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上午,長沙理工大學“紅燭”科普筑夢團隊于洲上田支教點,圍繞“紙鳶托舉青春夢,妙手庚續文脈新”這一主題開展風箏節活動。此次活動將理論講解和放風箏實踐相融合,引領孩子們步入風箏的奇妙世界,領略中華傳統文化的迷人魅力,盡顯童真風采,放飛心中的愿望與夢想。
探索原理,步步知箏
“墨子三日制木鷂,魯班改進木鵲以窺宋城,蔡倫造紙,紙鳶方能飛入民間...”隊員周宇翔滔滔不絕地講解著風箏的歷史與來源,孩子們沉浸在瑰麗的中華傳統文化中。
“一句吉語一圖案”風箏從軍事運用到承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愿望,周宇翔帶領孩子們探索風箏上人物、走獸、花鳥的含義,讓孩子們發揮自己的想象,繪制自己心里的風箏。
傳統藝術與現代審美完美結合,周宇翔用一個視頻帶孩子們走近山東濰坊風箏節,讓孩子領悟到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經久不衰。
|
隊員周宇翔個孩子講解風箏的來源、原理等 |
“風箏看似簡單,但聽老師的步步講解,我不僅沉迷于風箏的魅力,更敬佩古人的智慧”洲上田的孩子們紛紛說道。
放飛希望,箏箏日上
一扎一糊,孩子們走進古人的生活,學習古人的智慧,領略古人的智慧;“‘中國是不可小看的國家’、‘向前走,別回頭’、‘我想當一個老師’”孩子把未來的夢想和現在的期許寫在風箏上。中華五千年,千年前古人的智慧如今也載滿了孩子們的夢想,飛往更遠的他們。
“清風托紙鳶,扶搖上青天”孩子們逆著夏天的風向前跑,手中的風箏在翱翔在藍天之下,宛如一首浪漫壯麗的詩,書寫孩子天真激情的青春與童年。
|
孩子在操場上放風箏 |
古時的風箏承載著古人對天空的向往,現在的風箏載著人們都歡樂與幸福飛翔于天空之中。此次風箏節不僅走進了孩子們的內心世界,讓孩子們借助風箏寫下了自己的愿望、放飛了自己的夢想,更增強了孩子們對中華傳統文化的了解和傳承意識。
(文/劉丹 謝喆 圖/谷帆 一審/謝喆 二審/張曉烽 三審/王明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