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小小科學家”團隊課程進入第二天,孩子們熱情如同夏日驕陽。早晨七點,孩子們迫不及待聚集在教室門口,期待著新一天的學習之旅。
歷史課上一段《逃離大英博物館》的短片帶領孩子們探得兩百年前的中國歷史。孩子們被其中的小玉壺吸引,體會歷史的厚重感。可持續發展課上,孩子們跟隨老師的步伐探索生活中的可持續與再循環。
“孩子們調皮活潑,有使不完的精神氣。”部分同學對四大洋八大洲倒背如流;在課間蜂擁到老師身邊,指著地球儀提出自己的問題,“為什么地球是斜的?”“為什么水要畫成藍色呀?”孩子們的熱情圍著老師,眼里充滿對知識的渴望。
手工課是今天的“重頭戲”。老師和同學們齊心協力,共同挑戰“燕尾蝶”折紙。不用老師逐步指導,有的小朋友看一遍后就立馬自己“搗鼓”出一個像模像樣的蝴蝶,爭著向老師炫耀。
下午,團隊在長沙理工大學駐新寧縣馬頭橋鎮坪山村工作隊的帶領下實地走訪村民家庭,詳細了解農作物種植情況。調研中,村民蔣大爺向團隊介紹家里的種植面積、作物種類及銷售情況。盡管面臨銷售渠道有限等問題,村民們依然積極耕作,努力提高農作物產量。此次調研為理解鄉村農業現狀提供了寶貴的一手資料。
此外,調研團隊還探訪村民自發組織的文化活動團隊。據悉,團隊成立于今年三月,每日下午都會在指定場地進行打鼓、舞蹈、舞龍訓練,為鄉村文化生活增色添彩,豐富村民的精神生活,促進鄉村的和諧發展。
(文/吳雨熹 圖/李奕萱 一審/馬凱文 二審/宋國寧 三審/張國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