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打造高質量數字教材體系,由全國高校教學研究中心倡導,湖南省高校教材建設指導委員會、高等教育學會教育管理專業委員會、長沙理工大學和高等教育出版社聯合舉辦的湖南省高校數字教材建設應用座談會于5月9日下午在我校成功召開,來自湖南省35所本科院校70余名代表出席會議,湖南省委教育工委委員、教育廳黨組成員余偉良,省教育廳高教處處長劉奇軍,湖南省高校教材建設指導委員會主任、長沙理工大學副校長劉朝暉,高等教育出版社副總編輯張澤出席會議。
本次會議由長沙理工大學教務處處長張軍輝主持。劉朝暉副校長首先代表學校和教材建設指導委員會發言,表示數字教材不僅為高校教育教學帶來了創新性改變,而且關系到教育數字化的整體水平和質量。希望通過這次座談會,能夠為湖南省打造方向正確、統籌協調、分類發展、科學規范的數字教材,打造高質量數字教材體系,積極開展工作,推動我省教材的高質量建設。
省教育廳高教處處長劉奇軍在講話中對湖南高校數字教材建設提出了三個建議:一是要突出教材的政治屬性,無論教材形式如何,都必須體現黨和國家的意志,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二是要加快數字教材的規劃和建設,推進數字教材建設要做到“四個懂”,即懂教育、懂市場、懂技術、懂協作;三是要加強對數字教材的審核和監管,指出教材建設重在方向,要在質量,貴在協同,成在監管。
高等教育出版社張澤副總編輯介紹了數字教材在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教學改革中的重要性和發展現狀,強調數字教材的數字化程度和水平對教育數字化的整體水平和質量有直接影響,并提出以數字化、智慧化和智能化為主攻點,推進數字教材建設和應用的建議。
隨后,北京交通大學國家級教學名師陳后金教授作了“內涵為要,數字賦能,打造適應新時代的數字教材”為主題的報告,報告從教育改革背景、教材建設內涵、數字教材建設及教材建設成效等四個方面展開,指出教材是高校人才培養中的重要一環,教材內涵應與課程內容緊密結合,教師在編寫教材時要得當、適當、恰當,教材內容要圍繞因時而進、守正創新、富有特色三個方面發展,未來數字教材要體現資源豐富、載體多元、形態新穎的時代方向。
高等教育出版社數字教材出版中心本科、研究生教育分社社長時陽以“數字教材的探索與實踐”為主題作了報告,指出新一代數字教材應具有融媒體、交互式、智能化的特征,匯報了高教社目前數字教材建設的進展和實踐的情況,介紹了高教社數字教材建設云創平臺。
交流討論環節,湖南大學、中南大學、國防科技大學、湖南師范大學、湘潭大學等十余所高校與會代表發言,分享了各自學校關于數字教材建設的工作和存在的問題。
會議最后由湖南省委教育工委委員、教育廳黨組成員余偉良總結講話,講話中首先回應了各校代表在交流討論時比較關注的省教材獎、省規劃教材、培訓及數字教材平臺的問題,表示數字教材需要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和課程標準來編排創作,要經過出版社的三審三校,具備交互功能和多元化的學習資源;其次指出高校教材需要主審把關,編寫團隊組織要保障激勵機制,建立反饋機制,加強團隊建設;最后明確指出高校黨委是教材主審的主體,要負責把關,確保教材的質量。
文、圖/李盛 審/張軍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