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5日,張家界市武陵源區中湖鄉青龍埡村迎來了長沙理工大學設計藝術學院鄧寒松、歐操、陳書芳、何蕾四位老師及其研究生,他們在老師的指導下開展社會實踐,為踏勘設計改造空間奠定基礎。歷經一個星期的駐村現場設計實踐教學,同學們高質量完成了桃花溪隧道美術館、青龍埡村藝術家創作基地、桃花溪濱水棧道等區域的初步設計方案,設計成果也得到了地方政府及村民們的肯定與贊揚。
此次專業實踐課程緊跟國家鄉村振興戰略,針對青龍埡村青年藝術旅居項目開展專題設計實踐,這也是該學院在藝科融合、服務基層方面的一次創新嘗試。設計內容主要涵蓋桃花溪隧道美術館設計、藝術家創作基地環境設計以及鄉村人居環境優化改善等方面,課程采取師生駐村現場教學模式,以便于做到與村民交流零距離,與項目接觸零距離,與方案落地零距離,從而極大提升教學效果。同時,為了確保設計實踐成果的延續性和可操作性,還特別邀請了戴小芬、李鵬艷等當地領導專家作為校外課程導師,共同參與課程指導和評價。
本著“藝術賦能鄉村,設計振興經濟”的理念,此次課程實踐教學成果深度契合張家界市以旅游產業為核心的經濟發展方向,通過發揮在校大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將藝術設計與數字科技有機融合,重點強調跨學科交叉的新文科教學理念,力求創作出順應社會發展,符合張家界山水景觀特征的在地藝術空間。下一步,實踐團隊將在張家界市武陵源區、中湖鄉、青龍埡村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對初步方案進行進一步優化設計,力爭將設計概念變為現實,為鄉村振興貢獻長理力量。
近年來,長沙理工大學設計藝術學院環境設計專業立足專業特色,注重實踐教學,拓展服務基層鍛煉,不斷夯實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成果,為社會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教學團隊先后在新寧縣枧桿山村、桃花村、辰溪縣龔家灣村、炎陵縣密花村等多地開展在地設計實踐服務,將設計成果繪制在祖國大地上,其中,鄧寒松老師在新寧縣開展的鄉村特色庭院設計實踐得到了社會廣泛關注,受到中央電視臺、新華社、湖南日報等主流媒體的專題報道。
(文/黃星原 圖/鄧明涵 姚雨欣 審核/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