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下午,法學院在金盆嶺校區四教學樓313會議室召開“新法科三全育人體系”建設專題務虛學習研討會暨“三全育人”項目建設經驗交流會。中南大學法學院黨委書記李華東、長沙理工大學學工部部長邱國良出席會議并講話,院黨總支副書記、副院長汪功偉主持會議,學院相關領導及全體教職工參加會議。
會議分為兩個專題。第一個專題是法學院“新法科三全育人體系”建設專題務虛學習研討會,第二個專題是法學院“三全育人”項目建設經驗交流會。
在第一個專題上,李華東以《中南大學法學院“三全育人”的理念、成效及經驗介紹》為題作主題發言,詳細介紹了中南大學法學院為推進“三全育人”工作的成功做法和建設經驗。李華東指出,“三全育人”對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指導性和規范性作用,是新時代開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則和指導理念之一,其重點在于以學生為中心,圍繞學生的發展創新制度、謀劃思路,把思想價值引領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和各環節,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強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教育引導廣大師生做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

邱國良以《加強新時代法學教育視域下的“三全育人”》為題作主題發言,深入解讀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強新時代法學教育和法學理論研究的意見》,并結合具體的案例為教師們系統性解讀了黨和國家在新時代對我國法學教育的新要求、新期望。邱國良指出,黨團組織建設在“三全育人”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要運用實體在學院、空間在宿舍等方式構建學生社區,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聯系與溝通。邱國良還對法學院如何開展“一站式”學生社區建設等工作提出了具體指導意見。

學院黨總支書記田興洪以《“三全育人”的內涵解讀及其一體化育人體系的四個維度》為題作主題發言,談了他對“三全育人”的內涵及其一體化育人體系構建的思考和體會。他認為,“三全育人”綜合改革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高校思政工作重要論述的重要環節,是加快構建高校思政工作體系的關鍵舉措,我們要從“三全育人”目標要素、主體協調、實踐評價、方略施治四個維度的一體化上下功夫,著力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
學院院長張敏純在總結發言時表示,務虛學習研討會既有理論學習心得分享,又有領導、專家的指導講學和經驗介紹,內容豐富,精彩紛呈。尤其感謝華東書記、國良部長在百忙中蒞臨指導,既給學院傳授了豐富而寶貴的建設經驗,也為學院如何進一步提升“三全育人”工作成效指明了精準的努力方向。她認為,政治與法律具有密不可分的天然聯系,法學專業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得天獨厚的的條件,我們要進一步挖掘法學專業課程中的豐富“思政元素”,堅持立德樹人、德法兼修,努力培養造就更多具有堅定理想信念、強烈家國情懷、扎實法學根底的高素質法治專門人才。
在第二個專題上,學院黨總支青年委員、統戰委員杜衛紅以《法學院法學“三全育人”校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的建設情況報告》為題進行交流發言,詳細介紹了法學院“三全育人”綜合試點改革專業的建設和運行情況。她指出,法學專業自2020年獲準立項為長沙理工大學“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專業以來,學院加強頂層設計,優化配套措施,制定具體舉措,扎實推進一體化育人體系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下一階段,應著力總結經驗,健全體制機制,為“立德樹人、德法兼修”為目標的新法科背景下“三三制”卓越法治人才培養體系建設再創佳績。
學院涉外法治系黨支部書記陳淑芬以《“三維協同,四育并舉,鑄時代新人”——三全育人視域下〈社會保險法〉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實踐》為題進行交流發言,結合《社會保險法學》課程思政建設介紹了“三全育人”經驗,展示了相關調研過程、調研內容、調研成果。她認為,《社會保險法》課程思政應著力于使學生通過“三維協同,四育并舉”全過程系統學習,逐步成為掌握社會保險法律專業知識,具有文化自信、愛國情懷、時代精神、社會責任與義務等優秀品質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學院法學系副主任孫亞賢以《“三全育人”背景下工程法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與實踐研究》為題進行交流發言,她認為,為了實現法學專業尤其是工程法方向培養工程專業法治人才的目標,實現德法兼修的更高素質要求,有必要對相關專業課程進行適當改革,構建完善的課程思政體系,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并從編寫體現工程法特色與思政元素的人才培養方案等方面分享了自己的心得體會。
劉明萍博士以《國際法課程沉浸式思政教學案例分享》為題進行交流發言,她認為要樹立正確認識世界和中國發展大勢、正確認識中國特色和國際比較、正確認識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正確認識遠大抱負和腳踏實地的課程思政理念,課程思政要做到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教學、課程評價、課程資源“五融入”,并以“海上貨物運輸承運人責任”內容的講授進行了精彩現場展示。
學院副院長申純以《思政之鹽融入課程之湯--以刑法學課程思政為例》進行交流發言,他認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要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將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善于運用法學專業課程本身包含的豐富思政元素,培養學生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政治素質和鐵肩道義、公平公正的法治情懷。他以《刑法學》課程思政為例,介紹了開展課程思政的經驗和體會。
學院研究生黨支部書記劉陽以《一“網”情深:用溫度提升網絡思政工作實效》為題進行交流發言,他認為扎根時代沃土,講好時代故事,培育時代新人是做好網絡思政的出發點與落腳點。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繼續堅持將互聯網作為思政工作的重要場域,努力追求心馳神往、人來人往、一如既往的工作境界,通過網絡思政在師生群體中產生溫度、傳遞溫度、升華溫度。
田興洪在總結發言時表示,“三全育人”作為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中確立的基本原則之一,對于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確保法學教育和法學理論研究始終沿著正確政治方向前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們要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不斷提高法治人才培養質量,落實“十大育人”主體責任,形成育人合力,確保“三全育人”工作取得更大成績。
本次研討會以“‘三全育人’做表率,立德樹人當先鋒”為主題,號召全體黨員在學院“三全育人”工作中積極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本次研討會準備充分,內容豐富,成果豐碩,對于進一步推進學院“三全育人”工作具有重要意義。與會教師紛紛表示,通過本次學習和研討,進一步提高了對“三全育人”重要性的認識,將繼續在“三全育人”理念的指引下,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由于因公出差等原因,議程上的部分發言老師未能參加11月21日下午的會議,在11月28日下午的全院教職工大會上,這些老師繼續進行交流發言,使得本次會議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文/一審:孔凡琛 圖/二審:楊新玉 三審/田興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