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長沙理工大學法學院研究生暑期社會實踐和本科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在張家界市桑植縣圓滿結束,取得了豐富成果,并贏得了多家社會媒體的廣泛關注和報道。此次活動的選題圍繞長沙理工大學地方立法研究中心承接的立法課題,涵蓋了農村互助養老、秸稈焚燒、礦山修復、畜禽污染防治、水文發展機制、多元糾紛解決等多個領域,充分展現了學院學子們的專業素養與社會責任感。
在為期數天的實踐活動中,學院多支實踐團隊深入桑植縣等各地,圍繞不同主題展開了深入調研。其中,農村互助養老調研組在申純副院長,孔凡琛老師的帶領下,聚焦農村互助養老,通過走訪社區養老服務中心、訪談老人等方式,深入了解農村養老服務設施保障情況及老人生活狀況,提出了多項法治保障意見,為農村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新思路。
秸稈露天禁燒法律監管機制組在黃雪、寧佳老師帶領下,走進田間地頭,實地考察秸稈露天焚燒情況,并與當地政府、農戶等進行座談交流,共同探討了秸稈綜合利用與露天焚燒管理的創新之策。通過發放宣傳海報、普及環保知識等方式,提高了村民的法律意識和環保意識。
礦山生態修復組在姜明教授帶領下,赴湘潭景宏石灰巖礦調研生態修復,實踐團了解到該地創新性地采用“地上復綠”與“地下填充”技術,利用工程渣土制成填充漿料回填礦洞,既減少環境污染,又預防地質災害,有效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同時為工程渣土找到新出路。對于生態修復成果與碳排放銜接問題,實踐團還前往省林業局調研林業碳券的配套措施、生態修復與碳券取得的銜接等關鍵問題。
非規模化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監管機制研究組在汪倫副書記,鄧欣欣、盛喜老師帶領下,深入桑植縣瑞塔鋪鎮進行了實地調研。實踐團成員通過座談交流、一線調研等方式,詳細了解了該鎮畜禽養殖的發展現狀及污染防治措施的實施情況,并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治理策略。此次活動不僅增強了同學們對生態環境保護的認識與責任感,也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供了有力支持。
新時代“楓橋經驗”組在李殊、曾雨欣老師的帶領下,赴桑植縣深入一縣四鎮十村,開展了關于“新時代楓橋經驗”的調研與宣講實踐。學生們直插居民糾紛調解第一線,與村務人員、鄉賢及村民面對面交流,深入了解基層矛盾化解機制和“楓橋經驗”的生動實踐。通過問卷調查、深度訪談等方式,實踐團收集了大量關于基層治理和法治建設的一手資料,為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了有益參考。
此外,法學院學子們還前往賀龍故居等紅色教育基地,開展了“自助式”講黨史故事活動,通過現場講解和互動交流,傳承了紅色基因,弘揚了革命精神。
此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不僅讓學生們將所學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提高了專業素養和實踐能力,還讓他們深入了解了社會現實和基層需求。中國教育在線、新湖南、華聲在線等多家社會媒體對長沙理工大學法學院學子的實踐活動進行了深入報道和廣泛傳播,進一步提升了學院的社會影響力和知名度。
未來,學院將繼續秉承“崇德尚法,守正致公”的院訓精神,組織更多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為學生們提供更多鍛煉成長的機會和平臺,為培養更多具有社會責任感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法律人才而不懈努力。



(文/陳騫 一審/劉陽 二審/汪倫 三審/龔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