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譯有道”——我在袁隆平先生身邊的譯事》在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5月28日)發表。該文作者葉文寧系長沙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退休教師,曾于1986年間在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擔任首屆雜交水稻國際學術研討會英文翻譯,袁隆平先生時任湖南雜交水稻中心主任和第一屆雜交水稻國際學術討論會聯合主席。共事期間,得到袁老的指導和肯定,也成為一段美好的回憶。

原文如下:
稻 譯 有 道
-------我在袁隆平先生身邊的譯事
我曾經在袁老身邊工作了半年多時間。回想起來,仿佛如同昨天。袁隆平老先生的音容笑貌至今深深地烙在我的腦海里!
時光回到1986年,袁隆平先生研究的雜交水稻已在國內外成功推廣種植了10余年,累計種植面積9.1億畝,增產稻谷900多億斤。1984年,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現名: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成。1986年,湖南省科協、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和聯合國糧農組織下的國際水稻研究所(Inter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在雜交水稻之都——長沙聯合舉辦了“首屆雜交水稻國際學術研討會”。
那一年,我剛研究生畢業,回到邵陽一所大專院校教英語。因友人推薦,我臨時借調到袁隆平先生的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參與大會的籌備并全程擔任大會英文翻譯。來中心后,我的主要工作是與國際水稻研究所秘書處和國外代表溝通。當務之急是必須盡快學習并掌握雜交水稻基本知識,了解雜交水稻育種、栽培等英文專業術語及表述方式。時常我還會與雜交中心的科技人員一起去田里看稻子,品味雜交水稻沁人心脾的稻香,感受雜交水稻根粗苗壯的長勢。期間,我有機會與袁老頻繁接觸并認真研讀了袁先生獨著的《雜交水稻簡明教程》(中英文對照版)。記得有一次我把“雜交第一代”翻譯的過于復雜,不符合水稻育種的專業表達。袁老笑盈盈地指導我說:“就叫F One。”。頃刻間,我對袁老人品和學識的崇拜油然而生。

(1985年出版,袁隆平著)
袁老時任湖南雜交水稻中心主任和第一屆雜交水稻國際學術討論會聯合主席。因工作需要,我經常需要向袁老當面匯報并請他做指示。袁老每次都是那樣地和藹可親,仔細地聽取我的匯報,并時常輕拍我的肩鼓勵我大膽地工作,絲毫沒有一點知名大科學家的架子。

(我向袁隆平先生(右二)匯報工作,左二為毛昌祥先生)
有一次,我向袁先生匯報完工作,提出想與他合個影,他立刻爽快地答應,并親自選定在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庫房的轉閘門前合影留念。拍照時,袁先生開懷大笑地接連說: “Cheers! Cheers!(笑一個!笑一個)!” 。由于特別興奮,我簡直收斂不住自己的笑容,擺拍了好幾次才合影成功。 袁先生當時56歲,與我父親年齡相仿,他給予我父愛般的關懷與關照讓我一直珍藏著這張寶貴的合影。

(1986年8月與袁隆平先生在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的合影)
“第一屆雜交水稻國際學術研討會”于1986年10月金秋在長沙如期召開。來自全球五大洲21個國家和地區的200余名中外代表齊聚長沙五一路芙蓉賓館參加研討會,可謂盛況空前。國際水稻研究所所長斯瓦米納森博士(Dr.M. S. Swaminathan)率全所各國專家來長沙參會。

(1986年10月與前來參會的菲律賓農業部副部長、國際水稻研究所副所長在會上合影)
袁隆平先生“雜交水稻之父”的稱呼就是由斯瓦米納森博士在這次大會上首次提出。他說:“我們把袁隆平先生稱為“Father of Hybrid Rice雜交水稻之父”,因為他的成就不僅是中國的驕傲,也是世界的驕傲,他的成就給人類帶來了福音!”這番評價立刻贏得了各國與會代表的公認并在國際社會傳播開來。
湖南省政府相當重視這次盛會,湖南省省長和幾乎所有的副省長都幾度接見國外會議代表,出席各種研討活動。會議期間,時任湖南省省長熊清泉同志在長沙五一路省政府大院親切地接見了斯瓦米納森博士,由我擔任兩位官員的英文翻譯,也成了我生平為級別最高的中外官員擔任翻譯的外事經歷。

(湖南省省長熊清泉先生接見國際水稻研究所所長斯瓦米納森博士,圖中為本人)
我還清晰地記得,在大會閉幕后的答謝宴會上,國際水稻研究所所長斯瓦米納森博士的一句英文致辭:“You can see three colores of a paddy rice field in China within a day. It is golden yellow in the morning, black at noon and green in the afternoon. (你一天內能看到中國稻田三種顏色, 即早上金黃色,中午黑色,下午綠色。)”。 他在形容中國稻田7月時節一天之內,搶收、搶耕、搶插稻子后土地所呈現的三中顏色,贊美勤勞吃苦的中國農民。袁老聽后直點頭。其實,袁老的英語童子功很深,聽說相當流利、地道。我親眼見證他在研討會上及稻田邊等各種場合,用流利的英語與國外的代表進行學術探討并解惑答疑。此次會議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各國媒體爭相報道,為我國雜交水稻進一步走出國門,在全世界幾十個國家和地區全面推廣和種植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我的大會翻譯工作得到了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和國際水稻研究所的認可。會議閉幕后,我收到了國際水稻研究所所長斯瓦米納森博士親筆簽名的感謝信和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給我單位的感謝信。

(國際水稻研究所所長斯瓦米納森博士致本人的感謝信)
一年后,袁老單位向我發出了誠摯的邀請,歡迎我到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擔任專職翻譯。可惜,當時的抉擇成為了我一輩子的憾事,但也成就了我與袁老的一段譯事的美好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