱詩源和孫家豪);《旺旺民俗簽》(作者:洪艷婷,指導老師:鄧冰旎);《攤》(作者:向佳旻,指導老師:鄧冰旎)。作品將科技與藝術結合,運用交互設計、數字藝術、虛擬現實、人工智能動畫等多樣化形式,探討數字技術賦能非遺創新傳承和發展路徑。展覽時間:2024年7月19日至2024年8月19日。

在《與時光對話—畢業設計中的非遺》開幕會上,長沙理工大學設計藝術學院孫家豪老師介紹了團隊成員使用AIGC技術創作《老鼠嫁女》動畫短片的過程與意義。認為通過梳理中國傳統文化的藝術價值,將人工智能技術與藝術相結合,采用數字化與智能化的方法,能夠賦能文化藝術的設計創新,讓傳統紋樣超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以一種全新的方式與當代觀眾產生共鳴。孫家豪老師在展覽中向長沙市文化旅游廣電局領導和其他觀展者詳細介紹了我院學生作品與育人理念。

非遺作為民族文化的標志與人類智慧的結晶,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教育價值和傳承價值。是中國向世界展示的獨特名片,也是踐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一環。通過此次展覽,展示了我院近年來在數字藝術設計賦能非遺保護和傳承中的努力以及引領作用。與此同時,學院與長沙非遺館就非遺人才培養等方面進行了深入交流。希望未來能加強合作,聚合優勢,齊心打造數字非遺人才“蓄水池”。
(文/向佳旻 圖/向佳旻 一審/鄧冰旎 二審/朱詩源 三審/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