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校承辦的結構完整性國際會議(2022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ructural Integrity,ISSI2022)的重要活動之一,在ISSI2022大會開幕前的10月14日晚,以“科研基金申請經驗交流”為主題的ISSI2022專題討論會在能動學院會議室舉行。討論會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能動學院院長陳薦、副院長何建軍,以及學院教師、研究生100余人現場參會,線上300余人參加會議,會議由華東理工大學溫建鋒教授主持。
本次討論會邀請了包括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青項目獲得者在內的6位專家分享科研基金的申請經驗,天津大學陳旭教授介紹了CARE實驗室,從基金申請和基金評審兩個方面進行了經驗分享交流。華東理工大學朱明亮教授圍繞結構強度領域的基礎研究分析,闡述了領會學科發展戰略、思考科學性與創新性的重要性。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胡殿印教授圍繞航空發動機熱端部件疲勞和可靠性研究,分享了近年來三個研究成果,并闡述了北航科技創新的四大“模式”,同時表明個人發展與團隊發展應同頻共振、同向同行,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天津工業大學梅云輝教授圍繞半導體器件封裝可靠性,介紹了正在開展的極端環境寬禁帶器件長壽命設計與封裝的研究工作。湖南大學王曉鋼教授圍繞金屬疲勞機理闡述一些新的觀點和思考。華東理工大學賈云飛教授基于仿生結構的機械強化,在微納結構特征與優異性能的關系有了重大突破。研討會期間線上線下進行互動交流,涂善東院士對本次討論會進行了點評。
本次研討會,是我院2023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報的一次很好的動員和專家指導大會,對促進我院學科建設、學術交流、科學研究,以及青年教師個人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文/樊門 圖/陳莎 審/何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