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人故里,將帥之鄉,革命熱土”,湖南是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重要的策源地之一。為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一百周年,更好的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激發學生愛黨愛國熱情,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目前,長沙理工大學法學院全面部署全院黨史學習教育,傳承紅色基因主題征文、黨史經典研讀會、黨史“學習達人”微黨課、“黨員先鋒百日行動——我為身邊師生辦實事”、師生共話湖湘紅色故事……4月1日,法學院開展了“學黨史、強信念、跟黨走”主題學習教育活動之“熱土瀟湘,紅色記憶”紅色故事講演活動。

一百年前,從上海石庫門到嘉興南湖,一艘小小的紅船劈波起航,點燃了星星之火。
一百年后的今天,從秀麗湘江到偉人故鄉,一位位長理學子娓娓道來,喚醒了點點滴滴的紅色記憶,講述起屬于“瀟湘人”的紅色故事。
“我這一輩子沒啥驕傲的,當了四十多年的黨員,交了四十多年的黨費,這是最讓我自豪的事。”一名年近八旬的老黨員驕傲地向來收黨費的邢慧雪說道。然而老黨員轉臉就神色黯然了下來,喃喃自語道:“感謝組織還記得我,沒把我這個老頭子忘記……這是我今年的黨費,交了這次怕是沒有下次了。”講述者邢慧雪在轉述這名老黨員的故事時,也不禁變得哽咽了起來。

“一把軍刀,一段情緣,一個紅色的傳奇。”講述者周鳳儀帶我們回憶起八十六年前八方村證明軍民魚水情的“軍刀往事”。村民陳定祥在自身家庭困苦地情況下,拿出積蓄,為賀龍將軍剛分娩完的妻子找來一只老母雞燉湯,好讓母親有奶水喂襁褓中的嬰兒。紅軍走時,陳定祥以紅軍打仗辛苦為由不收取任何錢財,賀老總便把自己曾經佩戴過的指揮刀留給了村民陳定祥,這一留,就是留了八十六年。臨終前,陳定祥再三叮囑兒孫保管好軍刀,把它傳家寶一樣傳下去,一定要等到紅軍回來。陳定祥沒能看到紅軍回來,他的傳人將這把軍刀一代一代的傳下去,那些關于軍民情深的故事也得以代代相傳。

“我不懂,什么是中國共產黨?新中國又與他有什么關系呢?”最后一位講述者樊鑫向在座聽眾發出了這個疑問,隨后他說道:“在這些答案中,卻總是繞不開林伯渠這個名字。”十月革命送來的馬克思主義讓當時滿心憂慮革命的林伯渠看到了希望,1921年,在他的摯友李大釗的推薦下,他成為了一名共產黨員,此后一生都獻給了黨。從南昌起義到長征,從陜甘寧解放區到西柏坡,從開國大典的主持人,到新中國的政治局常委,他一生從未停下腳步,卻停在了那一年的春天,享年74歲。這,就是林伯渠的一生,一個共產黨人的一生。

本次“熱土瀟湘,紅色記憶”紅色故事講演活動圓滿結束,長沙理工大學法學院黨總支書記田興洪對本次活動的參賽同學給予了高度贊揚,并語重心長地向在座各位當代青年說道:“作為當代青年,黨對你們寄予的厚望。你們更當用力踐行。接好歷史接力棒,保持必勝的理想信念,鍛煉頑強的斗爭意志,涵養起而行之的作風,勇做新時代的接班人!”(文/宣文長 圖/李思佳 審/田興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