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年工作概要
自2017年上一輪本科教學評估以來,學院始終堅持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教育教學綜合改革中確立并堅持“知識、能力、素質”為一體,“通識能力、 專業能力、創新能力”為一體,“課堂教學、實驗實訓、 校園活動”為一體的教育理念,構建“厚實基礎+科技創新”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和全員育人機制。通過不斷加大實踐教學平臺建設力度、完善實踐教學課程體系、拓寬學生實踐、實訓渠道,將全面提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設定為本科教育中心目標,培養的學生數理基礎扎實,創新能力強,科技創新成果豐富,學科競賽成績顯著,發展潛力大。
立足湖南,面向全國,培養高素質的創新人才,為電子信息行業、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和技術服務是我院人才培養的總體目標。以該目標為指引,結合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及社會對創新型人才需求現狀及我院的實際辦學資源。充實優勢專業、提升特色專業、優化傳統專業、發展新興專業,形成多學科相互滲透、協調發展的專業與學科體系,努力使我院成為專業特色鮮明、優勢專業突出、在國內有較高知名度的長沙理工大學高水平二級教學院。依據我院人才培養的總體目標,結合湖南省內區域經濟的發展現狀及我院的實際辦學資源,學院積極探索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為應對新高考政策的改革,積極整合學科性質相近的電信、電科和光電3個專業,在原來“按專業招生、按大類培養”基礎上,2019年實現了3個專業按電子信息類“大類招生,大類培養”的招生和培養模式。物理學專業和人工智能專業按專業招生,物理學專業授予理學學位,人工智能專業授予工學學位。在培養方案的執行過程中,每學期會根據實際教學情況以報告申請的方式進行微調,以更好的滿足人才培養需要。
根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科學制定實踐教學方案,規范設置實踐教學內容、教學環節,建設高水平實踐平臺和實驗中心,建立了由能力培養為核心、分層次、模塊化的實驗教學體系,倡導以學生為主、教師加以啟發指導的實驗模式。明確指導老師職責,強化實驗課程、課程實驗、階段實習、綜合訓練、畢業實習、畢業論文(設計)等環節指導,實施過程監控,組織開展相應的考評考核。建設實踐教學虛擬平臺,推進實踐教學信息化建設;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組織和指導大學生開展科技競賽和創新創業實踐;建設穩定的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完善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協同育人機制。與企業聯合開展畢業設計和畢業實習環節的教學,將畢業設計和畢業實習融為一體,提高了工作質量。同時,學院注重加強校企之間的聯合實踐教學,采取多種靈活的項目合作方式,讓學生深度參與具有重要應用價值的校企合作項目。此外,我院建立了由專業教師指導、本科生自主管理的“大學生創新實驗基地”,常年全天對全院學生無條件開放,在全國大學生電子競賽和光電競賽中取得了多項獎項。
二、工作亮點
學院本科教育教學工作亮點是依托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基地,以黨委頂層設計并實施的《物電學院本科生創新能力提升行動計劃實施方案》為抓手,構建“厚實基礎+科技創新”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和全員育人機制。近年來加大實踐教學平臺建設力度、完善實踐教學課程體系、拓寬學生實踐、實訓渠道,將全面提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設定為本科教育中心目標,培養的學生數理基礎扎實,創新能力強,科技創新成果豐富,學科競賽成績顯著,發展潛力大。

學院近幾年在已有基礎上,不斷加大實踐教學平臺建設力度、完善實踐教學課程體系,培養的學生數理基礎扎實、動手能力強。其中人工智能新專業建設儀器設備總投入約300萬元;集成電路工藝實驗室的建設,總投入近700萬;地球輻射帶電磁環境實驗與驗證系統:2500萬;智能檢測、電路分析與可靠性測試平臺:900萬;極低溫和強磁場低維材料制備和表征系統:800萬;學院緊密結合三高四新戰略地位和使命任務,積極布局學科專業,獲批“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實現了湖南省交叉學科門類學位點零的突破?!拔㈦娮雍图呻娐贰爆F代產業學院喜獲校級立項,為高素質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人才培養提供重要載體。主動參與組建湖南省量子科技學會(副理事長單位)、湖南省傳感器產業促進會(副主任單位)和湖南省半導體行業協會(會員單位),通過校企合作,主動服務產業需求,為企業點對點輸送人才。先后走訪株洲硬質合金集團、中國電科第48所,湖南三安半導體、湖南進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等湖南頭部企業,積極拓展校外實習基地和畢業生就業基地。
以黨委頂層設計并實施的《物電學院本科生創新能力提升行動計劃實施方案》為抓手,構建“厚實基礎+科技創新”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2022年立項《二維多鐵材料的第一性原理研究》等34個本科生科研提升項目,設立人工智能專業創新工作室,立項《TOF 三維成像系統的研究與設計》等12個第一批創新項目,依托大學生光電設計大賽等賽事,立項了33項創新項目。2005年成立了長沙理工大學第一個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基地,形成了一大校園競賽品牌(“物電杯”電子設計競賽)兩大創新創業基地平臺(大學生創新實驗基地、校企合作產學研基地群)三大學生創新協會(機器人協會、智能飛行器協會、智能小車協會)。

近五年,本科生獲省級以上學科競賽獎勵的學生人數470人次,其中國家級學科競賽128人次,獲得大學生創新實驗項目57項,發表學術論文14篇,獲得國家授權專利37項,其中發明專利7項,獲“創青春”大學生創業大賽全國金獎,第四屆“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銀獎。2022年學科競賽成績大幅度提升,獲國家級學科競賽獎勵11項,其中一等獎2項,二等獎4項。
三、經驗總結
在創新創業平臺方面,學院狠抓大學生創新實驗基地建設,為學生的創新創業活動提供場地和平臺支持。將理科樓C104設立為“本科生創新創業訓練營”開放性實驗室、學院創新創業展示基地、學生創新創業討論空間、學院創新創業路演場所、電子器件通識教育場所?;匾劳袑W院組建的“物電學院電子創新協會”進行學生自主管理與運行。實施“研究生帶本科生、高年級帶低年級”的培養模式,由學生自主開展各類培訓及創新活動。學院根據各年級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制定創新創業教育方案,建立了分年級分層次的創新創業教育四大平臺,形成了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學生參加各類學科競賽、申報項目、申請專利、發表論文等方面有很大進步。
經黨政聯席會討論決定,分別從學院“雙一流”學科建設經費、一流本科專業建設經費、學院網面積累實驗費劃撥專款,成立本科生“創新創業能力提升行動基金”,專門用于學院全程導師創新創業項目立項。同時引入校友資源,將校友捐贈用于學生創新創業獎勵,不斷激勵學生參與創新創業,持續加大對創新創業實踐基地的投入。
聘請專業教師負責大學生創新創業基地建設和管理,聘請賀慧勇教授、唐清善、白創老師為基地創新創業導師。同時,在傳統培訓的基礎上,升級電子設計大賽國賽題庫和企業題庫,組織新進博士進駐創新創業基地,一對一指導項目訓練。為調動教師參與積極性,學院設立教師“三全育人”激勵政策,對教師指導學生論文發表、專利申請、學科競賽及項目指導進行獎勵。在基地的創新和培訓活動的指導方面,基地除了聘請專業教師以及企業高級技術人員做培訓與指導外,尤其重視培養、聘任本院畢業生回校擔任基地指導教師。學院多位曾獲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一等獎的畢業生被聘請回校擔任基地指導教師?;孛磕昝赓M培訓近60余次,1800余人次,開展的“物電杯”電子設計創新競賽等已成為深受廣大學生喜愛的優秀校園品牌活動。
不斷推進創新創業課程建設,開設《創業基礎》、《創新課堂》、《電子類專業實踐訓練》等創新創業類課程等一系列教學改革,已覆蓋學院全體學生,獲益人群達到每年1200余人次,五年累計已經達到6000余人次,使創新創業教育理念深入課堂,深入人心。2019年白創老師負責的《基于深度學習的AI應用創新實踐課程》獲得學校第二批創新創業課程立項。
學院積極培育優秀雙創項目,狠抓創新創業項目培育。基地利用晚上和周末的時候邀請專業老師開展專業培訓,在普及創新創業基礎知識的同時,積極培育創新創業項目,近5年累計培育精品創新項目團隊100余支,參與人員覆蓋大一到大四所有學生。學院對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中,根據學生的專業特點、學習能力和興趣愛好等方面的因素來設計和安排相應的創新創業課程和實踐項目,讓學生能夠在感興趣和擅長的領域進行深入的研究和實踐。此外,學院還會定期為學生舉辦創新創業培訓、講座和座談會等活動,引領學生了解最新的理念和技術,以及市場最新趨勢和規律,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市場適應能力。
學院組織了創新創業競賽和實踐項目,支持學生完成各種項目開發和落地實踐,提高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和成果。其次,學院設立了創新創業導師制度,為學生提供個性化指導和支持。此外,學院已經與多家企業建立了密切的聯系,為學生提供實習和就業機會。學院也不斷優化創新創業教育的管理和服務,建立完善的質量評估和監管機制,確保教學質量和學生實踐成果的有效落地,并積極開展相關研究工作,不斷探索和改進創新創業教育的理念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