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8日,長沙理工大學“法學一流專業建設暨學科發展研討會”在長沙理工大學國際學術交流中心隆重召開。會議由長沙理工大學法學院主辦,采取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行。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法學學科評議組成員兼召集人、教育部全國高等學校法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法學會副會長王利明教授,吉林大學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教育部高等學校法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房紹坤教授,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教授、教育部高等學校法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盧建平教授,廣州大學法學院院長、教育部法學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張澤濤教授四位嘉賓在線上參與了本次會議。來自上海對外經貿大學、中南大學、湖南大學、湖南師范大學、湘潭大學、湖南科技大學、湖南工業大學、湖南工商大學、湖南理工學院的9位兄弟院校的法學院院長和書記蒞臨線下,共同交流法學一流專業建設和學科發展前沿課題。長沙理工大學黨委委員、副校長劉朝暉,法學院黨總支書記田興洪、法學院院長張敏純以及學院的其他領導、教師代表參加了研討會。

會議分為開幕式、線上主旨演講和線下討論三個環節。
開幕式由長沙理工大學法學院黨總支書記田興洪教授主持,田興洪書記首先介紹了本次會議的與會嘉賓,并對線上和線下對與會的專家與師生表示了熱烈歡迎。隨后,長沙理工大學黨委委員、副校長劉朝暉教授為此次會議致開幕辭,劉校長指出,召開法學一流專業建設暨學科發展研討會是助推長沙理工大學法學專業建設邁上新臺階、建設特色鮮明的國家一流本科專業的重要舉措,希望各位專家為我校法學專業人才培養傳經送寶,同時預祝本次會議圓滿舉辦。接下來,長沙理工大學法學專業負責人王新生教授向與會嘉賓介紹了長沙理工大學法學專業的發展情況以及所取得的成績。

線上主旨演講階段,王利明教授首先作題為“《民法典》背景下的法學教育與研究”發言,王利明教授從民法研究與教學的角度提出了在專業研究與教學方面的建議,其強調專業課教學要注重把民法典所體現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挖掘出來,在教學中要注重傳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此同時推動課程體系改革和教材體系改革。緊接著,房紹坤教授作題為“關于國家一流專業內涵的思考”發言,房紹坤教授指出學科建設、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同等重要,高等教育要發展必須從全局入手,要在教育理念、培養方案、師資隊伍、教學條件等8個方面落實一流本科建設的標準。隨后,盧建平教授作題為“以學生為本的樹人理念指導一流專業建設”的發言,他指出一流專業建設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以立德樹人為核心,教師應達到“四有好老師”的標準。最后,張澤濤教授作題為“法學交叉學科的人才培養——從“行刑”銜接的角度”的發言,其提出要推動學科間的交叉與融合,同時要對新的專業知識進行學習和儲備,培養跨學科思維。

線下討論階段,來自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法學院的張慶麟院長首先圍繞習近平法治思想與法治人才培養提出了6條建議。隨后中南大學法學院許中緣院長、湖南師范大學法學院肖北庚院長、湖南大學法學院蔣海松副院長、湘潭大學法學院歐愛民院長、湖南工商大學法學院劉期湘院長、湖南工業大學法學院陳雄院長、湖南科技大學法學與公共管理學院邱帥萍書記、湖南理工學院政治與法學學院周四丁院長相繼發言,從專業建設的角度分享了本院在本科生課程設置、人才培養上的經驗,并結合法學學科的特征提出了教學改革、學科發展的具有創新性的建議,包括要緊跟主流評價體系,落實以“本”為本、注重分類培養,建立普惠性的教學以及師生互動機制,在尊重學科的內在規律的基礎上構建實質意義上的學科的交叉融合,完成法學教育的高階使命,等等。長沙理工大學法學院院長張敏純最后代表學院對參會專家表示感謝,并指出各大高校法學院一方面立足自身平臺、發揮優勢特色,凝練和實踐了各自專業人才培養的新模式;另一方面也和長沙理工大學法學專業交流互鑒,探索協同育人的新路徑,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法學人才培養必將走向更高的水平。
長沙理工大學法學專業于2020年成為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而一流本科專業的建設離不開法學學科發展的推動。本次一流專業建設暨學科發展研討會的成功召開,增強了長沙理工大學法學院與省內外各法學院之間就專業和學科發展經驗的交流與借鑒,對于推動長沙理工大學法學專業建設與學科發展、加強人才培養與學術研究具有重要意義。長沙理工大學法學專業將在多學科交叉融合的滋養下,立足法學教育的本質與使命,傳承法律精神,不斷優化培養方案,完善教學體系,打造一流教學團隊,打磨一流課程,更好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全面發展的法治人才。(文/尹迪 圖/張婷、莊晳晴 審/申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