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4日下午,副省長朱忠明在出席湖南省“集中送崗位進校園專項行動”活動后,專程視察我校洞庭湖水環境治理與生態修復湖南省重點實驗室。他強調,要充分發揮學校水利專業優勢和特色,扎根中國大地、湖湘大地辦學,更好地服務政府科學決策和我省經濟社會發展。
省人社廳廳長胡奇、教育廳廳長蔣昌忠,我校黨委書記付宏淵、校長曹一家等陪同調研。副校長蔣昌波介紹了實驗室的建設歷程與成效。
朱忠明參觀了實驗室綜合介紹區,了解了洞庭湖水環境的概況、面臨的挑戰與機遇、實驗室發展目標;在科普與互動體驗區,觀看了守護洞庭成果展板與地質地貌全息投影。
在“智慧洞庭”信息化平臺前,朱忠明觀看了洞庭湖三維電子沙盤,查看了一江一湖四水的綜合信息情況。當了解到該平臺可以通過三維GIS可視化對流域實現數字化監控、集成化管理、科學化預警與智能化決策時,朱忠明饒有興致地詢問了實驗室整合的數據、實驗優勢以及為洞庭湖環境保護提供的診斷和預測。
朱忠明指出,洞庭湖是湖南省的母親湖,既要利用好也要保護好,實驗室的建設對于洞庭湖流域水資源開發更環保、配置更合理、管理更精細、利用更高效提供了學科支撐,并為增強我省在國家層面洞庭湖綜合治理決策方面的話語權、在“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中的創新與發展主動權等提供了科技支持。每年湖南都面臨防汛壓力,實驗室建設要堅持問題導向,將研究成果更好地應用到實踐中,更好地服務政府管理、科學決策和湖南區域經濟發展。
我校水利學院擁有湖南省唯一的水利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018年11月,省委書記杜家毫調研時,強調學校要充分發揮學科優勢,加強洞庭湖環境保護與綜合治理研究,并現場提出了科研課題。2019年,學院開始建設“智慧洞庭”信息化平臺,實驗室以習近平總書記“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十六字治水方針為指導思想,將物聯網、地理信息系統、云計算、大數據、虛擬現實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相結合,緊密圍繞洞庭湖流域水安全突出問題,建成了針對防汛抗旱決策支持、河長制綜合管理、流域水資源管理、工程運行管理等業務系統于一體的流域信息化平臺。
(文/喻玲 黃舟 圖/陳竹 審/鄧崛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