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湖南省大學生可持續建筑設計競賽長沙理工大學校級初賽于2022年9月28日于建筑學院舉行。
本次競賽以“有生命的可持續性建筑”為題,旨在激發大學生思考建筑生命這一時代命題。建筑需面對空間-時間的變遷,如時代美學觀念的改變、房屋構造的損毀、使用需求的改變等,請從空間-時間的變遷因素,思考“有生命的可持續性建筑”設計。
組織本次比賽的目的是:
促進同學們參與各類學科競賽的積極性;對實踐動手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的培養與訓練;深入推進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提高建筑設計人才培養質量。
本次校級初賽得到了建筑、規劃、風景園林專業200余名同學的積極響應,通過組織師生進行校級初評,共選拔出26組優秀作品推薦參加省級復賽(推薦公示名單見附件)。
恭喜同學們!
祝同學們在省級復賽中取得優異的成績!
附件
2022年湖南省大學生可持續建筑設計競賽復賽推薦公示
(2022年9月28日)
編號 |
作品名稱 |
作者姓名 |
指導老師及電話 |
|
1 |
舊廠新生——基于共生思想的舊廠房空間改造 |
何飛璇、熊婉喬 |
許建和、宋晟 |
|
2 |
生生不息——張家界土家族馬頭溪村榨油坊轉譯設計 |
方修齊、周智源、陳佩琪、李平 |
歐陽國輝 |
|
3 |
新與舊的交織—— 長沙肉聯廠更新設計 |
鄧源清;陳染岐;周紫婕;陳建妃 |
肖敏、宋晟 |
|
4 |
融·通——消融邊界的舊食堂空間重塑 |
鄧依明、曹禹潔、徐凡曲、單益凡 |
王蓉、呂昀 |
|
5 |
食過徑遷——基于南區食堂的高校學生中心改造設計 |
王鈺琪,陳鐸文,肖心怡,彭亞楠 |
王蓉、呂昀 |
|
6 |
寸隅亦有天地——文旅融合背景下炎陵傳統民居更新設計 |
陳澤楠、陳鐸文、周智源、林怡佳 |
何川、唐成君 |
|
7 |
生于長:基于老城區改造新生的可生長建筑群 |
德吉卓瑪、肖蕭 |
黃筱蔚 |
|
8 |
漫游記—城市肌理保護下的老舊社區漫游系統搭建與更新 |
曾高、潘偉健 |
劉丹 |
|
9 |
憩園臺居 |
謝澤林 王建超 吳偉程 劉睿宸 |
呂昀、王蓉 |
|
10 |
破界成坊,潮宗再生 |
彭揚銳、余商、劉奇銳 |
馬成也 |
|
11 |
蕊+Club ——廠房“微住宅”裝配式空間演變與新生 |
陳奕、鄧昊陽、羅斕、菅怡靜 |
胡穎葒 |
|
12 |
紗廠新創--基于可持續性探索下的建筑改造設計 |
吳佳星、羅勇勝、郭楨、黃湘茹 |
田長青 |
|
13 |
《今昔之感——工業記憶的延續》 |
龔佳駿、李子豪 |
許建和 |
|
14 |
共建老社區·樂享新家園——長沙市向韶村城市更新設計 |
馮若嵐、方耀彬、李曉靜、黃旭 |
宋晟、肖敏 |
|
15 |
樂享生活承脈煥新 |
梁世海 |
胡穎葒 |
|
16 |
向陽生長—基于老舊宿舍樓生命延續的改造設計 |
趙歡、沙維維、楊筱芳 |
呂昀、王蓉 |
|
17 |
房子醒來:桐木村社區活力基因探尋 |
袁纖 鄧春玲 王強 王娜 |
唐成君 、歐陽國輝 |
|
18 |
童伴驛站----鄉村留守兒童書屋方案設計 |
許程 黃晶 劉嘉俊 樂有福 |
易宇 |
|
19 |
開合-后信息時代網紅集市空間整合轉型的更新與設計 |
林偉,羅濤 ,德吉卓瑪,肖蕭 |
胡穎葒、黃筱蔚 |
|
20 |
白駒過隙,竹赤煥新 |
曾維濤、歐陽睿佳、周天皓、謝宇豪 |
蔣毅 |
|
21 |
《水生萬物 谷盈虛實:空間交疊下某高校建筑設計研究基地改造設計》 |
史明潔、楊芊芊、雷雨恬、袁子雅 |
唐成君 、 何川 |
|
22 |
《續憶喚新》——基于“三合思想”下的教育建筑改造 |
龍美琴、方修齊、賴均翔、崔佳怡 |
謝勁松、王軼 |
|
23 |
為盒畔須臾 |
陳奕、鄧昊陽、羅斕、菅怡靜 |
胡穎葒 |
|
24 |
承載文明,行至未來——大華村合作社地塊空間更新與重生設計 |
汪梟思、黎遠冀、夏小湘、羅佳鈺 |
蔣毅 |
|
25 |
鄉愁與活力生長——基于低碳理念的熙臺嶺街區改造 |
熊世龍 |
胡穎葒 |
|
26 |
紅與白的故事——基于敘事蒙太奇手法下的長沙坡子街片區更新設計 |
范微崎、龍美琴、徐菲、王程 |
劉丹 |
校級初賽評圖現場:
文/胡穎葒 圖/胡穎葒 審/周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