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社會轉型的加快,體育在社會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體育實踐形式越來越多樣化,體育實踐領域也呈現出由原來的競技體育主導轉向競技體育與體育教育、休閑娛樂體育協同發展的態勢。社會發展對體育的新要求和體育實踐領域的逐步分化,要求建立新的體育學科體系與之相適應。從體育學科的發展現狀來看,新世紀體育學科呈現出高度綜合與高度分化的發展趨勢。一方面,體育學科的四個二級學科的整體性建設不斷加強;另一方面,發展較為成熟的許多體育學科又逐漸分化出新興的體育學科。另外,學科內部之間的矛盾表現得越來越明顯,筆者從宏觀的角度來看現行的學科分類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已經阻礙了體育學科的發展。因此,我們從學科發展的需要對體育學科體系進行重構,已成為新世紀體育學科完善自身發展的必然趨勢。
一、相關概念的準備——學科與體育科學的概念
1.學科的概念
學科是一個以知識為基點的概念,指一組相對獨立的知識體系。《現代漢語詞典》對學科的解釋包括兩個方面:(1)按照學問的性質而劃分的門類,如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等。(2)學校教學科目,如語文、數學、物理等。《辭海》對學科的解釋是:學術的分類和教學的科目。由此可見,學科通常包括兩重基本含義,一是指學問(知識)門類或科學分支;二是指為人才培養而設立的教學科目。就第一重含義來看,學科是由專業人員以獨有的知識領域為對象,按照專門的知識理論體系和方法構建起來的概念一致、結構嚴謹的專門化知識體系。就第二重含義來看,是以學校教學內容為基本單位,為培養人才而設立的教學科目。兩重含義表明,學科是指科學知識的分類,是根據一定的教學原理組織起來的科學基礎知識體系。
2.體育科學的概念
由于國內外學者對“科學”和“體育”這兩個概念均有不同的理解,因此目前對體育科學的涵義尚無統一的認識。例如,國際體育情報會名詞術語委員會出版的《體育運動詞匯》把體育科學定義為:“有關身體練習的全部知識,這些知識同整個概念體系相聯系并作為一種理論——并具有可以預見、評價和證實社會生活實踐中生物學的精神的效果的原則。”德國的《體育百科詞典》認為:“體育科學是從單項學科的各個專業角度出發,針對體育運動及其分支的科學研究、學說和實踐的體系。”我國有的學者則認為:“體育科學是研究各種體育現象和最大限度發揮人體運動能力,通過體育手段有效地提高人類健康水平的綜合性科學。”所以,應當把體育科學定義為:研究和揭示利用體育的方法和手段,全面提高或改善人類身體、心理和社會特性的規律的一門綜合性科學。
在體育概念討論的基礎上,廣大體育工作者結合現代科學體系的分類和屬性等問題,展開了對體育學科屬性的討論,大家一致認為體育應該是綜合學科而不單屬于哪一學科。“體育科學”是研究體育現象,揭示其內部和外部規律的一個系統的學科群。所謂體育內部規律,一般是指體育活動過程中本身所存在的規律;所謂外部規律是指體育與其他社會現象發生關系時的規律性。現在,人們認為它是一門多學科的綜合性學科,是因為它既有自然學科類(或稱理科類),又有社會學科類(或稱文科類),還有醫、工科類。說它是綜合性學科,是有道理的,就體育活動本身而言,它是一種比物理運動、化學運動更為復雜的高級社會運動形式,除了物的因素之外,還有人的因素。將《體育科學》各學科欄目進行文、理分類,26個學科欄目中社會學科類占19門,自然學科類只占7門(含運動醫學),分別占總數的73.1%和26.9%,說明“體育科學”目前基本上是以文科為主體的學科。國家將“體育科學”劃在“人文與社會科學”類,可能就是以文理比重不同為由。
二、體育學科分類的解讀
在1997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頒布的博碩研究生學科專業目錄中,體育學被置于教育學門類下,并獨立成為一個一級學科,與教育學原理、心理學相并列,在體育學學科下設四個二級學科,即體育人文社會學、運動人體科學、體育教育訓練學、民族傳統體育學。然而,近年來由于科學的不斷分化與綜合、體育的迅速發展和提升,特別是運動競技能力的突飛猛進以及實踐中眾多新體育問題的出現,使許多原有的體育學科向縱深發展的同時也不斷衍生出許多新的學科。這使得現行的體育學學科下的四個二級學科的劃分出現了依據不統一、相互之間邊界模糊,甚至出現了相互包含的現象。如體育教育訓練學實際上包括“教育類”和“訓練類”兩個學科群,這兩種學科群是兩種不同形式的體育形式,將二者合并在一起,不僅容易造成體育教育訓練學與學校體育學的交叉以及學科邊界的模糊,而且也會使體育學科的教育性質難于定位,這非常不利于學科自身的發展。而且當前我國學科專業目錄屬于國家指令性規劃模式,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體育學科的發展,基于這些原因重新構建我國體育學科體系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了。
三、體育學科的特征與重構
1.體育學科的特征
體育科學是關于體育運動和健身的系統化知識體系,它不僅具有科學的一般性質和特點,而且作為一門相對獨立的科學門類,又具有其獨特的個性特征即明確的實用性。體育學科在科學領域中屬于應用層次的科學,在當今社會體育學科的快速發展期和成熟期,體育科學研究的領域已遠遠超過它原有的范圍,在過去被認為與體育學科距離較遠甚至與體育無關的學科,現在都已與其發生了交叉和滲透,這不僅引發和激活了原有體育學科向縱深發展,也增加了體育學科與其他學科之間的相互作用和滲透,從而形成了大跨度構造的知識體系二元化結構。體育學科具體可以分為體育自然科學類學科和體育社會科學類學科,從而形成了體育學科的二元化結構體系,揭示和把握體育學科的二元化結構體系,有助于加強和改進體育學科研究和科研管理工作,進而對我們進行體育學科的重建提供理論性建議。
2.體育學科的重構
在體育學科的重構過程中我們要注意理順各學科之間的關系,學科之間的關系主要表現在外部關系和內部關系。外部主要是體育學科與其他類學科之間的關系。如,哲學、經濟學、社會學等。內部關系主要是體育學科自身發展中所處理的各種關系。同時,在學科的重構中也要加強學科的整體性研究。體育學科科學體系的建設,既是一個重要的基礎理論問題,也是一個重要的實踐課題。它是一項復雜的多維的系統性工程。從學科科學原理觀的視角來看,一切學科的發展都是以問題和理論的分化以及學科內部或與相鄰學科聯系在一起的整體關系為前提和表象。根據當前社會對體育學科發展的需要以及體育學科專業設置的層次差異與相互聯系,我們要抓住體育學科內部的主要矛盾及核心問題來構建體育學科體系。同時在體育學科重構過程中,也要注意把握以下幾個原則:科學性原則、發展性原則、實用性可行性方便性原則、同一性原則。體育科學體系的研究,對把握其內在聯系、改善學科結構、推動新學科的建立和完善、促進體育科學的整體發展,使之符合體育運動實踐的需要等方面都是有益的。以下是體育學科的幾種分類方法。
(1)依據體育學科的縱橫向聯系
體育科學就其體系的構成來講,既有縱向結構又有橫向結構。從縱向上看,體育科學各學科與體育運動實踐的距離遠近不同,構成了上下相互連接的層次。從橫向來看,體育科學中各門學科又以不同類型的基礎科學理論,從不同的角度研究體育運動的某一側面某一過程,并且構成相互之間的區別與聯系。按照這種橫向聯系,在此將體育科學體系作如下大致歸納(下圖)。
體育學科體系的框架,即體育學科是由不同的學科群所構成,而每一學科群又是由多門相關學科所組成。同時,每一學科群也不是完全獨立存在的,而是與其他學科及學科群有著多向聯系的,從而構成體育學科整體。體育學科體系的建立有它自身的規律性,但也應當注意體育學科體系的結構不是固定不變的。因為它的發展不僅與整個科學的進步有著直接的關系,而且與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有著不同程度的相關性,這些都制約著體育學科體系的構成,影響著體育學科體系的變化。
(2)依據體育科學研究的便捷性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各類學科之間分化與綜合、交叉與滲透的現象愈加頻繁,加之體育學科本身的交叉綜合性、整合協同性,體育科學研究,特別是重大攻關課題研究中,多學科的聯合與合作將成為必然趨勢。實踐證明,任何一個學科乃至于學科群都不可能在封閉的狀態下建設和發展,無論哪一個學科都不可能解決好體育領域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以大型綜合性科研項目為紐帶組織系統研究,形成跨學科群體,在西方大學早有先例,他們稱之為“專業研究組織”,是大學中屬一流水平的科研攻關集體。因此,這樣的學科群體構建與科研選題密切相關,課題成為各學科凝結在一起的紐帶,但一般為松散型。鑒于體育科學研究的便捷性,我們可以提升體育學科的二級學科,并歸于不同的學科門類下,結果見下表。依體育科學研究的便捷性構建的學科
總之,當前學科科學都在向專業精細化的方向發展,每一個學科門類都分為眾多不同的學科,現行的體育學學科門類的名稱授予學位,已經難以準確表達學位申請者所學學科的特性和歸屬。建議按一級學科授予學位,學科門類只用于統計等。與此同時,提升相應的二級學科為一級學科,按一級學科培養高層次人才和授予學位。以人才培養的共同學科基礎為前提和合理地設置一級學科尤為重要,因此,應當增加一級學科數量。
上一條:臨沂大學體育學院“十二五”學科建設規劃 下一條:體育學科體系研究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