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2019年長沙理工大學校級優(yōu)秀教學基層組織,外國語言文學系在疫情防控期間全系思想統(tǒng)一,嚴格遵照省教育廳和學校的通知精神和學校教學工作總體安排,自1月17日起實行線上教學。在理論課程教學方面,全體任課老師積極展開如何高效開展線上教學的討論,相互分享好的網絡技術和經驗,充分運用好超星學習通、騰訊會議、釘釘直播、抖音等軟件和愛慕課等平臺,認真實施線上教學,與學生展開熱烈互動。全系教師還充分利用學校的網絡教學平臺,在課前課后投放學習資源,布置作業(yè)并認真批改,在課外也及時解答學生的疑問。在實踐教學方面,系部積極制定應對或替代方案。在論文指導方面,要求老師們加強線上指導,按時上報學生論文撰寫進度。
為了驗證線上教學的效果,系主任胡偉與學生保持溝通,將學生的建議和意見及時反饋給相關老師,線上教學開展一周多來,學生對外國語言文學系老師們的各種付出和教學效果表示滿意。老師們也非常重視學生們的意見,比如,聽到學生反映有直播課語音卡頓的現(xiàn)象后,鄒輝、郭星余等老師立即使用學校網絡教學平臺上的超星學習通預先錄課,再播放給學生。為了避開平臺使用人數(shù)多的時段,她們每次錄課都在清晨五、六點進行,非常辛苦。
尤為可喜的是,一些善于學習新技術的年輕老師通過線上授課成為“新型教學明星”,為我們的教學實踐增添了新的活力和亮色。張志武和姚堯老師就是其中的代表。
“你倆先安裝釘釘,加到我剛建的班級群,我們試下上課模式。”
“為什么你倆加進來后顯示名字后面有家長兩個字?”
“可能這個班級群主要是針對中小學生的,所以是以家長身份注冊進來的。我先解散這個群,你們單獨加我后,我再創(chuàng)建群聊試試。”
“哦,這次可以了,這次是顯示的你倆自己的名字了。我們三個先試下直播模式啊!看看效果怎樣。”
“那你們可以把群二維碼分享給班上同學了。辛苦啦!”
這是張老師與所教《綜合英語》(2)兩個班學習委員的微信群聊天內容。經過幾番摸索和嘗試,首次試水網絡直播授課的師生們終于熟悉了新模式。
張老師利用自身的經驗和積累的資源,早早在學校網絡教學平臺分享了課程考核所需的學習資源以及課程同步的輔導資料,明確了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學習目標、學習時間節(jié)點等,有效地組織了學生在家的學習。
張志武老師利用網絡教學平臺分享課程資源、發(fā)布課程作業(yè)、收集作業(yè);利用課程QQ群進行日常答疑和溝通、常規(guī)打卡任務的日常抽查,并每次對抽查學生進行點評,有效保證了學生按質按量完成常規(guī)作業(yè);基于釘釘平臺直播授課,要求學生在互動面板同步提交答案,并請同學連麥解答,針對互動面板中呈現(xiàn)的典型錯誤以及學生實時反饋的疑問進行重點講解,同時也結合網絡教學平臺作業(yè)反映的共性問題進行分析,突出了教學的針對性,有效實現(xiàn)了基于學情的支架式教學。雖然網絡教學增加了師生間的空間距離,但張老師通過課前課后的精心準備與投入,讓教學內容更加合理呈現(xiàn),讓互動設計更加有針對性,總能在直播結束后收到大多數(shù)學生發(fā)送的“謝謝老師!”、“老師,辛苦了!”等肯定的評價。
本學期,張老師還接手了《通用工程英語》這門新課,作為該課程校級慕課團隊以及省級一流本科課程建設團隊的一員,在課程負責人黃堅教授的帶領和幫助下,兩人在寒假完成了16個單元PPT課件的制作,并篩選了配套的音視頻資源,豐富了課程教學內容的深度和廣度。為有效督促學生學習,張老師課前發(fā)布音頻和教材相應章節(jié)內容,規(guī)定好預習作業(yè),直播課程中配合課程進展抽查同學回答預習作業(yè),并在課后進一步提供課上的視頻和參考答案等,幫助學生更加精細化的理解和消化。
面對疫情,外國語言文學系青年教師姚堯因勢利導,變危為機,充分挖掘其中所蘊含的教育資源,利用網絡教學平臺和釘釘、騰訊會議等線上教學工具,將感恩教育、生命教育和職業(yè)教育滲透到兩門課程教學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姚老師在開課前,在網絡教學平臺給《高級英語》班的同學們寫了一封信,在信里表達了對同學們的想念,跟同學們隔空擁抱。這封信發(fā)出后,收到了很多同學的回信,大家紛紛給老師分享自己的宅家日記、醫(yī)務工作者的逆光而行、各行各業(yè)的忘我奉獻。一封封充滿愛與感恩的信,不僅對英語專業(yè)高年級學生的英文寫作水平來了一次大檢驗,更是在學生心中播下感恩的種子,引導學生心懷感恩。
《聯(lián)絡口譯》班的同學們是第一次接觸英語口譯,對譯員的工作缺乏了解。在線上課程的第一講中,姚老師通過播放我國譯員為世衛(wèi)組織官員進行口譯的視頻,強調口譯對中國對外交流的重要性,引導學生每天收看央視新聞聯(lián)播、關注時事、提升政治敏感度,鼓勵他們將來從事口譯工作,為我國的外交事業(yè)添磚加瓦。在第二講中,姚老師花了大量時間,重新備課,給學生提供了最新的有關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口譯素材,如鉆石公主號游輪報道、世衛(wèi)組織總干事認可我國努力工作的發(fā)言等,鼓勵學生將本單元所講授的聽辨技巧用于英語新聞主旨口譯中。學生在積極開展口譯訓練的同時,增強了對病毒的了解、對生命的敬畏、對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呼喚。將線上課程和思政教育結合,讓學生和他們所處的時代同頻共振,激發(fā)學生的歷史責任感,這不正是課程思政的目的嗎。
對于每一個學生而言,這場疫情既是一次身心的震撼與沖擊,同時也是不曾預約的難得的教育契機。而對每個老師而言,危機就是契機,危難之際,責任更是使命。疫情將我們隔離,但責任與愛又讓我們緊緊地聚攏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