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長沙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研究生暑期專業實踐團攜手來自非洲國家的國際友人們前往偉人故里韶山,深入了解毛澤東同志的革命歷程以及中非友好交流的歷史。1972年毛澤東同志觀察國際形勢時提出,中國要為不發達國家和地區創造一個發展平臺,其外交政策為中非友好關系的建立奠定了堅實基礎。
當日,實踐團帶領非洲友人在毛澤東故居、滴水洞、銅像廣場等經典文化景點參觀,共同感受偉人的精神風范,緬懷毛澤東同志的豐功偉績。同時,實踐團向非洲友人詳細介紹了毛澤東生平和新中國外交的歷史背景,與非洲友人們共同探討了中非在政治、經濟和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
“這次出行學習真的是一次非常難忘的經歷,講解員們的介紹讓我對中國革命的歷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更加珍視我們兩國之間的友誼。未來,我要將這些中非友好交流的故事帶回我的國家告訴我的家人朋友們。”來自尼日利亞的亞當交流時感慨道。這種跨文化的交流,不僅讓非洲友人們更深入地理解了中國的歷史和文化,也讓他們感受到了中國人民與非洲人民之間的深厚友情。
“作為英專生,能夠用專業所學將中非友好的歷史講述給非洲友人們,我們感到十分自豪。”實踐團表示,在今天這個全球化的時代,文化交流與融合顯得尤為重要。這次實踐為中非青年提供了一個相互學習和交流的平臺,不僅有助于促進中非青年的交流與理解,更是對新中國成立后中非友好外交歷史的一種深刻回顧。通過實地參觀和學習,中非青年們得以親身感受歷史的厚重,進一步堅定了他們推動中非友好關系不斷向前發展、共同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的決心。
圖/鄒嘉怡 文/倪夢宇、鄒嘉怡、龍洋 審/周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