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教學單位: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進一步挖掘各類課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高質量推進以“課程思政”為目標的課堂教學改革,全面提升我校教師課程思政教學能力,根據湖南省教育廳根據《關于舉辦2024年第四屆湖南省普通本科高校課程思政教學競賽的通知》文件精神,學校決定舉辦2024年長沙理工大學課程思政教學競賽,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參賽條件
承擔本科教學任務,思想政治和師德師風過硬、年度考核合格、教學質量評價結果優良的專任教師以教學團隊的形式參加比賽,每個團隊不超過5人。已獲得往屆湖南省普通本科高校課程思政教學競賽一等獎的個人或團隊排名第一者,不再推薦參賽;擬代表學校參加2024年湖南省普通本科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課堂教學競賽和數字化教學競賽的,不推薦參賽。思政課教師不予推薦作為主講教師。
二、比賽分組
比賽分為文科類(人文社科組和經管法組)、理工類(公共基礎課組和專業課組)、外語類(大學英語組和英語專業類組)。
三、 比賽安排與獎項設置
(一)比賽安排
各教學單位自行組織選拔賽。2024年5月28日前,各教學單位推薦1—2個教師團隊參加復賽(外語學院可推薦4個,國際工學院可推薦2個參加外語類競賽),在長沙理工大學課程思政教學競賽網站(http://csustkcsz.mh.chaoxing.com)提交1個學時(45分鐘)的課堂教學設計作品(含課堂教學設計、課堂教學方案闡述、教學資源等材料)。
2024年5月29日—6月6日,組委會組織復賽。復賽采用專家組對課堂教學設計作品進行網絡評審的方式進行,入圍決賽團隊的復賽成績帶入決賽,并占決賽總成績的40%。
組委會綜合考慮賽道、團隊復賽成績并擇優選出:文科類不超過10個、理工科類不超過12個、外語類不超過6個參加校決賽。
校決賽擬定于2024年6月10日舉行。決賽采用現場說課展示的方式進行,現場說課展示占總成績的60%。團隊主講教師以說課方式闡述課程思政教學設計思路及內容、課堂教學展示、回答專家提問。現場說課展示時長:共20分鐘,其中10分鐘教學設計思路及內容、5分鐘課堂教學展示、5分鐘專家提問。
(二)獎項設置
本次競賽按組別分別設獎,其中:
一等獎:15%左右,二等獎:25%左右,三等獎:40%左右,對積極組織初賽并取得較好比賽成績的教學單位授予優秀組織獎,數量不超過6個。
(三)省賽推薦
組委會將按照省賽要求及賽制,綜合考量團隊成績及分組, 推薦6個團隊代表長沙理工大學參加省復賽;推薦2個團隊代表長沙理工大學城南學院參加省復賽。
四、 比賽內容
(一)復賽內容
1、參賽團隊圍繞自選的教學素材,基于完整的一堂課(45 分鐘)進行教學設計,教學內容自定。參賽課堂教學設計表(本表統一格式,見附件1,文科類、理工類用中文填寫,外語類用英文填寫,字數不限)。
2、課堂教學方案闡述(須為PDF文件,用中文書寫。具體格式不作要求,但應該包括教學設計的主要思路、教學實施過程說明、教學反思和方案的主要創新點等,字數不超過6000字)。
3、教學資源(在教學過程中使用的各種輔助材料,可以是音視頻文件、PPT或PDF文件等,可在方案闡述中進行說明)。
4、課堂教學設計作品評分標準見附件2(表一)。
(二)決賽內容
文科類和理工類,由參賽團隊自行提交所授課程的課程思政說課PPT (整門課)1份和1節課的課程思政教學設計材料,教學設計材料需根據參賽時間精選教學內容進行優化設計,突出教學重點、強化課程思政特色。現場比賽時長20分鐘,其中10分鐘說課,闡述本門課程思政教學設計思路及內容;5分鐘課堂教學展示;5分鐘問答。外語類現場決賽由參賽團隊賽前1.5個小時現場抽取比賽素材,現場制作PPT, 以說課形式進行比賽。現場比賽時長20分鐘,其中10分鐘教學設計思路及內容陳述,5分鐘課堂教學展示,5分鐘問答。
通過抽取素材進行教學設計、說課、課堂呈現的方式展示如何充分發揮課程的德育功能,實現專業能力培養及思想政治教育雙重教學目標。
現場展示評分標準見附件2(表二)。
五、其他事項
1、為保證評審的公平性,參賽教師團隊在課堂教學設計表、課堂教學方案闡述文本、課堂教學展示視頻和教學資源中,不得以任何形式泄露參賽選手的信息。
2、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相關專業凡涉及馬工程重點教材的,必須以馬工程重點教材參賽,否則取消參賽資格。
3、參賽作品必須是參賽教師團隊的教學成果,不得抄襲他人作品或復制相關出版社的教學輔助課件。
4、規范使用地圖、國旗和國徽,否則取消參賽資格。根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品(含教學資源)中如涉及地圖,請登錄標準地圖服務網站(http://bzdt.ch.mnr.gov.cn)下載,并標注審圖號,如需使用國旗和國徽圖案,請在中國政府網(www.gov.cn)下載標準版本并注明引用出處。
5、其他未盡事宜請與教務處高教改革與教學能力培養辦公室張老師聯系,電話:85258085。
附件:1.課程思政教學競賽課堂教學設計表
2.評分標準
教務處
2024.4.18
附件1:
課程思政教學競賽課堂教學設計表
課程名稱 |
|
學 時 |
|
課程類別 |
(舉例:文學、新聞傳播學、數學、計算機、大學英語、英語專業等。) |
課程內容 |
|
教材分析 |
|
教學內容 |
|
教學目標 |
(說明:需涵蓋課程思政的教學目標,即課程的育人目標。) |
“課程思政”教育 內容 |
|
教學方法與舉措 |
(說明:需涵蓋達到課程思政教學目標和完成其教育內容要求所采取的 教學方法與具體舉措。) |
教學實施過程 |
(說明:需有詳細的步驟說明如何在每個環節落實其教學設計。) |
課程評價方法 |
(說明:簡要說明用何種方法評價和考察課程效果。) |
教學反思 |
|
使用到的教學資源 |
|
附件2:評分標準
表一 課程思政競賽課堂教學設計作品評分標準(100分)
評價 指標 |
具體內容 |
分值 |
教學內容 |
教學信息量充足,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具有較好的“高階性”、“創新性”和一定的“挑戰度”。運用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原則、方法處理教材,圍繞堅定學生理想信念,以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愛人民、愛集體為主線,圍繞政治認同、家國情懷、文化素養、憲法法治意識、道德修養等重點優化課程思政內容供給,系統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法治教育、勞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潛移默化地對學生的思想意識、行為舉止產生積極影響,實現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相融合、教書與育人相統一。 |
40 |
教學方法 與手段 |
講授、討論、探究、項目、案例、實驗等教學方法恰當使用,多媒體、虛擬仿真、計算機網絡等教學手段有效運用。 |
20 |
教學目標 |
目標設計恰當,符合課程要求、學科特點和學生實際; 目標明確具體、可觀察、可測評、可達成;思政目標與知識、能力目標相銜接。 |
10 |
教學評價 |
恰當運用過程、提問、課堂觀察、作業、問卷、訪談等多元評價方法,激勵學生學習,考察教學成效。 |
5 |
教學反思 |
能對教學內容 (包含課程思政內容) 和過程進行梳理和反思,提出改進意見,適時調整。 |
5 |
教材分析 |
對本設計涉及到的教材內容及其作用作簡明扼要的分析,為教學思路、重難點等內容的確定提供依據。 |
5 |
學情分析 |
對學生學科知識、認知特征和情感態度等內容進行精準分析, 堅持問題導向,突出業務教學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 |
5 |
自主學習 |
為學生搭建課外學習平臺,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自主評價。 |
5 |
教學資源 |
教學資源推介面廣、材料豐富。能有效挖掘課程和教學方式所蘊 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 |
5 |
表二 課程思政競賽現場展示評分標準(100分)
評價指標 |
具體內容 |
分值 |
教學實施
|
善于提煉課程蘊含的育人因素,將思想政治教育和專業知識傳授相融合,教學內容呈現恰當,教學活動組織合理。 |
20 |
善于綜合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和數字資源,把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入教學過程,教學方法運用恰當,教學策略使用有效。 |
15 |
注重教學互動,突出學生主體地位,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積極性。 |
10 |
教學效果
|
注重價值引領,有效達成教學目標,效果明顯。 |
20 |
課堂教學在同類課程中特色鮮明,具有較強的示范性。 |
10 |
教師素養與創新特色 |
具有良好的專業素養、科學精神、人文情懷;教態大方,舉止得體,精神飽滿,綜合素質高;個人教學特色突出。 |
15 |
現場提問 |
回答評委問題條理清晰,抓住要點,觀點正確,理由充分,見解獨到,針對性強。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