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1日下午,物電學院舉行了科普育人實踐基地揭牌儀式暨“小小科學家”團支部成立大會。活動在云塘校區綜合實驗樓A406舉行,物電學院黨委書記張國強、校團委副書記楊晨、物電學院副院長范志強、學院實驗中心主任伍丹出席,會議由物電學院黨委副書記宋國寧主持。
活動開始,趙俊程帶領一行人參觀“小小科學家”科普育人實踐基地,介紹了歷年來團隊所獲的各種獎項及自主研制的各類實驗器材,并詳細講述團隊的發展歷程。
張國強指出,以科普課堂的形式來助力青少年科學夢想的實現非常有意義,強調科普實驗要與本專業創新型項目和物理學科相結合,從“小基地”開創“大天地”、從校內拓展至校外,以“三下鄉”為基石,搭建院級畢業實習平臺,健全“標準化”“模塊化”實踐育人體系,打造一支“教師專業知識過硬”“學生實踐能力過硬”“實驗創新資源過硬”的科普育人隊伍。
楊晨以我校挑戰杯為例,介紹校共青團是如何在院校“實踐育人”的過程中起到橋梁作用。她指出志愿服務項目要學會從“被動輸血”轉變為“自我造血”,深度挖掘項目在實踐過程的成效,充分發揮高校的“人才優勢”和“科創優勢”。隨后,她結合團隊的優勢為 “大挑”賽事進行了指導,她指出學院可將志愿服務、社區實踐融入教學課堂中,培養更多“底色亮、實踐強、善創新、敢擔當”的新時代長理青年。
會上,張國強、楊晨為“小小科學家”科普育人實踐基地揭牌,并宣布“小小科學家”團支部成立。
據悉,物電之光公益中心成立于2016年,旗下設立“小小科學家”、“移動實驗城堡”和“科普創造營”三大品牌項目,以“教育振興鄉村,科普助力創新”為宗旨,以“為孩子們播種科學的夢想”為使命,以獨創的“2+5”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科普教育模式,發揮專業優勢為偏遠地區的中小學生帶去科普知識。7年來,社會實踐足跡遍布湖南、青海、西藏、新疆等11市23縣34鄉鎮50余社區、鄉村、街道、學校,累計行程超過50000公里、開展2000余場公益活動,受益人群超過40000人次,共計培養大學生志愿者1289人,事跡被中國教育報、新華社、人民日報、央視、中國青年報等國家級媒體報道數十次,新湖南、紅網等省部級媒體報道八十余次。七年來團隊斬獲國家級獎項四項,省部級獎項七項,國家級立項二項。
(圖文/趙俊程 審核/宋國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