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克誠四十多歲才有了孩子,舐犢情深較之常人更甚,但是他對子女要求卻十分嚴格:“你們要學革命,不要學世故。千萬不可不學革命,卻把世故學會了。”“你們要靠自己的努力奮斗成才,不要靠我的什么‘關系’‘后門’,我黃克誠是沒有什么后門可走的。”
小女兒黃梅回憶說:“父親和母親用一種信仰的力量規范自己的言行,律己和治家一向是比較嚴格的。我們家的衣食住行,除了住房由公家安排,住得比較寬敞外,其他的都很簡單。我們兄妹小時候穿的衣服多由外婆親手縫制。家里還種了幾棵刀豆、幾棵南瓜。一段時間,吃菜經常是豆莢、南瓜,南瓜、豆莢,把人都吃煩了。”
黃克誠對家屬子女要求十分嚴格。他曾給子女們定過許多家規,其中有兩條是:不準動用公家的汽車,不準找工作人員幫自己辦事。1980年春,小兒子黃晴結婚時,社會上盛行婚嫁講排場、擺闊氣之風,無論大小城市,都是用小轎車迎親。于是,工作人員請求允許黃晴用專車接新娘。黃克誠斷然拒絕,他說:“這個戒不能開。年紀輕輕的,坐公共汽車,騎自行車,都可以來嘛,為什么要開著小車抖威風?”于是,黃晴真的用自行車把新娘接了回來。同時,既不請客,也不收禮,全家和工作人員一起吃了一頓飯,就算把喜事辦了。
在談到父親的言傳身教時,黃晴說:“父親談話不搬用名詞,不故弄玄虛,他總是從豐富的閱歷中提取一些有教益的事實開導人,使人感到一種歷史和經驗的厚度。父親曾說:‘我贊成你們做一件事就要鉆進去,搞到底,這樣才能搞出點名堂;患得患失,受不得冷遇,不坐冷板凳,就什么事也做不好’。”
大女兒黃楠回憶說:“父親不怎么關心我們今后是否會有‘出息’,更看重我們能否按自己的興趣發展,為國家做有益的事。”在黃克誠夫婦的言傳身教下,四個子女都很自覺,從不向組織伸手要名要利,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勤勤懇懇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