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長沙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實踐團走進了汝城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部舊址。汝城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部舊址位于汝城縣文明瑤族鄉韓田村韓田小學,建筑始建于清光緒六年(公元1890年),坐南朝北,四合院樣式,現保存完整的房屋3棟。
1934年11月上旬,紅軍長征途經汝城縣文明司,根據行軍安排,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部駐扎在文明鄉培正學校(今韓田小學)。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部主任王稼祥率總政治部機關在此駐扎,為擴大紅軍影響等做了大量的政治宣傳活動。2019年該舊址列入中央紅軍長征突破第二道封鎖線汝城舊址群。由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十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在舊址內,實踐團學習了《紅星》報的作用。《紅星》報是1934年紅軍開始長征后紅軍宣傳報道長征、記載長征歷史的主要報刊之一。千難萬險的長征途中,保持與群眾的密切關系、獲取群眾對紅軍真情實意的幫助尤為重要。對此,《紅星》報進行大力宣傳,出版了長征途中彌足珍貴的一份紅色號外。《紅星》報明確了紅軍鐵的紀律,對于爭取群眾支持,提高黨和紅軍的威望,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講解員朱裕芬說道:“紅軍之所以能夠克服種種困難,取得長征的偉大勝利,其根本原因除了黨的正確領導外,還有著密切聯系群眾的作風和鐵的紀律,從而獲得了人民群眾的廣泛支持和擁護。”
舊址里現在還保留著當年紅軍的足跡,一盞油燈、一張草席、一副桌椅都重現著當年紅軍的身姿。
本次參觀學習不僅使實踐團成員對沙洲紅色故事的理解更深刻具象,也讓同學們認識到當年紅軍的智慧和優良作風。實踐團將充分利用好文明瑤族鄉沙洲村紅色資源,大力弘揚紅色文化,擔負起文化擺渡者的使命,助力紅色文化走近國際視野。




圖、文/鄭懿 審/周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