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承辦單位:外國語學院
報告內容:《全唐詩》英譯原則與方法
報告人姓名:趙彥春
報告人所在單位:上海大學
報告人職稱/職務及學術頭銜: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后合作導師。
報告時間:2024年9月29日下午15:30-17:30
報告地點:金盆嶺校區3教321
報告人簡介:偉長學者、資深翻譯家、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上海大學國學雙語研究院院長、中華文化國際傳播中心(與環球網共建)主任、上海大學翻譯研究出版中心主任、中國國學雙語研究會執行會長、國際漢學與教育學會會長、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中華文化翻譯與國際傳播委員會主任委員、國際學術期刊Translating China主編、唐山東方教育集團國學雙語教育顧問、廣州圖書館中華傳統文化多語研習基地首席專家
2000年畢業于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專業,獲博士學位,2001至2002年于英國諾丁漢大學做訪問學者,2002年晉升教授。曾任《現代外語》副主編、四川外語學院外國語言研究所所長、重慶市學術技術帶頭人。天津市特聘教授、天津市千人計劃入選者、天津外國語大學教授、天津外國語大學外國語言文學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國農業大學兼職教授、延安大學名譽教授、中山大學客座教授、成都理工大學客座教授、印度Mericet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
在翻譯學、認知詞典學、兼攻理論語言學,語言哲學等專業均有很高造詣,并致力于《詩經》等經史子集的研究和英譯。迄今在重要學術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出版專著11部,譯著35部(71本),主編著作2部、教材4部;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5項(包括重大項目1項、重點項目1項);主持省部級項目5項、校級重點學科項目3項、中共中央文獻編譯局基金項目2項、重慶市社科重點項目1項。《認知詞典學探索》榮獲第四屆重慶市政府優秀哲學社會科學成果二等獎,多項成果榮獲四川外語學院優秀成果一等獎、二等獎等、上海大學“2023年度科學研究卓越貢獻獎(人文社科類)”、2023年《李白全集英譯》榮獲教育部人文社科三等獎 。
在翻譯實踐上堅守以詩譯詩、以經譯經的準則。已于2014年推出《英韻三字經》系列著作,并于2016年出版了《詩經》《道德經》《三字經》《弟子規》《千字文》以及曹操、曹丕、曹植詩歌全集、林徽因詩歌全集的英文譯著,2017年出版了《莊子》《論語》《宋詞百首》等英文譯著;主編三部翻譯評論集。2021《詩經》《道德經》等經典譯著已列入中宣部重點推薦圖書。2020年出版《王維詩歌全集英譯》(兩本)、《李白詩歌全集英譯(八本)》;2023年出版《杜甫詩歌全集英譯》(十本);2024出版《白居易詩歌全集英譯》(二十本),啟動《全唐詩英譯》。
《英韻三字經》是有史以來第一部以三個英語單詞對應三個漢字的偶韻體《三字經》譯文,被新華社、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日報、二十一世紀英文報、渤海日報、今晚報、天津廣播電臺以及今日頭條、網易等各大知名媒體廣泛報道,被譽為“有史以來最美漢英翻譯”“神翻譯”“神還原”,已經在部分地區和學校被開發形成教材,并被運用于幼兒園、中小學、大學等教學工作中。
本人主持的科研項目: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諸子典籍英譯傳播文獻整理與研究,編號:22&ZD292
國家社科基金中華學術外譯項目:《中國詩學批評史》(英文版),21WZWB015
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李白詩歌全集英譯及譯本對比研究,編號:17AZD040(2021年結項)
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詩經》英譯譯本分析研究,編號:13BYY031(2019年結項)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認知語言學在外語教學與學習詞典編纂中的應用性研究,編號:04XYY003(已結項)
“十三五”國家重點出版物規劃項目:中華文化英譯12部(已結項)
中央編譯局哲學社會科學一般項目:毛澤東詩詞英譯研究,編號:15SQWT19(已結項)
中央編譯局哲學社會科學重點項目:中華文化經典典籍英譯本與譯本批評研究,編號:12A06(2015年結項)
中央編譯局社科基金項目:中華文化經典《詩經》、《三字經》英譯及多譯本對比研究與傳播,編號:(10A05)
國家留學基金委項目:認知詞典學的詞庫研究(已結項)
廣東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項目:認知詞典學理論構建和應用研究(2001年立項,已結項)
重慶市社科基金項目:認知詞典學理論與實踐研究,編號:2003-YYJ06(已結項)
重慶市社會科學規劃一般項目:喬姆斯基:生成語言學發端到最簡方案,編號:200902(2015年結項)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重點項目:翻譯學的基石——翻譯哲學的理論探索與建構(2002年立項,已結項)
四川外語學院SISU04001:語言學批評及理論建構
專著:
(一)《中國文化元典文選》,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23
(二)Selected Works of Chinese Canons, Prakashan Sansthan, 2023
(三)《善譯之道》,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21
(四)《橘枳之間:西方翻譯理論再思與批判》,商務印書館,2015
(五)《〈三字經〉英譯集解》,光明日報出版社,2014
(六)《認知語言學:批判與應用》,南開大學出版社,2014
(七)《隱喻形態研究》,外文出版社,2011
(八)《翻譯詩學散論》,青島出版社 2007
(九)《翻譯學歸結論》,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5
(十)《語言學的哲學批判》,重慶出版社,2004
(十一)《認知詞典學探索》,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
譯著:
《岳飛愛國詩詞十首》外文出版社,2023
《李白詩歌全集英譯》(八本),上海大學出版社,2020
《杜甫詩歌全集英譯》(十本),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23
《王維詩歌全集英譯》(兩本),上海大學出版社,2020
《白居易詩歌全集英譯》(出版中,二十本),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24
《白居易詩歌英譯》,上海大學出版社,2021
《屈原楚辭英譯》,上海大學出版社,2023
《千字文三字經弟子規英文漢寫書韻》,環球出版社,2023
《三字經 弟子規 千字文》,外文出版社,2021
《曹操詩集(漢英對照版)》,外文出版社,2021
《曹丕詩集(漢英對照版)》,外文出版社,2021
《曹植詩集(漢英對照版)》,外文出版社,2021
《人間四月天:林徽因詩集》,外文出版社,2021
“趙彥春國學經典英譯系列”《英韻〈三字經〉》,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趙彥春國學經典英譯系列”《英韻〈弟子規〉》,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趙彥春國學經典英譯系列”《英韻〈千字文〉》,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趙彥春國學經典英譯系列”《英韻宋詞百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趙彥春國學經典英譯系列”《〈論語〉英譯》,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趙彥春國學經典英譯系列”《〈莊子〉英譯》,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趙彥春國學經典英譯系列”《〈道德經〉英譯》,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趙彥春國學經典英譯系列”《英韻〈詩經〉》,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趙彥春國學經典英譯系列”《英韻唐詩百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詩經>英譯》,外文出版社,2016
《<道德經>英譯》,外文出版社,2016
《曹操詩集英譯》,外文出版社,2016
《曹丕詩集英譯》,外文出版社,2016
《曹植詩集英譯》,外文出版社,2016
《道德經(漢英對照版)》,外文出版社,2016
《三字經·弟子規·千字文(漢英對照版)》,外文出版社,2016
《仰望星空》,知識版權出版社,2016
《人間四月天:林徽因詩集(漢英對照版)》,外文出版社,2016
《中華善字經》,上海大學出版社,2020
《唱響中國夢》,時代新傳媒出版社,2016
《英韻<三字經>》,光明日報出版社,2014
AIRS OF THE STATES,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USA, 2014
《雨中百靈——任雨玲格律新詩精選(中英文對照)》,雅園出版公司,2012
已完成待出版著作:
《一》《孝經英譯》
《二》《增廣賢文英譯》
《三》《朱子家訓英譯》
《四》《幼學瓊林英譯》
《五》《上大詩人英譯》
《六》《毛澤東詩詞英譯》
《七》《中國智慧雙語系列教材》(16本)
《八》1-9年級全部古詩詞
文章:
[112]中醫術語隱喻化英譯——以臟腑相關術語為例,《翻譯研究與教學》,2024 (2).[CSSCI]
[111]走向英語世界的杜甫,《21st Century English Education》,2023, 10.
[110]加強中醫藥文化翻譯與傳播復合型人才培養,(二作),《光明日報》,2022.4.
[109]中醫藥文化負載詞內涵挖掘及英譯認知研究——以“陰”“陽”為例,《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23(2): 132-139. [CSSCI]
[108]基于隱喻認知觀的中醫術語翻譯評價模型的構建,《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2023(1) [CSSCI擴展]
[107]中醫藥走向世界,準確翻譯是第一步,《光明日報》,(二作),2022.4.2. 3.
[106]語言學視域下中醫古籍英譯問題探究,《中國外語》[J].(通訊作者),2021(6):95-100. [CSSCI]
[105]韻不絕,詩乃存——“以詩譯詩、以韻譯韻”方為正道[J].外語學刊, 2021 (02):7-12.
[104]詩歌中互文性符號的翻譯——以《蜀道難》英譯為例[J].北方工業大學學報, 2020(06):67-83.
[103]道常無名,語無定序[N]. 中國社會科學報,2021.
[102]中西藥走向全球的突破口[N]. 光明日報,2020-2-4(016).
[101]對安樂哲中國典籍英譯的學理反證[J].翻譯與傳播,2020(01).
[100]中醫“中和”及相關術語英譯的認知研究[J].外語與外語教學,2020(04):94-100+150. [CSSCI]
[99]西湖[J].浙江外國語學院學報,2020(01):114.
[98]加強道醫文化的傳播[N]. 中國社會科學報,2019-11-26(012).
[97]中華文化“走出去”: 漢籍經典英譯的文學性要求——以外文出版社《道德經》英譯本為例[J].外語教學,2019,40(06):82-86. [CSSCI]
[96]為何?何為?叩問無所不在的隱喻[N]. 中國社會科學報,2019-07-04(008).
[95]飲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J].浙江外國語學院學報,2018(06):114.
[94]中華文化外譯與中國學者的歷史擔當[N]. 中國社會科學報,2018-10-19(004).
[93]中華文化術語之亂[N]. 文化報,2018-08-24(006).
[92]逆向翻譯的逆向思考[J]. 當代外語研究,2018(04):73-77+109.
[91]詠錢塘[J].浙江外國語學院學報,2018(04):114.
[90]孤山后寫望[J].浙江外國語學院學報,2018(02):114.
[89]翻譯的悖論屬性——“易”與“不易”[J].中華文化論壇,2018(02):5-11+191. [CSSCI]
[88]送魏大從軍[J].外語研究,2018,35(01):51.
[87]塞下曲六首·其一[J].外語研究,2018,35(01):111.
[86]塞下曲六首·其一[J].外語研究,2018,35(01):114.
[85]從軍行七首(其一)[J].外語研究,2018,35(01):114.
[84]塞下曲(其三)[J].外語研究,2017,34(06):18.
[83]音譯的尷尬——《莊子》英譯中專有名詞的處理及譯學思考[J].外語學刊,2017(06):100-106.[CSSCI]
[82]移位?還是原位?——以被動結構為例對生成句法邏輯結構的考察[J].外國語言與文化,2017,1(01):135-146.
[81]隱喻研究的誤區——基于轉喻模型的考察[J].英語研究,2017(02):80-87. [CSSCI] 【《人大復印報刊資料》2017全文轉載】
[80]中華文化外譯缺失的學理叩問[J].中華文化論壇,2017(07):28-32. [CSSCI]
[79]從認知詩學視角考察文學性的翻譯[J].外語研究,2017,34(03):65-71. [CSSCI]
[78]文化交流中的翻譯誤區及解決路徑[N]. 中國社會科學報,2017-07-21(005).
[77]中國當代經濟文獻Springer英譯本:“Internet Plus” Pathways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s Property Sector評介[J].外文研究,2017,5(02):85-91+108-109.
[76]憶秦娥·婁山關[J].外語研究,2017,34(03):29.
[75]趙彥春. Translating Literariness: A Cognitive Poetic Account[A]. .認知詩學第2輯[C].:四川外國語大學人文社會科研究基地外國語文研究中心,2016:12.
[74]英語小句新視點——基于普遍語法的探索[J].天津外國語大學學報,2016,23(05):18-23+80.
[73]清平樂·會昌[J].外語研究,2016,33(04):98. [CSSCI]
[72]翻譯學本質叩問——文化派對歸結論的誤讀[J].外語研究,2016,33(03):64-68+112. [CSSCI]
[71]國學經典英譯的時代要求——基于外文出版社出版的《英韻:三字經·弟子規·千字文》[J].外語教學,2016,37(04):96-99. [CSSCI]
[70]中國典籍英譯的偏向與本質的回歸[J].外國語文,2016,32(03):95-100.
[69]轉換生成語法術語的緣起變遷與理論發展[J].中國科技術語,2016,18(02):23-27.
[68]伊州歌[J].外語研究,2016,33(02):45.
[67]語言的最簡思想——與宇宙同構[J].當代外語研究,2015(10):4-10.
[66]百花齊放總是春——趙彥春教授訪談錄[J].翻譯論壇,2015(01):72-79.
[65]雅克布森對索緒爾的誤判[J].山東外語教學,2014,35(05):28-32. [CSSCI]
[64]同一性替換原則的有效性——基于對弗雷格、羅素、維特根斯坦的證偽[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14,36(04):14-20+42.
[63]現代詞典學:一個批評性視角[J].現代外語,2014,37(02):189-198+292.
[62]《三字經》英譯詰難與譯理發凡[J].天津外國語大學學報,2014,21(02):19-24.
[61]隱喻的維度、機制及歸并[J].外語教學,2014,35(02):1-5. [CSSCI]
[60]現代漢語“比字型”比較句的句法結構再研究[J].外國語文,2014,30(01):67-72.
[59]隱喻的認知因素及隱喻本質——基于隱喻研究史的考察[J].天津外國語大學學報,2013,20(02):1-6.
[58]隱喻的認知因素及隱喻本質——基于隱喻研究史的考察[A]. 世界漢語修辭學會(Chinese Rhetoric Society of the World)、韓國修辭學會(Rhetoric Society of Korea)、仁川大學孔子學院(Confucius Institute in Incheon University)、仁川大學中國學研究所(Institute of China Studies at University of Incheon).全球文化融合與沖突中的國際修辭學:東亞與世界——2012年世界漢語修辭學會第三屆年會暨修辭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世界漢語修辭學會(Chinese Rhetoric Society of the World)、韓國修辭學會(Rhetoric Society of Korea)、仁川大學孔子學院(Confucius Institute in Incheon University)、仁川大學中國學研究所(Institute of China Studies at University of Incheon):全球修辭學會,2012:7.
[57]歸化異化的學理思辨[J].英語研究,2012,10(02):37-40.
[56]爭鳴與思考[J].外語研究,2011(01):86-88.
[55]語言理據性的學理辯證[J].天津外國語大學學報,2011,18(01):1-7.
[54]連續統還是二元互斥?——及物性原型觀的學理探究[J].中國外語,2011,8(01):28-35.
[53]范疇理論是非辨——認知語言學學理批判之三[J].外國語文,2010,26(06):57-63.
[52]權重的失衡——語言學的“語言游戲”[J].外語研究,2010(06):27-34+112.
[51]隱喻的認知因素及本質界定——基于隱喻研究史的考察[J].英語研究,2010,8(04):1-6.
[50]隱喻理論批評之批評[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0,42(06):418-423+480.
[49]從本體到本質——基于be的句法語義分析[A]. 中西語言哲學研究會、中國現代外國哲學學會分析哲學專業委員會.第三屆中西語言哲學國際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中西語言哲學研究會、中國現代外國哲學學會分析哲學專業委員會:中西語言哲學研究會,2009:1.
[48]認知語言學的理論取向與實質——認知語言學學理反思之二[J].外語學刊,2009(05):31-37.
[47]語言認知的多維視角[J].外國語文,2009,25(01):89-94.
[46]習語的界定與形成機制——習語現象對合成性是否構成挑戰?[J].外語教學,2008(06):7-13.
[45]語義合成原則的有效性——對Taylor(2002)證偽的證偽[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08(03):20-30.
[44]評構式語法的理論取向與局限[J].中國外語,2008(03):42-50.
[43]何以為準,功能/語義還是句法?——詞類劃分的內在機制[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8(03):17-23.
[42]先驗與本質的缺失——認知語言學學理反思之一[J].外語學刊,2007(06):27-34.
[41]透過語法化現象看語法機制的自主性[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7(05):57-64.
[40]翻譯本質求索——基于《圣經》經文的個案分析[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6(04):297-302.
[39]義項的流變性與辭典編纂者的自由度[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6(03):84-88.
[38]學術的融合趨勢與困境——第二屆中國英語研究專家論壇側記[J].英語研究,2005,3(04):6-11.
[37]漢語之為美——從原則參數理論看漢語的特點[J].漢字文化,2005(04):17-20.
[36]雙語詞典的新舊界定——《現代辭典學導論》評論之四[J].辭書研究,2005(02):107-117+130.
[35]翻譯學的歸結主義方法[J].英語研究,2005,3(02):38-44.
[34]翻譯類型問題的歸結[J].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2005(03):1-5.
[33]從守成到突破的語言學研究——全國第十屆當代語言學研討會紀要[J].外語學刊,2005(01):110-111.
[32]中國第十屆當代語言學研討會在重慶召開[J].當代語言學,2005(01):92.
[31]文化派的理論取向與實質[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4(06):100-104.
[30]翻譯學歸結論的理論取向[A]. 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六次全國學術研討會暨學會成立十周年慶典論文集[C].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2004:12.
[29]邏輯定義“屬+種差”的適用度——《現代辭典學導論》評論之三[J].辭書研究,2003(06):106-115.
[28]詞典邏輯分類的辯正——《現代辭典學導論》評論之二[J].辭書研究,2003(05):102-109+139.
[27]對“擺布派”譯論的譯學反思[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03(04):67-74.
[26]《現代辭典學導論》評價——《現代辭典學導論》評論之一[J].辭書研究,2003(04):115-122.
[25]關聯理論與翻譯的本質——對翻譯缺省問題的關聯論解釋[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3(03):117-121.
[24]英語中綴問題的再研究[J].山東外語教學,2003(01):22-24+36.
[23]關聯·織綜·對等——從《螽斯》的幾種譯文看翻譯中對等概念的本質[J].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02(03):1-7.
[22]翻譯中銜接-連貫的映現[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2(07):23-27.
[21]作格動詞與存現結構癥結[J].外語學刊,2002(02):63-67.
[20]超越后現代──對外語學術研究的反思[J].福建外語,2002(01):1-5+34.
[19]副詞位置變化與相關的句法—語義問題[J].漢語學習,2001(06):41-45.
[18]語言模糊性與翻譯的模糊對等[J].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2001(04):9-13.
[17]符號象似性與任意性問題的辨析[J].山東外語教學,2001(04):17-19.
[16]音律——與宇宙同構[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1(05):66-68.
[15]英語感官動詞模塊性的語義分析——認知詞典論對詞庫的描寫[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1(04):11-14.
[14]英語系動詞詞庫的模塊性及其句法語義特征[J].福建外語,2001(02):1-6.
[13]認知詞典學發軔——關于詞典學認知方法的探索[A]. 中國辭書學會.中國辭書論集2001[C].中國辭書學會:中國辭書學會,2001:10.
[12]感官動詞模塊性的句法分析——認知詞典學對詞庫的描寫[J].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2001(02):51-55+76.
[11]Burzio內論元說證偽[J].現代外語,2001(02):133-142.
[10]再論“英語中綴”[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0(12):16-18.
[9]詞匯能力與認知詞典學的關系[J].現代外語,2000(04):361-370.
[8]隱喻──認知詞典學的眼睛[J].現代外語,2000(02):152-162+151.
[7]關聯理論對翻譯的解釋力[J].現代外語,1999(03):276-295.
[6]趙彥春!510421廣州.英語中綴?[J].外語與外語教學,1999(03):9-11+57.
[5]鋪陳乎?簡約乎?——論中詩英譯的風格傳達[J].現代外語,1997(02):31-36+73.
[4]論語言變異及其語用效果[J].外語教學,1997(01):95-96.
[3]論語言變異及其語用效果[J].現代外語,1996(04):13-17.
[2]論中國古典詩詞英譯[J].現代外語,1996(02):31-36+72.
[1]英語卡拉OK教學初探[J].外語電化教學,1994(02):30-3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