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介紹
長沙理工大學建筑學院前庭花園既是本學院的門戶,也即將改造成為風景園林專業實踐教學基地。在已定稿的花園設計方案中,沉淀著時間記憶的花園中部廊架被保留下來,為使其與花園共同獲得新生,需要對其進行景觀改造。
2021年9月,長沙理工大學建筑學院面向全院學生公開征集花園廊架更新方案,鼓勵大家利用專業知識來參與建設校園環境,也希望大家能在這片學習、生活的土地上留下自己的印跡。此次競賽中學生自行組隊,通過現場調研、現狀分析、問題剖析、設計構思、方案表達等多個步驟,對花園廊架進行更新設計。
在競賽信息發布后,長理建筑學院各年級同學們踴躍參賽,在較為緊張的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克服萬難,在繁忙學業中抽出閑暇,完成了較大工作量,最終呈現了較為完整的設計方案和設計表達。

↑廊架現狀
評圖活動
2021年10月12日下午,在長沙理工大學建筑學院前庭花園廊架現場,花園廊架更新設計競賽作品評圖圓滿結束。此次評圖,除風景園林系老師參加外,還邀請了建筑系的歐陽國輝教授、周迪副教授以及城鄉規劃系的劉丹副教授作為評圖嘉賓對同學們進行指導。評圖活動以同學們介紹方案——老師點評作品——作品打分的程序展開。
評圖現場

↑在花園廊架進行實地評圖,同學們的方案圖紙依次排開

↑同學們介紹自己的方案

↑老師們點評同學們的方案
獲獎作品
一等獎
纕縭
2021研究生:向子睿、李維灝、陳染岐、陳鑫、張競升
設計說明:如今的花園是一個綠樹成蔭的地方,但并不是一個具有吸引力的聚集場所,蚊蟲匯聚,雜草叢生,從承載公共活動,吸引人流方面來講,完全沒有達到其設定的要求。我們希望通過廊架的改造設計,重新激發廊架所傳承的人文精神與場所記憶,讓這里成為過去、現在與將來的紐帶,讓花園重新煥發人氣與生機。


二等獎
花·引
2018級:唐一、楊浩然、黃鏝銘
設計說明:在確保不超造價與基本保持廊子原本形態不變的情況下,我們做加法,既全部保留了廊子,又省去了人工拆除的費用。設計造型來源于對古建筑、古典園林元素的抽形:扭轉的木格柵在末端模擬屋角起翹,門前取形于跌水的花池,向上向內與十字頂屋頂共同形成“A”的月亮門,象征建筑學院;廊子兩側的花池在形成入口的同時,還象征著城市設計“U”以及風景園林“L”。

2020級:賴紫怡

三等獎
花架的24小時
2019級:曾建森、袁 纖
設計說明:通過實地觀察,我們發現,左側定為枯山水的地方較寬松而右邊保留的三棵樹則占地較大,空間擁堵;同時,我們把廊架的用戶人群定為:凌晨停靠在廊道上面的鳥兒和早上晨練的退休教職工、中午曬太陽的懶貓、傍晚遛狗的人,以及上下課的學生,當然還有上專業課的師生。
我們想要設計一個可以同時容納它們的空間,將一個廊道一分為三,空間尺度為小大小。右邊靠近三棵樹的廊道是半開放的空間,斜坡方便老年人的輪椅活動,中間大的空間可供學生自由交談和專業課師生交流的進行,右邊的廊道靠近枯山水,為人們提供停留的空間,三個空間相互隔離,前后空間相互滲透,間隔的柱子是為小鳥提供的休憩點,廊道兩邊的燈是利用原來柱子改造的,夜晚降臨,水光粼粼。

遠意廊
2019級:魏麗穎、湯美娟、王富華、劉曉梅
2020級:劉一磊
設計說明:為了保留花園廊架原有的文化記憶,設計遵循原先的三段式構架,中間部分為視覺中心,預留較大面積用于同學們交流討論,前部開敞取景整個廣場,后部用若干旋轉的格柵門將廊架與之后的景觀相隔;左右兩部分呈大致對稱但細節各不相同的構架,垂直遮擋與水平相交處為圓弧狀,同學們可以在上面半躺休息,另外根據空間的圍合度差異賦予展覽、涂鴉、靜思、學習等功能。考慮到原有的花藤長勢茂盛,易招引蚊蟲,在廊架設計部分區域栽種薄荷、薰衣草等有驅蚊作用的植物。廊架從兩邊到中間高度遞增,增加空間層次。

云端廊架
2020級:黃湘茹、丁伊、黎遠冀、江彬彬、夏思盈
設計說明:本方案意在將原本昏暗的廊架營造出光影縱橫、“云自無心水自閑”的身處于中幻境的平靜悠然的思考、集聚、教學空間。

學園
2021級:何穎、姜航、陳建妃、胡雨晴

老師點評:
歐陽國輝教授:
首先,作為競賽,圖面表達還是重要的,題目、排版、圖,都要給評委留下印象,這個印象決定了作品的去留。第二,設計包括兩個方面,立意和設計。立意來自于場地,設計要解決場地的問題。極少數同學在講方案的時候講到了問題,但是絕大多數同學都沒有講問題。這個廊架在這里有30年了,要理解它存在的價值,要基于保留它的價值和解決它目前存在的問題來做設計。第三,形式僅僅是做設計的一部分,不是設計的主體,設計要源于需求,源于你的問題分析,然而大多數同學都沒有去分析人的需求和環境的需求,停留在形式層面。第四,競賽給出了資金限制,預算除了材料費,還有人工費以及稅金這些。學設計的人,施工和造價是應該掌握的一個基本的素質。
周迪副教授:
主要提兩點,第一點是功能,第二點是形式。第一,目前這個廊架怎么讓人坐下來,現在的廊架是一個通道,沒有停留空間,也沒有私密性,這是這個廊架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第二,廊架怎么讓人走近,怎樣吸引人,可以從形式和尺度上去考慮。我覺得這是最主要的兩個問題,所以針對這兩個問題,我們可以對照看看相應的作品。
劉丹副教授:
前面的老師說得很全面了,我就逐一點評一下各個方案。第一個方案(賴紫怡同學的方案)創意挺好,增加了停留空間,也通過人的活動來吸引人。“遠意廊”造型比較簡潔大方,空間組織也不錯。“云端廊架”空間組織比較好,但是造型可能稍顯繁瑣,構建過于細碎,影響了視覺效果。“花·引”是我比較喜歡的,在保持了原來結構的基礎上,做出了一些改進,保留和增加都做得比較好,也有落地性。“學園”造型稍顯簡單和普通,圖紙表達和方案呈現的效果都沒有特別大的一個記憶點。“花架的24小時”比較有韻律感,但是變化是不是有點太細,有種散的感覺,可不可以增加一些變化。“廊架更新設計”也是缺少一個整體的效果,圖紙沒有記憶點。“纕縭”挺不錯的,廊架新增的功能也都不錯,就是增加的大框架會不會過于突兀,需要再斟酌。“漫步”對廊架沒有明顯的改動,外部空間還是做了一些,但是對廊架本身的想法還是比較缺少。
周晨教授:
非常感謝大家參與這次活動,同學們廣泛參與進來,在這里留下你們的作品和記憶,這就是校園文化和公眾參與的一種體現。大家付出了時間和努力,也有不少好的創意點,低年級同學雖然想法還不是很成熟,但在廊架的空間處理上有些突破點;高年級同學表達較好,花架形式處理上也有一些亮點。
但還存在以下問題:第一,部分同學對設計任務書沒有理解透徹,對“微更新”缺乏認識,有的作品完全沒有了尊重原有廊架和這些生長茂盛的植物,摧毀重來,這是不符合甲方要求的,也表現了對“微更新”政策沒有很好的關注和理解;第二,缺乏場地意識,忽視了對廊架問題的分析,很多同學停留于形式上,沒有真正地解決它存在的根本問題;第三,就廊架設計廊架,過于突出廊架本身,忽視了它與周邊環境及花園的關系。
最后呢,我還是很希望你們的方案能夠在這個地方得到實施,這也就是我們教學里面的一個亮點,對于你們自己來講也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后面呢,老師們會根據大家的方案,綜合一些同學的創意,選取一些可以繼續深化的方案來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