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理工大學計算機與通信工程學院“云峰”論壇第2期
發布時間: 2023-04-10 17:07:02 瀏覽量:
4月7日下午,長沙理工大學計算機與通信工程學院“云峰”論壇人才培養論壇2023年第2期會議成功舉行。本次會議邀請到了哈爾濱工業大學軟件學院院長兼計算學部副主任鄔向前教授、華南師范大學軟件學院院長曾碧卿教授和國防科技大學首席教授毛新軍教授分別做了“面向能力培養的軟件工程專業課程體系建設”、“軟件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和“教學科研相結合,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精彩的學術報告。我院多名教職工參加了報告會,報告會由計算與通信工程學院院長張錦教授主持。
學術報告之前,張錦代表學院向鄔向前教授、曾碧卿教授和毛新軍教授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并就學院人才培養、學科建設、課程教學等向鄔向前教授、曾碧卿教授和毛新軍教授作了詳細介紹。
鄔向前教授表示很高興能夠與我院老師分享軟件工程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的經驗和感悟。在報告中,鄔教授著重從介紹了國內外知名高校計算機類專業課程體系,總結出計算機大類專業能力及軟件工程專業的核心能力,并給出哈工大軟件工程專業的課程體系建設思路。這些啟迪了廣大教職工的教學思維,贏得了與會教師的熱烈掌聲。
曾碧卿教授在報告中提出軟件是數字技術之魂,培養優秀的軟件工程專業人才,將能夠更好地服務于數字技術革命的需要,為國家解決“卡脖子”問題而做出更多更好的貢獻。此外,曾教授強調在軟件工程專業本科人才培養中,課程是專業人才培養的基礎,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與專業的實踐應用是激發學生創新潛力的重要抓手,教學與考核創新的重要推動力。而在研究生人才培養中,強化培養過程的模式,能夠培養更優秀的人才,為人才培養的可持續性提供源動力。
毛新軍教授在報告中指出高校老師在日常工作過程中常常將教學與科研二者簡單的割裂開來,忽視了二者之間的內在關聯性,因此強調教師要有意識地加強教學與科研二者之間的結合,尤其是要將科學研究的成果用于指導教育教學改革,創新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進而解決教學問題,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和水平,也為老師的全面發展提供新的機遇和手段。此外,毛教授還以軟件工程方向的科學研究和教學改革為案例,闡述了如何做好教學和科研二者之間的平衡和關聯。
報告結束后,三位專家還和與會教師就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等問題展開了深入的探討和交流。專家們闡述了軟件工程專業課程開設和教學需要達到的目標,并且對學院的博士點申報工作進行了指導。
人物介紹:鄔向前,教育部長江學者,哈工大軟件學院院長兼計算學部副主任、智慧醫療研究所所長,黑龍江省視聽覺認知計算重點實驗室創始主任,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黑龍江省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專家,國際頂級期刊 IEEE TIP 編委,IEEE高級會員,中國計算機學會杰出會員,黑龍江省計算機學會智慧醫療專委會主任委員,中國科協“英才計劃”計算機學科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虛擬現實與人機交互專委會副主任,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創新聯盟計算機類專業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主持三十余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63、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和人工智能2030重大專項等項目(課題)的研究。已在IEEE TIP/TMM/TIFS等國際刊物和CVPR/ECCV/ACMMM等會議上發表學術論文200余篇,出版學術專著1部,并獲三十余項國內外專利。曾獲得黑龍江省自然科學一等獎和二等獎、全國優秀博士論文提名獎、中國計算機學會優秀博士論文獎、哈爾濱工業大學優秀博士論文獎和國際會議優秀論文獎等,連續七年入選愛思維爾“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其研制的“新冠肺炎CT圖像分析系統”在疫情期間成功應用于新冠定點醫院,為抗疫作出貢獻,成為工信部所屬高校“科技抗疫”代表性成果。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多模態人工智能、計算機視覺、醫學圖像分析、生物特征識別等。
人物介紹:曾碧卿,博士,教授,主要的研究方向是自然語言處理與人工智能。現任華南師范大學軟件學院院長,廣東省智能軟件示范性產業學院院長,廣東省軟件工程實驗教學示范中心主任。中國計算機學會杰出會員,廣東省政府“數字政府”改革建設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計算機學會計算機應用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兼智慧教育工作組長。華南師范大學自然語言處理與智能軟件研究中心主任,華南師范大學“教學名師”,“軟件工程”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負責人,“軟件工程”廣東省重點專業負責人,“軟件工程專業核心課程群”廣東省教學團隊負責人,佛山市人工智能軟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廣東省科技咨詢專家,廣東省本科高校軟件工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廣東省計算機學會常務理事等。
在國內外學術期刊和學術會議上發表中英文學術論文100多篇,主編出版學術專著和教材15部,申獲發明專利30余項,主持或參與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30余項。
人物介紹:毛新軍,國防科技大學首席教授,全國高校計算機專業優秀教師,首屆霍英東教育教學獎獲得者,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和湖南省121人才計劃,教育部計算機領域本科教育改革試點工作計劃(101計劃)軟件工程課程及虛擬教研室建設負責人,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學評估專家,CCF軟件工程課程教改導教班負責教師,信息技術新工科產學研聯盟和中國高校計算機教育MOOC聯盟的實踐教學工委主任,全國高等學校計算機教育研究會理事;從事軟件工程方向的科學研究、教學教改和人才培養工作,在TSE、ICSE、ASEJ、ESE、ICSME、JSEP、SANER、ICPC、JCST、中國科學、軟件學報和計算機學報等期刊和會議上發表論文200余篇,開展了基于開源和群智的實踐教學改革,提出了群體化學習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研制了群體化學習平臺LearnerHub,建立了軟件工程課程學習社區和教學生態,制定了軟件工程課程國家標準,編著教材6部,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省和軍隊教學成果一等獎各1項,湖南省計算機學會教學成果特等獎1項,省自然科學一等獎1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