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A级毛片在线播放不收费,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最近最好的2019中文,最好看免费观看高清电影大全

以考生需求為引導的高校智慧型招生APP設計研究
2019年06月04日 22:54         所屬學院: []          點擊:


湖南省大學生研究性學習和創新性實驗計劃

項  目  申  報 

 

項目名稱:

  • 如果您無法在線瀏覽此 PDF 文件,則可以

  • 下載免費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閱讀器,安裝后即可在線瀏覽  或

  • 下載免費的 Adobe Reader PDF 閱讀器,安裝后即可在線瀏覽  或

  • 下載此 PDF 文件

學校名稱

長沙理工大學設計藝術學院

學生姓名

學  號

專      業

性 別

入 學 年 份

焦思思

201462140212

視覺傳達信息設計

2014

    蘆淼

201462140308

視覺傳達信息設計

2014年

    袁歡

201462140102

視覺傳達信息設計

2014

    周佳

201462140218

視覺傳信息達設計

2014年

    何井

201416080124

計算機軟件工程專業

2014年

指導教師

葉洋滈

職稱

講師

項目所屬

一級學科

藝術學

項目科類(理科/文科)

    文科

學生曾經參與科研的情況

項目團隊來自長沙理工大學設計藝術學院和數學與計算科學學院,是一支2014級學生組成的跨學院交叉學科隊伍。交叉學科的結合下,使得我們對于APP產品的設計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在大學期間持續學習,我們積累了豐富的專業知識,能夠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同時我們一直積極參與社會實踐,為本次項目的順利進行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是一支具有多維創新思維、凝心聚力精神的優秀隊伍。

 

項目負責人:

焦思思:14級設計藝術學院視覺傳達設計信息設計方向。在校期間努力學習專業知識,曾獲三等獎學金。具有良好的美術功底,對專業有濃厚興趣,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及合作精神。學習能力強,具有親和力,熟練掌握PS、AI、CDR軟件。在大學生標本設計大賽中獲一等獎,全國APP設計大賽長理賽區二等獎,湖南省

第十一屆藍狐網絡杯三等獎,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省級三等獎。

項目組成員

蘆淼:14級設計藝術學院信息設計專業。在校期間除了努力學習專業知識外,閱讀專業或其他專業相關書籍,拓寬眼界,學習更多知識。熟練運用PS、AI、CDR等設計軟件,多次與團隊參加專業競賽,榮獲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校級三等獎、“我與圖書館的故事”攝影大賽一等獎,具有較強的團隊合作精神。

袁歡:14級設計藝術學院視覺傳達設計系方向學生。在校期間,學習成績優異,樂于助人,具有合作精神,積極地參與社會實踐,具有良好的組織能力和創新能力。思想上進,對于信息交互設計有濃厚興趣,在湖南省首屆文創大賽設計比賽中獲人氣網絡獎,在第八屆全國大學生廣告設計大賽中獲得院級三等獎。熟練操作AI,CDR,PS軟件。

周佳:14級設計藝術學員視覺傳達信息設計方向學生。在期間個性突出,思想激進,善于溝通,動手能力強,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熱愛創作。對UI設計,交互設計,產品設計都有著濃厚的興趣,把專業與興趣結合起來,自己研究產品的需求及原型,同時廣泛了解市場對交互設計產品設計的最新動態,吸收并融匯在自己的設計中。在校期間獲得過爾康杯互聯網+營銷策劃大賽二等獎,卓爾營銷最佳銷售獎,全國APP設計大賽長理賽區二等獎。

何井:14級計算機軟件工程系方向學生。曾經擔任過計算機軟件工程社會長,在課內課外參與活動很多,具有團隊合作精神,具有良好的組織能力和創新能力。善于學習,自主學習能力很強,思想上進,對于計算機軟件編程非常熱愛。熟悉java等一系列編程軟件,獲得過湖南省第十一屆藍狐網絡杯三等獎,長沙理工大學軟件工程設計大賽一等獎,湖南省第七屆藍橋杯軟件工程設計大賽優秀組織獎和個人二等獎。

指導教師承擔科研課題情況

葉洋滈:

講師,湖南設計藝術家協會會員,長沙理工大學設計藝術學院視覺傳達系教師,從事信息設計、藝術設計專業相關教學工作。

1.科研項目:

  (1)2016年,主持省級立項教改課題《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成人視覺傳達

設計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研究》

  (2)2014年,參與省級立項教改課題《MOOC理念下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實踐課程的微課程設計研究》;

  (3)2010年,參與省科技廳工業支撐計劃課題《公共交通導視系統人本化創新設計研究》;

  (4)2010年,參與教育廳軟科學課題《公共意識視角下導視系統的情感化設計研究》;

  (5)2010年,參與教育廳重點課題《湖南老字號企業品牌核心價值提升的設計路徑研究》;

  (6)2010年,參與省級精品課程建設《包裝設計原理與應用》。

2.論文

  (1)2011年3期,《大家》雜志,《圖形語言的情感特征在現代包裝設計中的體現》;

  (2)2011年11期,《藝海》雜志,《以人為本的醫院導視設計》。

3.獲獎

  (1)2016年,14屆中國大學生廣告藝術節優秀指導教師;

  (2)2015年,指導國家級大學生大學生研究性學習和創新性實驗計劃《基

于視覺和特色化理論的校園導視系統設計》;

  (3)2013年,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師課堂教學競賽(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組)  一等獎;

  (4)2010年,湖南省高校多媒體教學軟件比賽二等獎。

 

項目研究和實驗的目的、內容和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相對于傳統招生宣傳過程中出現的覆蓋面窄,人力、物力資源消耗量大等問題,高校智慧型招生APP則表現出優越的特點。首先,它可以更加人性化的引導與滿足本校報考考生對專業的選擇需求,如根據成績、興趣愛好等向考生提供相匹配的學院與專業推送,并為考生詳細介紹教學資源;同時,它可以向報考考生全方位的展示本校校園文化。高校智慧型招生APP從考生的實際情況、根本需求和心理感受出發,使考生對報考本校的各專業有整體性的把握,充分的了解,從而更加科學與人性化的選擇與自己興趣相符的專業,并由衷的對學校產生親切感,同時它也可以更全面,更準確,更高效地實現本校的招生宣傳,為學校吸引更多優質生源。

(一) 項目研究目的

1. 建立科學、人性化引導與智慧匹配系統

   高校考生是一個年輕的最易接受新鮮事物的群體,是很多新媒體產品的潛在客戶,互聯網+時代以其特有便捷性、實效性等特點,使高校考生對它的依賴已經超越了傳統的互聯網,成了高校考生信息來源的主要渠道,高校智慧型招生APP正是迎合了考生易于接受新鮮事物這一特點為其連身定做的。信息技術對教育產生深刻的影響,在高校智慧型招生APP中考生可以按需所取,更人性化,更有針對性。這是傳統招生不能實現的,利用本APP可以根據考生基本信息,興趣,愛好等進行數據分析,建立科學的數據庫,讓考生選擇適宜自己的專業。同時,本APP也會根據考生實際情況智能搜索及推送專業信息資源,詳細介紹專業內容以及發展方向,推動智慧校園建設,提高本校招生工作效率,根據個人喜好對自身專業進行精確定位。

    2.符合服務主體需求,服務智慧校園建設與發展

招生工作作為學校工作的一個重要部分,一直以來都花費大量人力物力資源來宣傳并解答大量考生及家長的問題與困惑。當前信息技術對教育產生深刻的影響,傳統的校園服務正向智慧校園平臺服務轉變。智慧型校園需要以服務主體需求為核心,共同打造以人為本、靈活多變的智慧服務系統,從而提升我們的校園文化建設。智慧校園的各大平臺往往都是以在校大學生為主體進行建設,招生信息平臺主體則更多應該是面向廣大有志向報考本校的考生。所以報考本校考也應該作為校園服務的主體的一部分部分,而人性化的、智慧型的招生APP開發,一方面有助于更好的解決考生面對一所大學一無所知的迷茫狀態,讓所有有意向報考我們學校的考生準確、高效的了解我們學校,了解我們的專業,另一方面可以幫助成為高校無處不在的招生宣講員,可以更大范圍的進行校園宣傳,幫助高校吸引更多的優質生源,提高招生工作效率。

      3.設立廣泛友好的交流平臺

     交流平臺是APP設計里面關鍵的一環,一個好的交流平臺能夠幫助人們解決生活、心理上的問題。在高校智慧型招生APP中交流平臺也將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它通過情感化的設計方式,將校園人文精神和師生情懷融入到設計中。本款APP產品覆蓋了通知、新聞、相冊、群聊、私信多種交流功能,多功能模塊自由選擇,具有可靠的數據備份,確保所有信息不丟失、不泄露。基于報考考生具體信息,可以快速找到提供各種服務的界面,為報考考生提供互動交流的圈子,比如學長學姐交流圈和校內招生老師咨詢圈、校內新生交流圈等。在交流圈字里面可以群聊互助、分享動態幫助他人,每一位新生都可以把自己閑置能力共享出來。通過互動圈子,方便新生對所需信息例如報考流程和校內外的相關情況等及時、詳細的掌握,同時在互相交流幫助的環境中,讓每個個體的價值得以釋放,開啟全新的充滿關愛的數字生活。

(二) 項目研究內容

    1.構建與完善面向智慧校園招生APP信息設計

   (1)高校智慧型招生APP信息設計目標

    高校智慧型招生APP的信息設計目標在于能夠進行校園移動APP的信息設計、規劃、建設對高校招生信息管理系統。據此,高校智慧型招生APP信息設計將成為一個滿足報考考生對選擇專業、了解學校文化、增加與在校師生交流互動。高校招生教育服務將能夠與當前高速發展的信息技術有效融合,促使學校獲得更加穩健的發展。在實現信息化管理服務的同時,亦能夠促使學校通過招生教育信息化增強優質生源、加速新型人才培養。

  (2)高校智慧型招生APP信息措施

   在進行高校智慧型招生APP的信息設計時,第一要進行師生需求調研,便于使APP的信息設計符合師生實際需求,第二要具備智慧功能,將招生管理系統以及應用數據“活化”,實現校園一體化智能服務。第三要進行移動端建設,對整個APP平臺信息設計項目的諸多工作進行組織與協調,充分實現數據系統的共享。第四要進行本校宣傳方式的創新,積極采用互聯網線上宣傳的方式,鼓勵校方進行多姿態、多形式的招生內容創作,在APP平臺上展現情感化與校園特色化的交互設計,以此確保整個APP平臺得以良性運營。

   (3)高校智慧型招生APP信息設計內容

    進行智慧型招生APP的設計,其目的是便于報考考生進行搜索、使用與評價。一般情況下,按照高校招生流程,基本上可以將高校智慧型招生APP分為招生信息、專業分析、交互交流、設計問題答卷、生活輔助等多個模塊。

    ①設計檢索專業模塊

    高校智慧型招生APP為報考考生推薦合適的專業。考生通過分數,進行歷屆專業分數對比,在APP中可以貼入自己的興趣、愛好、專業特長等標簽推薦出自己大概能夠考上并且是自己感興趣的專業方向,同時可以了解自己所選專業相關的信息、及專業的就業情況。通過檢索專業方式的創新有利于考生更方便、快捷、全面的了解自己所適宜的專業方向。

    ②設計校園展示平臺

    通過APP展現本校的基本信息、文化特色、重點專業等。同時本校可以在平臺上通過視頻、音頻、圖片等展現校園風采及校園生活,讓考生全面了解本校特色,吸引優質生源。

    ③設計交流互動平臺

    考生可以向老師及學長學姐對學校及專業的相關問題進行在線咨詢,通過與其他考生建立答疑群共同了解學校的校園文化,有助于增強凝聚力。方便考生對所需信息進行詳細了解。

   ④設計入學前輔助模塊

     在高校智慧型招生APP中輸入學號檢索到自己所在班級,同時獲取入學前相關通知,例如開學時間、學校地址、公交路線、宿舍安排情況、開學所需證件及手續步驟及開學流程的等相關信息,輔助考生順利入學。進而促使考生增強對校園的熱愛,產生強烈的歸屬感。

    2.以面向智慧校園招生APP設計為基礎建立人性化交互設計架構

   (1)感知作為信息架構的基礎

    探尋考生本能及心里訴求,對功能及資源進行采集和整合。在互聯網時代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更加注重對于產品的移情設計,人們對于產品的要求不僅僅只停留在功能的滿足上,感知作為交互設計架構的基礎,還需要體驗上的滿足感和心里訴求,互聯網的飛速發展使得人們對于與產品互動性的需求越來越高。在智慧校園招生APP進行交互的過程中如何能夠讓考生感受到產品帶來舒適感、方便、快捷和安全的滿足感,讓考生在與產品交互的過程中收獲專業資源分析的體驗感受,這不單單只是把表面功夫做好就足夠的,我們需要透過表層去挖掘隱藏在背后的結構。探尋考生本能及心里訴求,對功能及資源進行采集和整合。

(2)網絡作為交互設計架構的渠道

 隨著科技信息技術不斷發展,手機已成為能滿足日常生活需求的必備工具之一。4G網絡時代的到來,也為移動端校園信息化提供了網絡便捷。因此,基于互聯網及大數據相關技術,實現在不同區域,人性化定位檢索,如興趣愛好,專業特長,推薦出相對適宜自己的學科,提高考生對自己所選專業的滿意度,同時可以通過平臺充分展現該校的基礎信息及文化風采,讓考生更加了解學校的文化氛圍,從技術層面實現考生與師長之間的互動,充分融入校園生活。在技術層面實現數據的無障礙傳輸,同時保證前端與系統端協同工作的精準高效,安全無誤。

   (3)信息作為交互設計的核心

    將感知層面搜集的信息進行存儲和處理,是行業的智慧大腦。高校智慧型招生APP平臺按照長沙理工大學招生流程和日常的管理服務套路,基本上可以將高校智慧型APP分為招生信息、專業分析、交互交流、設計問題答卷、生活輔助等多個交互模塊。通過信息資源整合,為考生提供更方便、更全面的專業引導。

(4)交互作為交互設計架構的媒介

 交互設計是一種如何讓產品易用,有效而讓人愉悅的技術,智慧校園招生APP它致力于了解考生和他們的期望,了解考生在同產品交互時彼此的行為,了解“考生”本身的心理和行為特點,同時,還包括了解各種有效的交互方式,并對它們進行增強和擴充。考生通過對產品的界面和行為進行交互設計,讓產品和它的使用者之間建立一種有機關系,從而可以有效達到使用者的目標,為報考考生提供了較好的交流平臺,使考生可以根據自己實際情況進行科學的信息匹配,實現最大程度的信息對稱。

    3.基于高校校園文化,實現招生APP界面的情感化與特色化設計

高校智慧型招生APP的特色化設計以高校校園文化為基礎,在招生過程的同時發揚優良辦學傳統,遵循現代大學辦學規律,打造校園品牌文化,如長沙理工大學將圍繞實施“質量立校、學科興校、人才強校、依法治校”戰略,堅持改革創新,強化內涵發展,全面提升辦學質量和水平,為創建特色鮮明的高水平大學砥礪奮進這一發展建設理念進行。高校智慧型招生APP以情感化設計理念為指導,以研究考生行為特點為有效手段,從信息加工為切入點,信息認知的角度分析考生與智慧型招生APP界面之間的情感關系,進而研究如何將考生的信息應用到界面的情感化設計實踐過程當中。APP界面設計的情感化,友好的交互體驗將最大化滿足考生的專業選擇和娛樂要求。通過對圖形符號的設計再造,加強情感化的設計表達,完成滿足考生使用APP時的情感訴求感受。

(三) 項目解決的主要問題

     1.構建全面信息內容,實現智慧化匹配。

 一般多科形高校都具有辦學規模大、發展歷史悠久、分布結構復雜、學科種類繁多等特點,以往招生類產品只是把側重點放在幫助招生部門更好完成招生工作,忽略報考考生的實際需求,沒有起到基于長沙理工大學品牌文化有效進行招生宣傳功能,更不符合智慧校園的需求。因此,如何優化招生系統,科學化、人性化的讓報考考生自己根據自身情況報考準確理性專業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之一。

    2.設計完善的交互系統架構,創造人性化交互體驗

 多科性大學一般都由多個學院組成,每個學院都有自己不同的專業,不同的方面,且各專業各學院之間的文化與功能各具差異。報考考生很難直觀的看到校園概貌,了解到全面的系統的校園資源和與專業學科老師交流,這是智慧校園招生APP里面需要解決的痛點,如何更使報考考生更好的在智慧校園招生APP里通過人性化交互設計,實現更準確的信息匹配與信息交流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之二。

     3.設計校園特色化界面,實現的視覺體驗

 在前期調研中我發現大部分高校往往都設定了一個單一色調為基調進行系統化設計,風格統一卻單調,沒有體現各個專業特色和整體化創新,在本次設計中如何根據不同板塊與內容如何進行校園特色化設計的提升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之三。 

 

國內外研究現狀和發展動態

1.高校教育APP的國外研究現狀

    國外教育APP研究機構眾多、研究成果豐富,總結了教育APP的使用現狀,并通過對比兩年調查數據得出了教育APP的發展趨勢,發現針對學生的教育應用逐年增加,而針對成人的應用則有減少趨勢;同時教育APP的價格也呈現出上漲趨勢,最后提出了創建教育產品市場標準、保護學生免受商業化影響等建議。由于一些歐美國家申請上大學影響最大的考試是SAT(學業能力評估考試)有些沒有高考制度,所以他們的教育類APP多是介紹大學類的APP和進入學校后的一些教學課程類APP。目前的教育APP中,有關于大學指南的APP和留學介紹app,這些APP詳細介紹了世界各大高校概況。還有些教育APP在內容簡介中提及經過系統課程設計,如多納英語聲明該APP經過“科學系統設計”,還可以生成學習報告。

一些亞洲鄰國,例如印度,同樣擁有相似的高考制度,在印度高校實現相關的校園APP,服務于在校學生或者學校管理學生的相關信息,但沒有與服務于高校招生的相關App。

2.高校教育APP的國內研究現狀

在收集信息后,對比國內教育類相關高校智慧App,目前國內對于教育APP的研究主要用于應用實踐與設計。宋曉玲在其學位論文中通過對學習APP進行應用型需求分析和學習性需求分析,提出了APP學習的系統架構以及結構模型,強調學習APP必須包含學習共同體、學習者、學習資源以及學習支持四個要素。研究表明,教育APP作為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為移動學習的開展提供了有力的設備支持,正成為學習者日常學習的必備工具和主要學習平臺。但國內學校相關的教育APP主題比較單一,局限于英語等各科教材點讀和專業題庫兩類。注重教育APP的學校相關性,促進正式學習與非正式學習相結合。并且國內教育APP多表現為學習內容上的相關,這些教育APP僅提供與學校大綱相符合的教學資源,如服務于教務教學App,檔案辦公App,公共服務App等,同時也有招生類App,如高考好志愿,但只是泛泛的幫助考生分析相關志愿,并沒有從考生的角度思考,解決考生在面對專業選擇中的痛點問題。

目前很多教育APP存在著定位不清晰、缺乏持續性等問題,就是盲目追隨市場的結果。事實上,并不是符合市場的就是正確的,盲目追隨市場可能會導致嚴重的負面效應。教育APP作為一種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具體應用,其開發應該緊跟我國教育改革的方向,以教育理論為指導,符合教育發展規律,促進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的發展,充分發揮學習者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習者創造性的培養。

因此,設計特色化與情感化的高校智慧型招生APP提高校園文化建設,也是綜合類高校在招生過程中的需要。本項目正是順應校園文化建設和報考考生的需求,人性化的為報考考生提供專業選擇,為考生提供更加方便、全面的信息資源。

   

參考文獻

[1] 移動互聯網在智慧校園服務平臺中的應用與實現[J].張超.科技創新導報.2015(29)

[2] 基于移動互聯網的智慧校園體系架構研究[J].李新良.軟件工程. 2016(03)

[3] 智慧校園的建設與應用研究——《深圳市中小學“智慧校園”建設與應用標準指引(試行)》解讀[J].梁為.現代教育技術.2016(04)

[4] 互聯網發展背景下高校信息化教育的實踐研究[J]. 黃超群.現代交際.2016(16)

[5] 智慧教育體系架構與關鍵支撐技術[J]. 楊現民,余勝泉.中國電化教育. 2015(01)

[6] 移動互聯網背景下微信的傳播優勢分析[J]. 唐睿.新聞傳播.2014(14)

[7] 基于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移動智慧校園”設計與實現[J].崔為花.軟件工程師.2015(05)

[8] User-sensing as Part of a Wayfinding Design Process[J].Miguel de Aboim Borges,Fernando Moreira da Silva.Procedia Manufacturing . 2015

[9] Effectiveness of Wayfinding Towards Spatial Space and Human Behavior in Theme Park[J]. Mega Suria Hashim,Ismail Said.Procedia -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 2013

[10] Measuring perceived security in B2C electronic commerce website usage: A respecification and validation[J]. Edward Hartono,Clyde W. Holsapple,Ki-Yoon Kim,Kwan-Sik Na,James T. Simpson.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2014

[11] Evaluating intelligent residential communities using multi-strategic weighting method in China[J].Zhi-Ye Huang.Energy & Buildings.2014

本項目學生有關的研究積累和已取得的成績

1.2015年獲湖南省第十一屆“藍狐網絡杯”大學生計算機程序設計競賽三等獎;

2.2015年獲“ 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大賽”北京賽區銅獎;

3.2016年獲湖南省“爾康杯”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三等獎;

4.2016年卓爾營銷互聯網+營銷策劃大賽一等獎;

5.2015年湖南省第一屆“app設計大賽”長理賽區二等獎;

6.2015年度獲英語四級證書;

7.2014年度獲長沙理工大學二、三等獎學金;

8.2015年獲第八屆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剪紙人祖山”院級三等獎;

9.2015年獲長沙理工大學圖書館“書簽設計比賽”二等獎;

10.2015年獲長沙理工大學圖書館“攝影大賽”一等獎;

11.2015年獲長沙理工大學設計藝術學院“校園紀念品”大賽三等獎;

 

項目的創新點和特色

  1.考生能夠人性化定位及檢索自己喜好的專業,通過貼標簽,鍵入關鍵詞了解自己所適合的相關專業。

  2.在App中嵌入更全面的招生信息,讓APP成為你選專業的百科全書。

  3.幫助考生解決在有意報考學校到入學前遇到的相關問題,比如通過App獲得專業解答。

  4.通過UI設計,在App中體現高校的校園文化及行為文化,更好的傳達學校在辦學上的理念,讓考生深刻體會到校園精神。

 

項目的技術路線及預期成果

   

    項目的技術路線

  我們項目研究的主要方向是基于我校考生與我校實際情況設計智慧型招生APP。我們要通過各種手段方法去了解和搜集相關的資料,才能為創新設計的順利進行提供保證。

  擬采取查閱資料、問卷調查、座談、專家診斷和去相關兄弟高校考察等解決方案,制定詳盡的的調研計劃,完成資料和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做好研究的基礎工作,及時展開,及時開展討論交流,專家診斷,適時完善研究綱目,調整充實研究內容。

   (1)實地考察,以我校為例深入搜尋考生報考的基本情況,了解考生的主要問題;

   (2)廣泛與我校招生辦老師溝通,充分了解我校的招生情況,提煉可以代表我校文化組成的符號和圖形;

   (3)通過實地調研,并參考國內外比較成功的智慧型APP的經驗,設計融入更多基于情感化和特色化的智慧型招生APP的方案。

   (4)進行APP的設計與研發,最終完成長沙理工大學的智慧型招生APP設計方案。

 

預期成果

 

(1)長沙理工大學智慧型招生APP設計方案一套;

(2)智慧型招生APP全套流程圖和特色化圖標;

(3)相關論文1篇,高校智慧型招生APP研究報告一篇。

 

年度目標和工作內容(分年度寫)

 

本項目分三個階段進行,在兩年內(20174月至20184月)完成。

1. 第一階段:調查數據、材料搜集 (20174月至20176月)

(1) 對小組成員工作進行分工,調查市場現狀并對本研究項目有幫助的作品進行分析和資料收集整理。

(2)項目試驗、實證階段,進行具體制作和可行性研究

2. 第二階段:項目實施分析、調整和總結階段(20177月至20181月)

(1) 項目實施效果分析,寫出調查報告;

(2) 項目調整,并進行個別訪談或個案研究,檢測改進效果作出相關定性和最后結論。

3. 第三階段:研究項目的創作和宣傳階段(20181月至20184月)

(1) 對最終確定的項目方案進行創作;

(2) 對最終的創作作品進行宣傳

 

 

 

指導教師意見

 

該項目是學生將課堂專業學習和校園實際情況相結合的一個選題。團隊成員運用自己所學專業知識,解決校園招生宣傳中的痛點問題。如此很好的鍛煉了學生的專業學習能力,又體現了設計服務生活的創新設計理念,對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設計與科研能力有極強的推動作用。

 

 

簽字:                   日期:

注:本表欄空不夠可另附紙張

  • <samp id="20me8"></samp>
    <fieldset id="20me8"><var id="20me8"></var></fields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