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A级毛片在线播放不收费,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最近最好的2019中文,最好看免费观看高清电影大全

您現在的位置: 科學研究部 >學風建設 >先進事跡 >正文
一顆恒心為科研——記2014年“國家杰青”獲得者、電氣學院院長曾祥君教授
2014年12月02日 00:00

孜孜不倦的科研追求

曾祥君致力于電力領域的科學研究開始于大學學習期間。

1992年暑假,曾祥君在長沙市遠紅外線元件廠社會實踐,向工人師傅學習用手把電爐的電阻絲擰到接線柱上,他發現工作強度大,工作效率低,于是發明了電阻絲上桿機,提高勞動效率近20倍,得到了工廠和學校的一致好評,受到了湖南大學黨委書記的接見和表揚。

1993年,曾祥君還是湖南大學電氣系大四學生,以第一作者完成了《湖南省隆回縣電網1993-2020年發展規劃》的編寫,調查了隆回縣電網現狀及用電需求,并對未來的電網建設進行規劃,“隆回縣每一個鄉、每一個鎮我都去過”。

大學畢業后,懷揣科研的夢想,品學兼優的他考上了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和長沙理工大學的前身———長沙電力學院聯合培養的碩士研究生。碩士在讀期間,他在實驗室住了兩年,自主完成了原電力部重點項目消弧線圈自動調整系統的研究,畢業前被鑒定為國內先進水平。碩士畢業后,他被分配回長沙電力學院工作,并開始了消弧線圈自動調整系統產品的開發、推廣工作。該研究成果曾被鑒定為國際先進水平,并在2003年被評選為湖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對電力供給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越來越高,需要對廣域分布數千公里電網的故障快速查找。這時曾祥君對電網故障排查產生了濃厚興趣。他舉例說:“電網很大,整個高壓線一兩千公里,發生故障甚至需要開直升飛機尋找故障處,一個星期都不一定找得到。”而如果故障不能及時排除,易引發多重故障,甚至導致大面積停電事故,“科研工作者就應該對接社會發展需求,為行業排憂解難。”

為了攻克這一難題,1998年,他在華中科技大學攻讀博士期間,參與完成了“基于廣域電壓行波的復雜電網故障精確定位技術及應用”項目,利用電力線路故障產生的暫態行波沿輸電線路傳輸到達兩側變電站的納秒級時間差,計算故障點位置,發明了電壓行波傳感器、電力網絡定位方法、衛星同步時鐘誤差在線監測與修正方法,研發了故障行波定位技術及裝備,經10年的業界檢驗與應用,已投入使用1000余臺套,誤差減小到150米,取得了廣泛的社會和經濟效益,顯著促進了電力系統保護與控制領域的科技進步,最終榮獲2012年度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現在整個湖南省電網用的都是這項技術,一秒鐘能確定故障處。”曾祥君自信地說。

31歲起,曾祥君開始擔任長沙理工大學電氣學院院長。行政事務、日常教學、科學研究三部分工作加起來是個不小的任務量,但他在電力領域的研究步伐從未停止,并一直把自己首先定位為一位科研工作者。他所在的科研團隊成員李澤文老師告訴記者,曾院長要處理很多行政事務,但在科研方面,仍堅持和團隊一起攻關,因此加班到凌晨兩三點,對他而言是常事。“他的勤奮是常態,許多老師都望塵莫及。”他的同事唐欣老師也這樣評價。“科研本身就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擔當,對我來說,還是一種追求。”談及在科研領域孜孜不倦的態度,曾祥君微笑著說。

板凳甘坐十年冷

曾祥君從不避諱做科研也有個枯燥的過程,但他堅持下來了,“我覺得我做科研和別人打牌喝酒差不多,因為我喜歡它,就感覺不到什么壓力,而且覺得搞科研是件很快樂的事。”

熱愛科研,并不等于就能出成果。“提出原創性的理論,做出獨創性研究成果只靠日常八小時的工作時間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全身心投入,甚至吃飯睡覺也要思考。”曾祥君對此深有體會。在他看來,個人的悟性和靈感固然重要,但“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努力與堅持更為重要。

提起“消弧線圈自動調整系統”這項技術,全國甚至世界電力行業領域的專家都能想到“曾祥君”。這項研究是他1996年碩士剛畢業后就開始著手進行的。20世紀90年代初,這可是個大項目,項目經費高達20萬元。難度系數高,條件艱苦,原有課題組人員最終選擇了放棄,他的壓力可想而知。但敢打硬仗、敢于擔當的品質使他沒有退卻。接受項目后,他在實驗室埋頭苦干,一干就是三年。買來的小型計算機控制系統,他不會用也沒人教,只能死馬當作活馬醫,用最笨的辦法,對著書上的程序實例,逐一敲到計算機里一個一個試,并慢慢總結經驗。產品從做出硬件、編出軟件,到買一個螺絲、做一個零部件,他都親力親為。

憑著這股子霸蠻勁,曾祥君花了整整三年的時間最終完成了裝置的制作、調試和現場安裝運行。如今產品已在多家單位組織生產,年產值上億元,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那間實驗室現在成了城南學院傳達室,我在那里睡了三年。”一千多個日夜的堅持,他卻描述得云淡風輕,“那時,我只是告訴自己,必須堅持,再累再久也得堅持下去,堅持下去就會柳暗花明。”

“人各有所求,但決心做科研,就必須靜下心來,摒棄雜念,踏踏實實去做,這樣才能深入到技術的核心部分。”他自己這樣身體力行,也經常要求學生要守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他經常告誡自己的研究生:“無論在學習還是科研上,不光要靠一個人的悟性和頭腦中的一瞬靈感,還要依靠自身的不懈努力與堅持。總的來說,要獲得學習和科研的成功就要有兩個前提:一是要有廣博的知識面,基礎要扎實;二是要有頑強的意志,要堅持不懈。”

不汲汲于富貴的灑脫

曾祥君是個“牛人”,也是個“灑脫人”。

走進他的辦公室,一張堆滿各式文件的辦公桌,一排年頭不小的沙發,幾把隨意擺放的辦公椅,地上摞著成打的紙質材料和雜物,沒有精致的裝潢,環境也稍顯凌亂,遠不及人們想象中的高端大氣,卻給人增添了幾分親近。形象上,他也很少有照片上的筆挺西裝,更多的時候是腳踩一雙笨拙的棉拖鞋,稍有年頭的紅色毛衣搭配一件色彩已不光鮮的白色襯衫,用他自己的話說,“這樣舒服!”

曾祥君“不差錢”。早在本科畢業時,憑借做項目所得勞務費,他便已經經濟獨立,未曾再向家里要過一分錢。但“在行賺錢”的曾老師,在學生眼中花錢卻是個“外行”:吃得簡單,穿得樸素,一件衣服穿幾年,不求排場。他的學生鄒亮說:“老師的單肩包背了好多年,皮都磨損了,帶子也斷過,實在不能用了去年才換了新的。”

他的灑脫還在于喜歡和學生在一起。“走,食堂我請客!”是他遇到學生時的口頭禪。“和學生邊吃邊聊,我覺得蠻好。”在食堂,除了專業領域的學術問題,怎么查資料、怎么找工作、怎么面試,他都會以過來人的身份侃侃而談,給學生提供建議。

他在學生中間的威望很高,很受學生的愛戴和尊敬。現在還在讀大三的學生方笑笑說:“曾老師講話詼諧,從來不說套話空話,都很實際很有說服力。”他不希望自己的學生把做科研和“賺錢”捆綁在一起,“在執著于科研的道路上,老想著賺多少錢是走不遠的,但只要把技術做好了,自然會賺到錢,榮譽、地位、財富是水到渠成的事。”

(風歌 陳燁)

附件:

上一篇:灑向課堂都是愛——記我校2013年“師德標兵”、馬克思學院李雨燕老師

下一篇:新華網:踐行群眾路線教育好榜樣——最“傻”院長唐立軍

上一篇:灑向課堂都是愛——記我校2013年“師德標兵”、馬克思學院李雨燕老師 下一篇:熠熠燭光映丹心——記首屆湖南省教學奉獻獎獲得者、土木與建筑學院李學罡老師

上一篇:我校蔣仁言教授連續3年入選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 下一篇:灑向課堂都是愛——記我校2013年“師德標兵”、馬克思學院李雨燕老師


長沙理工大學學風建設專欄
Copyright@ 2004-2015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Copyright ? 2010-2013 云作坊 Inc. 保留所有權利
  • <samp id="20me8"></samp>
    <fieldset id="20me8"><var id="20me8"></var></fields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