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下午,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博士生導師張喜華教授應邀在金盆嶺校區9教406為我院師生開展第十九屆博力學術論壇講座,主題為“新時代大學外語教育的歷史使命”。講座由外國語學院副院長黃堅教授主持,外國語學院院長段勝峰教授以及部分教師和學生參與了此次講座。

張喜華教授從四個維度對該主題進行闡述。首先,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是國家的需求、時代的要求。張教授將二十大報告與大學英語教學相結合,認為要講好中國故事,就要做好大學英語課堂參與者的身份建構。其次,要把加強國家傳播能力建設納入大學英語教育體系,加強對英語教師的國際傳播素養培訓,培養積極參與國際傳播工作的主力軍,三全育人,自覺講好中國故事。第三,應以《大學英語教學指南》中對跨文化能力培養的明確要求為指導,課程模塊和體系要以跨文化交際為核心,教師發展素養以育人素養為核心,實現大學英語教學要達成的能力目標,實現“5W”傳播模式。最后,張教授提出大學英語教學進行實踐探索,要從內容目標和能力目標兩個層面進行課程體系建設并反思。其中,內容目標包括專業知識、政治認同、家國情懷、道德修養以及文化素養;能力目標包括熟悉國家的方針政策、了解我國國情、具有全球視野、熟練運用外語、通曉國際規則以及精通國際談判。張教授強調,在大學教育中IQ、EQ、ICQ需齊頭并進,培養講好中國故事的英語人。

黃堅教授總結講話,他提出,我校工程英語教學需落到實處,找準定位,培養大學英語教學特色。
此次講座促進了師生對大學英語教育歷史使命的認知,利于教師更好地找準自身在英語教學中的定位,為我校大學英語教學質量進一步優化提供了參考。
圖、文/陳琛琳 審/譚蓮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