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概況
長沙理工大學軟件工程專業
專業介紹
本專業起源于2005年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建立的軟件工程培養方向,于2011年獲批軟件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同年獲批招收軟件工程本科生并成立軟件工程系,2015年通過教育廳組織的新專業驗收,2020年獲批湖南省一流專業,同年獲批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專業優勢
(1)注重基礎、強調實踐
以云計算技術為支撐構建教學平臺,大力開展課程改革與教學模式創新,全體學生程序設計基礎能力得到了明顯的提升,專業全體學生CSP能力測試成績長期位于湖南省前列。本專業基礎教學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先后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1門、省級一流課程2門。
(2)創新意識好、工程能力強
結合學科發展,以大數據、人工智能在交通電力水利行業應用為驅動,強化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學生專業基礎扎實,競爭力強,每年可獲得包括“ACM-ICPC亞洲區域賽”、大學生團體程序設計競賽-天梯賽、藍橋杯、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在內的國家級學科競賽獎30余項。
(3)培養目標確清晰,畢業要求落實到位
本專業每4年根據用人單位、畢業生反饋修訂培養方案1次,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優秀的畢業生有的進入到騰訊、百度、字節跳動、深信服等名企工作,有的進入到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廈門大學、中南大學等名校深造,用人單位對畢業生認可度高。
培養目標
本專業遵循“德育為先、知識為本、能力為重、全面發展”的育人理念,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主動適應國家、地方與行業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培養具有高尚品質、社會責任感、良好職業道德、創新思維、科學素養、國際視野和環保意識,掌握軟件工程基礎理論知識、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具備對復雜軟件系統進行分析、設計、驗證、實現、應用和維護,以及軟件系統開發管理等能力的高素質復合型工程人才。
畢業生經過 5 年左右工作鍛煉,應具有職業素養能力、專業知識能力、項目協調與管理能力、職業提升能力等四個方面軟件工程專業領域的能力,其具體含義為:
目標1: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質、科學素養與職業道德;
目標2:具備獨立運用數理、自然科學、專業理論、技術與相應工具進行軟件系統分析、設計、驗證、實現、應用和維護的工程實踐能力;
目標3:具有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與溝通組織能力,在開發團隊中應用管理學、經濟學等多學科專業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對軟件項目進行實施、管理和協調;
目標4:具有國際視野,緊跟技術前沿和行業發展趨勢,能夠在開發過程中考慮社會與可持續發展的關系,通過自主學習不斷更新知識并提高綜合業務能力。
課程設計
軟件工程專業基于產出導向教育理念,堅持踐行“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依托一流課程,打造軟件工程人才“程序設計-軟件設計-軟件工程”能力遞進式培養的課程體系,強化學生的程序設計、軟件開發能力,通過校企合作,強化學生的軟件工程能力,進一步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近三年本科生獲國家級學科競賽獎100余項,國家級大學生創新性實驗項目2項。
師資力量
現有專業教師21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5人,具有博士學位11人,職稱結構合理、教師團隊整體水平高,是一支年富力強的教學科研團隊。
教學條件
本專業主持學院面向全體學生的“問題求解”能力培養的教學改革與實施,先后建設了云教學平臺、機試考試系統、在線測評題庫等教學資源,在小班授課模式下設計引導學生問題求解能力遞進式上升的教學模式,利用多階段教學效果反饋對教學過程進行持續改進。同時,專業注重學生工程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先后建設了綜合實驗室、軟件工程實驗室、軟件測試實驗室、移動計算實驗室等實驗室,用于學生的專業課程學習及能力培養;與亞信科技(中國)有限公司、湖南省郵電規劃設計院等多家企業簽訂了校企合作協議,作為本科生培養的校外實習基地,提高學生項目實踐和工程應用能力,力求不斷增強本專業的社會適應性。
就業去向
本專業培養的學生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良好的人文素養,掌握軟件工程實踐能力和領域知識,歷屆畢業生就業率保持在92%以上。約5%~10%的優秀畢業生先后進入到了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廈門大學等名校進一步深造,約20%的優秀畢業生進入到騰訊、阿里、字節跳動、百度等著名企業工作,其他畢業生大多進入到了軟件相關行業企業就業。社會各界對本專業學生的綜合能力認可度高,與本專業建立了長期的人才培養合作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