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代碼: 0832 學科級別: 一級
一、學科簡介及研究方向
長沙理工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科肇始于1958年,是全國37所擁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的學科之一,2011年獲批為湖南省“十二五”重點學科。學科從2006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2010年獲得“食品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2021年獲得“食品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
學科現有專職教師51人,其中博導12名,碩導23名,形成了一支由長江學者/國家杰青等高端人才組成的高水平教師隊伍;學科擁有細胞化學湖南省重點實驗室、水生資源食品加工湖南省工程中心等省部級平臺5個,共建了稻谷及副產物深加工國家工程實驗室,主辦有中文核心期刊《食品與機械》;學科圍繞4個研究方向進行原創性研究。其中:食品科學方向重點研究功能因子綠色提取、活性肽制備與功能因子構效關系及作用機制、蛋白質酶法與糖基化改性、傳統釀造食品微生物種質資源等;糧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方向開展以秈稻、大豆、雜糧等糧食作物中關鍵組分相互作用機制、品質控制和深加工應用和木本油料新資源開發及副產物綜合利用研究;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方向主要以湖南省大宗農產品、特色果蔬、淡水魚為研究對象,開展冷鮮/速凍產品保藏原理及應用、傳統即食產品工業化關鍵技術及副產物綜合利用研究;食品安全方向瞄準食品危害因子檢測及裝備制造和食品風味成分分析等實際需求,開展化學/生物傳感新方法研究,發展傳感模式和探針構建理論,建立關鍵分析技術與儀器研制。

二、培養目標
本學科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堅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方針,培養博士研究生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正確的政治立場、嚴謹的治學態度、求實的創新精神,以發展現代農業和食品產業為宗旨,為相關企事業單位和管理部門培養具有堅實的基礎理論和寬廣的專業知識、具有較強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能夠獨立承擔科學研究、教學和生產技術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高層次人才。
1、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品德高尚,學風嚴謹,品行端正,具有較強的事業心和團結協作精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努力奮斗的思想;
2、掌握本學科內堅實寬廣的基礎理論、系統深入的專業知識和熟練的實踐技能;掌握學科發展動向及其前沿領域狀況;能夠利用本學科和相關學科的理論和實驗技術獨立完成能代表學科前沿水平或具有創新價值的課題;具備國際視野及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學或專業技術領域做出創新性成果的高級人才;
3、博士學位論文應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一定的社會意義,必須在本學科領域中的某一研究方向具有創新,并在理論或工程方面做出創造性的成果;
4、熟練掌握一門外國語,能熟練閱讀外文版專業書籍、查閱外文版文獻、用外文撰寫論文、具備國際學術交流的基本能力;
5、要具有能夠承擔本學科范圍內各項專業工作的良好身心素質。
三、培養方式
1、博士生培養實行導師負責制,必要時可設置副導師,或組成指導小組。跨學科或交叉學科培養博士生時,應從相關學科中聘請副導師協助指導;
2、博士生的培養以科學研究工作為主,重點是培養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工作和進行創造性研究工作的能力;并根據研究需要繼續深入學習一些課程,在拓寬基礎、加深專業、掌握學科發展前沿的基礎上學會進行創造性研究工作的方法和培養嚴謹的科學作風;
3、博士研究生導師應根據其學科培養方案的要求,結合博士研究生的基礎和特長,在博士研究生入學后的第一個月內制定出博士研究生的個人培養計劃;
4、博士生的培養可在校內進行,也可在國內、國際上進行校際間的聯合培養。
四、學制與學分
1、學制為5年,最長年限不超過8年;
2、第一學年內完成所有課程學習。學位論文研究、撰寫及答辯的時間要求不少于3年;
3、最低學分要求。

注:①選修課程中至少開設一門學科前沿課。②學生至少獲得第二課堂5學分方可畢業。第二課堂活動學分認定見《長沙理工大學研究生第二課堂學分管理辦法》。其中,體育和美育類課程一共2學分,勞動教育(社會實踐)1學分,科學道德與學風建設0.5學分,形勢與政策0.5學分,入學教育0.5學分,就業指導與心理健康0.5學分。
五、課程設置



注:跨學科報考的博士生根據研究方向補修本學科碩士骨干課程2門,補修課程不列入培養計劃,
不計學分,由導師和學院負責檢查和審核。
六、必修環節及要求
1、教學實踐,計1學分
教學實踐的形式為擔任課程助教工作。學術學位博士研究生在校期間必須承擔至少24學時課程的助教工作以完成教學實踐培養環節。
2、科研實踐,計1學分
科研實踐的形式為參與項目申請工作。學術學位博士研究生在校期間必須作為負責人至少申請省級課題一項,或作為參與者(排名前三)參與導師課題一項。
3、學術活動,計2學分
博士生在論文工作期間在本學科范圍內做學術報兩次以上;至少一次全國性或國際學術會議上宣讀自己撰寫的論文;聽取五次以上的學術報告。每次參加學術活動需撰寫1000字左右的總結報告,并注明參加學術活動的時間、地點、報告人、學術報告題目,簡述內容并闡明自己對相關問題的學術觀點或看法。由導師負責考核,考核通過后,交考核材料,計2學分。學術活動應當在博士學位論文答辯之前完成。
4、綜合考核
學術型博士研究生在課程學習完成后應進行綜合考核。綜合考核由學院學術委員會授權的考核委員會負責進行,考核委員會由包括指導教師在內的三至五位教授組成,寫出評語并給予成績。重點考察博士研究生是否掌握堅實寬廣的學科基礎理論知識,是否具備進行創新性研究工作的能力。
博士研究生需要向學位委員會提交前沿性學術專題活動的進展報告,報告要體現博士研究生對學術前沿的認識深度,以及對本專業研究技能的掌握情況。學位委員會將對所提交的報告進行評審,給出優秀、良好、及格、或不及格的評價。
博士研究生應積極參加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或省部級相關基礎或應用基礎等科學研究課題,并應有在導師指導下獨立負責某專題或子題的研究工作經歷。由導師提出綜合評審意見(優秀、良好、及格、或不及格)。
學院將對考核情況、考核結論進行記錄。未通過綜合考核的博士研究生不能申請畢業論文答辯。
5、學位論文開題報告,計2學分
博士研究生必須調研、查閱中外文獻(至少100篇,英文不少于50%),了解本學科或本研究方向國內外研究進展,確定研究內容,完成學位論文開題報告。開題報告應包括選題的背景意義、國內外研究動態及發展趨勢、主要研究內容、擬采取的技術路線及研發方法、預期成果、進度安排等,要求提交不少于5000字左右的書面報告。
為保證學位論文的創新性和可行性博士論文開題前要求進行科技查新,掌握研究領域最新科技成果和最新專利,總結分析并提交《科技查新報告》。開題報告由院(系)組織公開評審,評審合格后方可開展博士學位論文工作。凡通過開題報告者,應填寫《博士研究生畢業(學位)論文開題報告審批表》,以歸檔備查,并記2學分。開題報告在第三學期進行,評審時間距離申請博士學位論文答辯的時間不少于三年。
6、學位論文中期檢查
嚴格執行學位論文中期檢查制度,博士論文工作進行到中期,學院組織考核小組,由博士研究生向考核小組作論文中期報告,匯報論文工作進展情況和階段性成果,提出下一階段的計劃和措施,并形成書面報告交與會專家審議。對研究生的學術能力、論文工作進展情況以及工作態度和精力投入等進行全面考查。
博士學位論文除保密論文外,要在校內公開舉行學術報告會,報告會需聘請本研究領域具有高級職稱的同行專家對中期報告進行審議(一般為 5人,其中具有正高職稱專家不少于3人),報告會由導師主持。與會專家應對報告提出中肯意見和建議,論文中期報告通過后應形成書面材料,經導師和與會專家審查后交研究生院備案。
學位論文中期檢查一般安排在第7學期。中期檢查通過者,準予繼續進行論文工作,且中期檢查審核通過后至少1年方可申請答辯;中期考核未通過者,依據相關文件對研究生進行篩選和分流。
七、學位論文
直博生學位論文工作量應不少于3年,學位論文一般以漢語撰寫(外籍學生經批準可用外文撰寫),字數為8-10萬字。論文內容應立論正確、數據可靠、推理嚴謹、表述準確、層次分明、文字簡練。論文格式參照長沙理工大學研究生學位論文的有關規定。
博士研究生在申請學位前,必須以第一作者或導師為第一作者,學生第二作者公開發表(含錄用)第一單位署名為“長沙理工大學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的學術期刊論文,滿足如下條件之一者,方可獲得學位論文答辯資格:
① 發表在JCR一區及以上論文≥1篇;
② 發表在JCR二區及以上論文≥2篇;
③ 發表在JCR三區或校定國內權威及以上論文≥3篇。
在學期間,對已經完成下列條件的研究生可申請提前半年或一年畢業:
(1)在讀期間品行良好,無違法違紀受處分記錄;
(2)已按培養方案要求修完個人培養計劃規定的課程和必修環節,成績合格且無重修記錄;
(3)通過學位論文開題與中期,完成學位論文且經導師評定達到畢業要求;
(4)發表論文情況。
① 發表在JCR一區及以上論文≥2篇;
② 發表在JCR二區及以上論文≥3篇;
③ 發表在JCR三區或校定國內權威及以上論文≥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