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面向能源開發利用與電力生產領域,充分發揮行業與區域優勢,服務國家能源安全和“雙碳”目標、國家及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圍繞化石能源、水力能源、核能等高效清潔發電,能源與環境協調發展,發電廠安全可靠經濟運行,智慧能源系統,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發電等領域,為社會培養基礎扎實、工程實踐與創新能力強、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能源動力領域高素質復合型創新型人才。
一、專業背景
專業概況
“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創立于1956年,具有60余年的辦學歷史。該專業為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國家I類特色專業、教育部“卓越工程師培養試點”專業、湖南省重點專業、湖南省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設有熱能與動力工程(熱動)、水電站動力工程(水動)、電站智能控制(智控)三個專業特色方向,以及一個卓越工程師培養班。本專業內涵覆蓋能源開發、生產、傳輸、轉換、利用、過程控制等環節及領域,已經成為我國發電工程領域工程師培養的搖籃,一大批畢業生成長為我國能源動力工程領域的卓越工程技術專家和優秀管理人才。

培養目標
普通班:面向國家能源戰略需求,遵循“德育為先、知識為本、能力為重、全面發展”的育人理念,培養系統掌握能源高效轉化與潔凈利用、能源動力系統與裝置、能源系統智能控制等方面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能在傳統能源、新能源、動力工程等領域開展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工程設計、設備制造、運行維護及項目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及行業精英。
卓越班:面向國家能源戰略需求,遵循“德育為先、知識為本、能力為重、全面發展”的育人理念,培養系統掌握能源高效清潔轉化與利用、能源動力系統與裝置、能源系統智能控制等方面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寬廣的自然科學基礎、良好的人文素養、較強的國際視野和創新實踐能力,能在能源動力工程領域開展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工程設計、設備制造、運行維護及項目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質復合型卓越工程人才和行業精英。

二、師資隊伍
本專業現有教師41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2人;雙聘院士1人,正教授5人,省“百人計劃”人選2人,省學科帶頭人2人,省教學名師1人,省121工程人選1人,享受國務院津貼專家1人,海外名師1人,省教學能手3人,省優秀青年骨干教師3人,青年教師100%具有博士學位。
三、專業學科平臺
本專業擁有“動力機械及工程”湖南省重點學科、“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一級學科碩士點,以及“能源動力”專業學位授權點。
四、創新人才培養基地
本專業依托國家級和省部級高水平的創新平臺,建設了一批高水平的創新人才培養基地,主要包括:“能源系統與動力工程”國家實驗教學示范中心、“電力生產與控制”國家虛擬仿真實驗中心、工信部“先進能源電力裝備”專精特新產業學院、共建“電網防災減災”全國重點實驗室、“能源高效清潔轉換與利用”省重點實驗室、“可再生能源電力技術”重點實驗室、“清潔能源生產與智能電網”湖南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能源動力類大學生創新創業中心”湖南省大學生創新創業中心、“生活垃圾資源化處理”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高效鍋爐工程技術”湖南省研究中心、“特大口徑電站閥門”湖南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長沙市“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技術服務中心”等;擁有300-1000MW火電機組全尺寸仿真中心、水電機組仿真實驗室、能源數據計算中心、燃燒實驗中心及ANYSYS、ALGOR、FLUENT等數值模擬系統等。
五、課程設置
能源與動力工程導論、工程熱力學、工程流體力學、傳熱學、自動控制原理、能源與動力工程測試技術、能源經濟與項目管理、透平機械原理、燃燒學、鍋爐原理、汽輪機原理、熱力發電廠、水輪機原理、流體傳動與控制、智能水電廠輔助系統、智能水電廠運行與管理、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發電過程智能控制技術與系統、發電廠動力設備及運行、人工智能基礎、智能電站建模與仿真等。
六、就業前景
畢業生就業去向主要是國家電網、中國五大發電集團等大型央企,能源電力、航天航空、環境保護、石油化工等行業的科研院所、企業,以及政府職能部門,畢業生就業率在98%以上。每年升學率在30%左右,優秀畢業生被推免到國防科技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國內外知名高校攻讀碩士、博士學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