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寸土寸金的上海虹橋商務區,有一座占地約8000平米、建筑面積約25000平米、“品”字形布局的白色建筑群,它是在虹橋交通樞紐區域即上海虹橋火車站、上海虹橋機場附近識別度比較高、顏值和造型均比較獨特的一棟總部辦公大樓“寶業中心”,是寶業集團上海區域公司總部大樓及建筑科創中心,在業內被譽為“最美裝配式公建大樓”。陽光下,這座建筑外立面由創新材料GRC幕墻(即玻璃纖維增強混凝土)的潔白“外衣”襯托得熠熠生輝,顯得精致而細膩,集建筑科技、建筑藝術、節能環保于一體,實現了工業制造的精細感與藝術美感的融合統一。
2019年10月中旬,長沙理工校友、寶業集團副總經理兼上海公司總經理夏鋒在上海寶業中心庭院式的大堂內,帶我們系統參觀了寶業建筑工業化主題展廳,向我們系統講解了“寶業建筑世界觀——連接”的深刻內涵及“科技賦能、連接共生”的經營理念,“我們的核心理念是連接,連接前瞻設計理念、連接創新材料工藝、連接綠色生態環境、連接智慧樓宇、連接人性化客戶體驗。”
1、職業起步:從熱愛建筑的初心到投身建筑的磨礪
經過短暫接觸,夏鋒給人的印象是一個激情朝氣和成熟理性的矛盾統一體:年輕帥氣的外表,深刻縝密的思維,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求真務實的追夢人。
夏鋒是浙江紹興人,高中畢業那年,夏鋒想趁年輕,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于是他報考了長沙交通學院建筑學專業。在當時,這個新設立的專業錄取分數較高,還要加考美術。沒有什么美術功底的夏鋒在考場上憑印象畫了自己就讀中學的教學樓,沒想到順利過關,被錄取了。這一畫,似乎冥冥中注定了夏鋒接下來與建筑結下的不解之緣。
在大學學習過程中,夏鋒對建筑史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如饑似渴地汲取世界建筑史和中國建筑史的養料。那時候,他最喜歡閱讀的是深圳大學出版的《世界建筑導報》,幾乎每期都不落下。這本雜志幫助他了解時下全球的最新建筑理念、發展、設計、方案、案例,深刻地啟發了他,幫他打開了一個看世界的新窗口,開闊了他的視野、提升了建筑審美及品味,也讓他有了畢生追求的參照:早期認識的巴塞羅那圣教堂的鬼才般的設計、米蘭大教堂的獨特西方美學價值等等,在他后來的國際化合作交流行程中,往往都是第一選擇去朝拜體驗。
由于專業需要,夏鋒在大學學建筑、看建筑的愿望不斷得到實現。每個學期,學校都安排外出進行專業考察和美術寫生,他們去過張家界、湘西鳳凰、安徽黃山等地歷史名勝古跡,也去過上海、深圳等現代化大都市,通過與不同地域文化及時代建筑的經典對話,他產生了無數次共鳴與觸動,這讓他對未來建筑學所呈現出來的新知識、新技術充滿了強烈渴望。
2000年,夏鋒從長沙理工大學建筑學專業畢業后就回到紹興,進了政府職能部門工作,負責城市建設與規劃編制。豐厚的專業知識和建筑行業實踐,幫助夏鋒學以致用,工作起來得心應手,深受領導贊賞。在政府工作的那兩三年,讓夏鋒在做人、處事、求新等方面學到了很多,至今回想起來,他覺得最重要的心得有三點:“首先是要有全球化視野、不能閉門造車;其次工作要系統全面,講究專業分工和系統化協同;第三是執行力要強,有想法就要落實到位。”這些心得,對他未來的事業產生了深遠影響,借助于廣闊視野及專業實踐,他逐步意識到“人拉肩扛”的建筑產業現狀需要一場以產品思維和科技創新助推的產業革命。在最初的專業實踐及職業磨礪中,夏鋒對建筑及科技的思考始終沒有停止。

2、產業使命:從“建筑科技”到“科技建筑”的集成建造模式
2003年,夏鋒從政府體制內走出來,正式“下海”,進入寶業集團。其實在那個年代已經不流行“下海”這個詞,這只是年輕一代在城市建設領域,基于時代機遇、個人機遇的一種身份選擇。后來的發展經歷印證了這次選擇的正確性,經過建筑學專業訓練、又經過政府部門“系統化”鍛造,對建筑行業、地產開發幾乎天天耳濡目染,創新開拓的雄心就慢慢滋長起來了。
寶業集團的發展歷程在浙江企業中,也算比較傳奇。1974年,寶業靠著創始人龐寶根及少數幾個創業者兩千多塊錢的借款成立。從一個數十人的泥瓦匠組成的建筑修建隊起家,經過45年發展,寶業已成為一個擁有四萬員工、年產值超過500億元、年納稅20億的中國500強企業,布局EPC總包施工、建筑工業化、科技房產開發三大產業的綜合性集團。
寶業集團作為國內第一個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致力于地產開發和建筑工業化的綜合性民營集團,實力雄厚、資源豐富。夏鋒進入寶業后參與的第一個項目就是當時最大的一個綜合文旅項目:會稽山文旅小鎮綜合片區項目,5000畝建設用地、12000畝山林用地。作為紹興成片開發的文旅綜合片區,位于遠近聞名的會稽山麓,文化歷史沉淀深厚,標桿性不言而喻。這個項目也是寶業集團發展歷史上的一個里程碑項目,不僅體現在規模,同時還體現在項目的創新建造方式上。從建造到制造,“流水線上造房子”、“像搭積木一樣蓋房子”,系統集成、現場組裝。“讓建筑成為繼汽車、家電產業之后的第三個都市制造業”,夏鋒從那個時候開始對“建筑科技”有了系統認知,他感覺到“人拉肩扛”的建筑產業終于迎來了工業化機遇。
自進入寶業集團,夏鋒一干就是17年。在寶業的事業發展歷程中,他帶著和上一輩企業家共同的追求,堅守寶業工匠精神、持續推動產業轉型,通過寶業三位一體開發建設模式,和整個經營團隊一道把傳統“人拉肩扛”的建筑行業升級為工業化、自動化為主導的“都市制造業”。經過不斷的市場摸爬滾打和創新科研、項目實踐,夏鋒逐步成長為建筑工業化領域內,以創新集成模式推動科技房產開發、EPC項目實踐的教授級高工。在上海地產開發和建筑行業內,他率領的團隊操盤開發了四、五個極具代表性的綠色科技住宅項目、綜合體項目,本篇專訪最開頭提到的寶業中心就是“建筑科技”集成創新最典型的一個杰作。
回顧過往,夏鋒介紹到,寶業集團的發展得益于這個時代的寬容及改革開放,得益于良好的營商環境及對民營經濟寬松、支持的發展政策,也得益于集團創始人及經營團隊的卓越眼光、戰略創新及超前布局。在大部分開發和建設企業還沒有意識到代表“建筑科技”的重要方向——“建筑工業化”為何物的時候,寶業已經于20年前就走出國門,聯合德國、日本等行業先進龍頭企業,在國內成立合資公司、打造先進的產業制造業基地,用制造業思維來改變傳統建筑產業“人拉肩扛”的原始生產作業模式;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國外成套的技術體系、先進經驗、系統集成,把國外走在行業前列的建筑科技全套裝備、產品、制造工藝、施工工藝實現“本土化”,賦能地產開發、升級建筑產業。當我們今天在說“像造汽車一樣造房子、像搭積木一樣蓋房子”的時候,寶業算是這個領域最早的先行者和標桿企業。
寶業這個平臺也給了每一位創新奮斗者努力奮進的“創業平臺”,始終強調“科技、實業、資本”三位一體。借助寶業平臺,夏鋒從項目管理者逐步成長為寶業上海公司的經營帶頭人,實現了從建設者到經營者的身份迭代。從2004年至今,他率領團隊從零起步、不斷跨越,成為寶業集團的重要方陣,上海公司業務輻射上海、江蘇、江西等省市,在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戰略背景下,上海公司已形成一個建筑科創中心、多個綠色科技房產開發項目、五大橫跨上海江蘇的建筑科技產業園的整體布局。開發資產近百億,完成裝配式EPC項目總包施工及服務達500余萬平米。由他擔任負責人的十三五建筑工業化重點研發課題已經順利結題,部分創新獲得課題組專家“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的評價。同時,團隊全面參與國家、地方、軍隊等裝配式建筑標準規范編制,寶業在裝配式建筑領域的科創成果、項目實踐等獲得國家住建部、軍隊建設部門等機構的充分贊賞和肯定。

3、未來展望:用科技創新及集成,把建筑行業帶入科技革命“主場”
從熱愛建筑的初心,到投身建筑的磨礪,再到以“科技賦能、連接共生”為理念的“科技建筑”的集成建造模式,讓建筑行業真正轉化為大容量、高質量的都市制造業,讓傳統農民工變成產業工人獲得更多保障,讓傳統浪費污染巨大的建造模式轉變化工廠化、信息化、標準化、智能化的綠色低碳制造模式,依托這種集成制造、現場組裝模式,寶業要打造建筑領域的“華為”。夏鋒經過系統思考與實踐,對產業的使命感越來越強烈,同時他也把企業創始人所推崇的“企業家精神”作為事業發展的自覺,不僅僅滿足于開發好、建設好一個單一項目,而是從系統角度思考如何配置優質資源,如何用跨界科技、創新集成把建筑行業提升為更高效、更科技、更綠色、更智能的、帶有跨界融合特點的一個現代制造業,讓建筑成為人們的安身之所、心靈之地。
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大潮中,各類城市建筑與綠色生態、科技創新、健康環保等相關行業息息相關。可能一般大眾會問,房地產、建筑行業有科技含量嗎?作為內行的夏鋒肯定地講:不僅有,而且科技創新在這個行業內的未來應用將會越來越多,沒有科技創新及集成應用,普通地產及建筑企業遲早要被市場大潮淘汰,沒有科技創新,未來發展也不可持續。房產和建筑作為國民經濟中的支柱產業,通過轉變發展方式,能夠進入科技革命的“主場”。
做專做精只是做企業的基本要求,就像華為一直堅持ICT行業一樣,要 “不忘初心,有所堅持,這是企業生存的第一要素”。但更重要的是如何讓企業做得更健康、更長久?夏鋒的答案是必須以客戶為中心,緊跟時代節奏,通過科技創新、打破慣性、融合發展,企業才能不斷進化、勇立潮頭。地產開發、建筑施工一樣可以像中國制造在高鐵、汽車、電器等領域的表現一樣,兼收并蓄各種科技,跨界融合,契合未來人居、辦公、生活的各種需求。
地產開發和建筑行業密不可分,這個產業融合的過程,既讓夏鋒活在當下,有一馬平川的廣闊前瞻,又能讓他活進歷史、走向未來。通過繼承傳統、面向未來的科技創新,行業才會更加體現出以人為本、節能減排、綠色生態、智慧城市等新面貌、新特點,更好地履行社會責任。
在夏鋒看來,建筑行業正迎來拐點,勞動密集型的粗放式發展不可持續,只能是“科技賦能,連接共生”。行業正在進行管理一體化、制造智能化、材料環保化、體驗智能化等垂直整合。現在的住房,購買者以80后?90后、甚至00后新生代年輕人為主,他們重個性,強調藝術,喜歡交際,有時候還要求商住兩用,這對企業提出了更高要求。為適應這種市場需求,夏鋒在管理過程中始終堅持兩大原則:第一是學習,始終保持空杯心態,不斷學習先進、成熟的作品和模式;第二是創新,不斷進行科研嘗試、追求原創性突破,保證產品盡可能做到高品質、高標準、超前性,力求在未來5年、10年都不太落后。
為踐行“科技賦能、連接共生”這一理念,夏鋒率領寶業上海公司在上海相繼開發了有口皆碑的靜安紫苑、寶業萬華城、寶業愛多邦、上海寶業中心等知名物業。2019年9月上海公司又在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核心區前沿區域獲得新地塊,這個名為“寶業活力天地”的項目將打造成建筑行業新標桿、創新開發新典范,成為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進程中的創新樣板。夏鋒希望整合特色鮮明的設計方案、建筑科技產業鏈的系統整合,將項目打造成融合“建筑藝術、建筑科技、建筑功能”等多個維度的標桿作品。
經過這輪疫情沖擊,這個以健康、綠色、活力為鮮明標簽的項目預計在2020年下半年對外開放銷售,更貼近當下年輕人喜歡的生活方式。夏鋒稱,寶業團隊目前底氣十足,要用前衛理念、先進科技、優秀質量締造一個新時代的創新集成典范,助力長三角生態綠色發展一體化示范區建設,為美好生活、產業升級不斷譜寫新的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