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外國語學院工作的總體思路是:在學校黨委的正確領導下,深入實施學院“十四五”規劃,創新內部治理體系,狠抓教書育人質量和隊伍素質建設,深入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強化人才培養,保障升學就業,服務我院“一流專業”建設和學校建成“百強”大學的總體目標。
一、舉旗定向、培根鑄魂,全面強化黨建賦能
1.加強理論武裝,強化政治引領。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創新黨委中心組學習方式方法,提高學習實效,突出落實“第一議題”制度和教研室集中政治理論學習制度,以政治建設為核心進一步加強學院領導班子建設。(責任人:文麗麗、方英)
2.加強黨的領導,推進黨代會精神落實。落實好黨委會、黨政聯席會議制度,強化黨的領導和集體決策;結合“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20條”,分階段推進“十四五”建設發展規劃;完成教師崗位職責確立和績效分配改革,制定科研及教學獎勵辦法,加強制度建設,完善內部治理,激發發展活力。(責任人:文麗麗、段勝峰、姚堯)
3.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優良院風。組織開展“愛我外院、興我外院”系列主題教育活動,統一思想、凝聚共識;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修訂網絡宣傳工作條例,把牢意識形態領導權;組織征集課程思政案例;加強師德師風建設。(責任人:文麗麗、王雙、方英)
4.深化黨支部“五化建設”,提升基層組織戰斗力。強化黨建與中心工作深度融合,依托項目制創建黨建品牌;凝練支部特色,對標“五化”建設標準,著力打造樣板特色黨支部;做好學生黨員發展工作,嚴格發展程序,提升發展質量。(責任人:文麗麗、王雙、方英)
5.全面從嚴治黨,加強作風建設。堅定不移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強化學院黨委主體責任和班子成員“一崗雙責”,強化紀律監督和作風建設,維護風清氣正的學院政治生態。(責任人:王雙、馮春、陳潤蘭)
二、凝心聚力、踔厲奮發,精準聚焦內涵建設
6.對標“一流”本科專業和課程要求,推動“一流”專業和一流課程建設。以10個“課程群”、8門“金課”和3門省級“一流”課程建設為抓手,推動英語和翻譯兩個專業的“一流專業”建設;加快兩門省一流本科課程“通用工程英語聽說”“通用工程英語讀寫”的建設,為下一輪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申報和省級一流本科課程的驗收做準備。(責任人:季紅琴、黃堅、何健、羅娟、劉壇孝)
7.提升特色實踐育人質量,加強復合型人才培養。加強校企、校地、校校合作,分類打造和拓展實踐基地,提升特色實踐育人質量,改進實習實訓制度,加強“外語+X”復合型人才培養。(責任人:季紅琴、譚蓮香)
8.錨定高水平學科競賽,推動人才培養和教學質量提升。以“外研社杯”系列賽事為推手,提升學生演講、辯論、寫作、閱讀、跨文化能力。以課堂教學、課程思政、信息化等競賽等為推手,提升教師教學質量。(責任人:張志武、何健、羅娟)
9.推動新增小語種專業。進行法語或西班牙語專業開設論證和可行性分析,并著力為申報做準備。(責任人:季紅琴、劉彬)
10.穩步推進ESP教材建設。根據學分變化和既定工作思路,落實《電氣工程英語》《交通運輸工程英語》等系列教材建設,分階段分批次完成初稿。與此同時,推動《通用工程英語讀寫》教材的改版工作,完善2019年校級規劃教材《通用人文社科英語聽說教程》的配套資源。(責任人:黃堅、閻謹、胡偉、孫文娟、馮春、谷豐)
三、立德樹人、靶向聚才,著力加強人才培養
11.統籌育人資源,著力構建“三全育人”。依托富有新文科育人特色的“文化擺渡者協會”育人平臺,緊密圍繞“十大”育人體系,將“課程銜接、文化傳承、實踐導向”育人理念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使思想政治工作有效融入人才培養各環節,著力構建“三全育人”格局。(責任人:王雙、武巧琳)
12推進文化建設,彰顯“文化擺渡”特色。與時代特征相結合,圍繞“喜迎二十大”、“共青團建團100周年”等主題開展系列宣傳教育活動;與學科特色相結合,舉辦世界文化節、英語戲劇節、模擬聯合國、對外漢語教學大賽等學生喜聞樂見的校園文化精品活動;與學生特點相結合,舉辦“魅力女神訓練營”,提升女生形象氣質和求職就業能力;與社會實踐相結合,進一步加強紅色使者翻譯團、翻譯醫生實踐團隊的建設,更好地致力于傳播中華文化、湖湘文化;與社會服務相結合,加強校政、校企、校地對接,做好中非經貿博覽會等國際會議學生志愿服務工作,服務本地社會經濟發展。(責任人:王雙、武巧琳、龍洋)
13.探索雙創培育,力爭實現零的突破。以對接“互聯網+”“創青春”和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等高水平賽事為指引,組建3-4個備賽團隊,定期開展項目指導和培訓。(責任人:王雙、武巧琳、陳若晨)
14.提升就業指導,全力以赴促進就業。精準分類、一對一指導、各個突破,力爭離校就業率達到75%,初次就業率達到88%;做好重點群體畢業生就業指導和推薦工作,力爭達到100%;做好基層就業學生的教育引導工作。(責任人:王雙、毛婕)
15.修訂研究生培養方案。以第五屆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會議所提出的“12345”發展思路為指導,以2021版培養方案修訂為抓手,貫徹第五屆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會議精神。加強科教融合,提升學碩科研創新能力。理論課程按照系統化、模塊化和專業化的原則進行課程設置,加強學術前沿課程的開設,強化研究生科研素養訓練,培養研究生批判性思維能力;推進產教融合,促成翻譯碩士翻譯實踐能力提升和項目管理能力的培養。翻譯碩士實踐課程體系體現特色實踐與常規語言服務實踐多元化的實踐形式。(責任人:武俊輝、段勝峰)
16.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推進省優碩士學位論文工作。確保本年度省優論文1篇以上;推進師生學術命運共同體的構建,確保研究生發表高質量論文3篇以上;以“第三十四屆韓素音國際翻譯大賽”等賽事為抓手抓實“以賽促學”。(責任人:武俊輝、段勝峰)
17.推進研究生課程教研教改。建設省級優秀案例。以第五輪學科評估及翻碩評估確定的5個案例為基礎,分步驟推進案例庫建設;有計劃地推進2022年省級研究生教研教改課題的申報工作。(責任人:武俊輝、段勝峰、劉彬)
四、錨定目標、精準發力,增強學院發展動力
18.加強各級各類項目的申報指導與發動,力爭獲得立項數量的突破。學院鼓勵和督促符合條件的教師申報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司項目以及省級科研項目,提高我院科研水平,同時做好動員、申報、立項和結題工作。2022年學院科研目標為提交國家級項目申報書25份,爭取確保2項國家級項目立項,10項省級項目立項。(責任人:劉彬、馬丁)
19.加強高水平國際期刊論文的發表與指導,力爭發表B1級以上成果12篇。組織已發表高水平期刊論文的教師舉辦經驗介紹會;聯系期刊主編一對一精準指導;有體系、有計劃地請外校專家教授講學。(責任人:劉彬、馬丁)
20.加大人才引進力度。注重專業關聯性,緊扣學院需要、依照上報的教師引進計劃,力爭年內擬引進優秀博士7人,內培博士人才3-5人,新增參與工程化項目教師3-5人。(責任人:劉彬、袁媛)
21.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做好教師服務工作。加強工會制度建設,提升職工的獲得感和歸屬感。充分調動工會小組積極性,創新工會活動樣式,增進集體榮譽感。關注校友成長,加強聯系互動,充分發揮校友資源,拓展人才培養渠道。(責任人:柳曉輝、雷英)
22.推進資產管理效率,助推教學、科研、社會服務上臺階。優化辦公、實驗、科研用房配置,加強安全管理。積極推進近幾年來積壓的資產報廢工作。積極爭取學校政策,落實“十四五”規劃的實驗室建設工作。(責任人:柳曉輝、龍暉)
23.對接國家“一帶一路”政策,堅定不移地做好“文化擺渡”。協助利比里亞大學孔子學院完成利比里亞大學印刷設備采購、托運及捐贈工作;落實“一帶一路”語言服務中心掛牌,積極發揮3家孔子學院的橋頭堡作用,推動“湖湘文化”和中國先進文化在全球的傳播;建好非洲中心,發揮非洲研究智庫作用,為構建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責任人:柳曉輝、劉壇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