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曾說過,“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任何一個地區、任何一個民族都不能落下。”通過黨和政府的不懈努力,許多地區已經做到脫真貧,真脫貧。與此同時,脫貧攻堅的工作也進入最后的沖刺階段,面臨的任務和挑戰愈發艱難,存在的問題也愈發突出。
為助力精準扶貧,聚焦脫貧產業與生態的可持續發展和文化扶貧,由長沙理工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紅燭”關愛留守兒童志愿服務團和四川農業大學環境學院青年志愿者工作部組成的“司南”文化助力小隊的志愿者們來到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雷波縣千萬貫鄉,開展環境生態調研和文化扶貧活動。
“司南”文化助力小隊于8月21日至8月26日在當地駐村扶貧干部胡劍鋒的帶領下,共同走訪調研了千萬貫鄉田壩村、千萬貫村、石板灘村三個村,短暫的七天里,志愿者們認真走訪傾聽、觀察記錄,探尋產業與生態的矛盾點,發現當地環境問題并提出改善方案,助力“四好鄉村”建設。同時開展文化扶貧活動,調研與支教結合,激發孩子們的主觀能動性。實踐活動于8月27日畫上句點,離別在即,感悟在心。
“走村入戶,傾聽鄉音,記錄真實生活”
在四川農業大學胡劍鋒老師和當地村干部的帶領下,志愿者們走入田壩村、千萬貫村村民家中,切實了解記錄他們的具體困難和真實生活。一路上,結實敞亮的新房和殘破裂縫的土坯房給志愿者們造成強烈的視覺沖擊和心靈震撼。胡老師告訴大家,建檔立卡貧困戶有國家的補助修建房屋所以條件要好一點,政府也在努力讓非建檔立卡貧困戶過上好生活。話語雖然簡單,卻體現了一個扶貧工作者最質樸的心愿和不懈努力的決心。
此外,志愿者們走訪了解到,當地政府將精準扶貧具體化為“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的“四個好”新脫貧觀,由物質層面脫貧向精神心理層面脫貧循序漸進地拓展。當地困難戶數量有所減少,溫飽問題已經基本得到解決,一位年邁的老奶奶堅定地說:“不想只靠別人幫助,自己種臍橙、種花椒也可以掙錢?!?/span>

“田間地頭,金沙江畔,探究環境之境”
調研期間,實踐團走訪參觀了臍橙種植地、養殖場、草場、生態養蜂箱和金沙江石板灘村流域。通過實地考察和走訪詢問,志愿者們發現千萬貫鄉在脫貧道路上普遍存在破壞環境的問題。千萬貫鄉地處山區、氣候適宜、光照充足,當地政府大力鼓勵鄉民發展臍橙種植,同時發展生態養蜂。一方面通過蜜蜂傳粉提高臍橙產量,另一方面收集特色橙花蜜發展蜂蜜產業,不少農戶因此摘帽脫貧,生活質量得到極大改善。但是志愿者們在田間考察時發現,臍橙地里隨處可見廢棄的農藥瓶、塑料袋和燃燒殘渣。通過志愿者們詢問當地村委書記楊××得知,當地村民對于環保意識十分薄弱,生活垃圾從不分類,直接隨地堆放在一起焚燒處理,再將燃盡的殘渣倒回田地“施肥”。針對該情況,志愿者對走訪的村民逐一介紹了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并建議規范垃圾處理,強化環保意識。
8月25日傍晚,志愿者們來到金沙江畔,對流域進行了一次生態調查。據了解,當地曾發展網箱養魚,導致水體富營養化嚴重,對該水域造成了嚴重污染,這也是產業發展與生態之間的矛盾。在志愿者到達前夕,當地政府組織當地村民將網箱拆除完畢,但依舊遺留了許多問題。江面上隨處可見漂浮的垃圾,岸邊翻起的白魚肚,來自江中的腐臭味一陣陣,引發了志愿者們對當地產業發展問題的深思。產業的發展要建立在環境友好的前提上,尋找一條“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的脫貧致富道路是扶貧工作者所追求和探索的。

“溫暖陪伴,助力文化,開眼去看世界”
受交通閉塞條件的限制,千萬貫村的孩子們大多沒出過遠門,對外界很多事物的了解甚少,為此,“司南”文化助力小隊制作了加油視頻與千萬貫村的小朋友見面,從大學風采、風景出游、軍旅生活等多方面展示了外面的世界,希望以此來吸引孩子們激發他們的主觀意識,能主動去努力、去奮斗。
結合當地情況,團隊還準備了禁毒防艾和自然災害急救知識課程,希望孩子們掌握更多的生存技能,在關鍵時刻能保護好自己,健康快樂地成長。結束之際志愿者們與小朋友展開交流,一位叫蘇雨心的小朋友告訴志愿者,她通過視頻了解到什么是大學,她覺得清華大學很美,以后要努力爭取考上清華大學做一名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一位小男孩志氣滿滿地說,視頻里的軍人叔叔(國旗護衛隊)很帥,以后長大了也要去天安門廣場看升國旗。
每一個夢想都應該被澆灌,每一個孩子都應該被寵愛,每一個孩子都像一朵蓓蕾,需要各種各樣的養分?!八灸稀蔽幕π£犇茏龅降木褪遣煌跣模M所能給孩子們提供更多的陪伴、支持與幫助。

金沙江的水是那樣溫柔平靜,大涼山的風是那樣清爽宜人,但不得不說再見。七天實踐時間轉瞬而過,來時只見大山大河,感慨惡劣的條件;去時心里多了一份牽掛,掛念千萬貫鄉孩子們純粹稚嫩的笑臉,想念熱情好客的村民。如何解決環境問題、如何實現產業和生態可持續發展等諸多難題也一直縈繞在志愿者們的心頭。江水送離人,思念念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