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A级毛片在线播放不收费,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最近最好的2019中文,最好看免费观看高清电影大全

學院新聞

學院新聞

◇ 當前位置: 網站首頁 > 學院新聞 > 正文

建筑大類課程《設計基礎二》教學改革研討會

發布日期:2024年01月10日 來源: 作者:

為持續推進建筑學院教學改革,確保學院教學創新和常規教學工作的有序開展,2024年1月9日上午9:00,建筑學院在金盆嶺校區16教學樓305會議室開展了《設計基礎(二)》課程教學研討會,會議由副院長周晨主持,課程負責人周迪、梁莉華、蔣毅,建筑系系主任吳荻子,風景園林系系主任熊輝,以及教師代表陳英、李蘇旻、易宇、駱晨等參與本次會議。

會上,周晨表示,近兩年來,我院針對建筑大類教育教學的特點以及復合型創新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對《設計基礎》課程進行了較大的改革。尤其是在2023版培養方案中,《設計基礎(二)》和《設計基礎(三)》合并后面臨課程內容的調整,包括與前續課程《設計基礎(一)》與后續課程《建筑設計(一)》的銜接,《建構實習》在《設計基礎(二)》中的穿插,需要我們集中討論敲定課程的結構和框架,細化教學內容,明確評價標準,為來年有序開展教學活動做準備。

隨后,周迪詳細講解了《設計基礎(二)》課程的知識單元分布、課時安排、知識點設置、作業設計以及成果要求等內容。

吳荻子結合后置課程(建筑設計系列課程)要求,就課程的框架結構設計提出建議:一是,要加強學生設計前期調研能力的鍛煉;二是,要強化學生對建筑場地環境的認知;三是,要訓練學生對使用者需求的提取以及在空間中的反饋;四是,要明確美學法則提取和運用的方法。應將以上內容落實到《設計基礎(二)》課程各個教學環節中。

易宇提出,應加強《設計基礎(二)》和《建筑設計(一)》課程之間的銜接,建議在《設計基礎(二)》課程中補充城市環境與建筑周邊環境認知的問題。

李蘇旻提出,一是“大尺度下城市的構成設計”知識單元前應加入基礎講解和認識引導;二是建議將測繪訓練加入到大、中、小尺度訓練中,通過具象化訓練強化學生實操能力的培養;三是要同《設計基礎(一)》課程相銜接,課程環節設置做到延續且不重復。

陳英提出,課程合并后《設計基礎(三)》中部分的訓練目標,如測繪、經典建筑分析等內容在新的《設計基礎(二)》中沒有體現,建議融合到各個教學環節之中。

熊輝提出,設計基礎課程中的基礎是抽象與具象思維之間的轉換,往往需要在抽象中尋找本質的東西,但抽象的事物很難被學生理解和接受,建議課程設置結合學生學情先具象化后抽象化,對知識單元的順序進行調整與優化,對教學環節的內容進行具體化與細化。

蔣毅提出,《設計基礎(二)》同《建筑構成》課程之間銜接存在不到位的問題,這也導致不能較好地完成教學目標。《設計基礎(二)》課程的分目標還不夠清晰,聚焦的步驟和條件還不夠具體,各部分作業設計的子標還不夠明確,對應的評價標準還不夠明晰,還需在后續階段繼續深化和完善。

會議最后,周晨對本次會議進行了總結:她肯定了周迪和梁麗華對《設計基礎(二)》課程改革付出的辛苦與努力。她指出,課程改革順應了專業交叉融合的發展趨勢,能為大一新生建立從自然到城市到建筑的綜合思維體系。通過本次會議將課程改革設想落實到具體,老師們提出的寶貴建議對課程改革的有序推進起到重要的作用,課程改革的整體思路和框架也已基本明確,后續還需進一步考慮方案的實施性和落地性,構建更加完善和細化的教學框架,并形成對應的課程設計任務書,為下一步工作的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文/駱晨 圖/周晨 熊輝 審/周晨) 

  • <samp id="20me8"></samp>
    <fieldset id="20me8"><var id="20me8"></var></fields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