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A级毛片在线播放不收费,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最近最好的2019中文,最好看免费观看高清电影大全

您現在的位置: 學院首頁 > 學院新聞 > 正文

中交疏浚集團-長沙理工大學第四期“疏浚人才崗前聯合培養班”參加“大國工匠?家國使命——港珠澳大橋建設者與青年面對面”活動

2019-04-04

4月3日晚,“大國工匠·家國使命——港珠澳大橋建設者與青年面對面”活動在我校云塘校區大會堂舉行。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工程總監張勁文、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局長助理兼計劃合同部部長高星林、港珠澳大橋咨詢TEC項目經理李英博士,三位港珠澳大橋建設者深入校園與我校來自24個國家的1000多名師生分享了他們親身參與的港珠澳大橋的建設歷程。長沙理工大學副校長蔣昌波教授、劉揚教授等出席了此次活動,我校中交疏浚班學員也有幸參加了此次活動。

 

 

首先,副校長蔣昌波致歡迎詞。蔣昌波指出,港珠澳大橋作為舉世矚目的超級工程,因其超大的建筑規模、空前的施工難度以及頂尖的建造技術而聞名世界,十分歡迎參與大橋建設三位嘉賓與我校師生面對面。

 

 

我校92級校友、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工程總監張勁文做題為“國際視野下的港珠澳大橋工程管理策劃”報告。作為少有的從項目籌備階段就全程參與的大橋建設者,他用了八個字形容港珠澳大橋“超級工程”、“一國兩制”,并直言這是可以載入史冊的傳世項目。而面對這樣的超級工程,伶仃洋大橋項目擱淺的警示,使得如何做好具有國際視野的工程管理策劃,成為項目建設的當務之急。技術標準、橋位選擇、工程方案、口岸模式、環境保護、融資模式、三地協調、建設管理等都是必須縝密思考的問題,而工程技術、材料裝備、壽命保障、工程管理、安全運營、綠色環保是需要嚴陣以待的挑戰。面對錯綜復雜的困難與挑戰,大橋建設者調研了全球類似工程,閱讀了海量文獻,潛心思悟,建立了“標準→策略→目標”的金字塔模型,改進生產流程、升級技術裝備,定下了“成為世界級的跨海通道、為用戶提供優質服務、成為地標性建筑”的建設目標,進行復雜性降解,效仿汽車公司建立工程組織管理模式,循序漸進,突破傳統,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報告結尾,張勁文工程師向大家提出了“品質閃耀在良好的繼承中”的期望,希望大家能學習港珠澳大橋建設中的優秀精神。

 

 

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局長助理兼計劃合同部部長高星林做題為“超級工程與國際合作”報告。高星林介紹到項目主要參與的境外企業就有13家,參與總人數近100人,總合同金額超過3億元。受制于國際招標程序的復雜性,國外資質認可及準入的難度,國際先進經驗和資源的引入主要依托聯合體,或者引進境外技術顧問和團隊模式,誕生了許多國際合作的經典案例。例如,負責參與風險控制的荷蘭隧道工程咨詢公司(TEC),就是專業、敬業、獨立、堅持、開放國際伙伴關系合作的典范;負責參與細節控制的德國PERI公司,正是該公司技術人員六年來現場堅持始終的質量檢驗與控制,才為沉管隧道預制的無故障、無事故、無缺陷提供了前提保障。高星林工程師表示,在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運營正掀起新一輪浪潮的今天,希望同學們積極地投身建設事業,努力實現人生價值。

荷蘭隧道工程咨詢公司(TEC)李英博士做題為“涉外工程領域職業人生漫談”報告。李英分享了她在港珠澳大橋資訊的國際合作,以及在涉外工程領域職業人生的一些體會。港珠澳大橋建設初期,由于緊張的工期、語言交流障礙,在設計和施工的中外不同見解不斷出現等因素影響,中外合作關系逐步出現矛盾,一度降到冰點,這時,兩個強團隊之間的“橋梁”角色十分重要,及時反思問題所在,考慮到中外文化差異,改變工作方法,采取積極主動的工作態度,經過艱難的爬升,中外雙方的合作關系回暖,并且達到了相互信任的新高度。而后,李英工程師希望我們能夯實專業知識技能,培養語言能力、管理和協調能力,把握機會,成就人生。

最后是三位嘉賓與在場師生的互動交流環節,中交疏浚班班長陸佳俊同學有幸參與。他代表中交疏浚班提出了如何從技術、管理、經濟、語言、環境、法律等方面全方位培養滿足行業未來發展的高素質疏浚人才的問題,三位嘉賓給與了解答。

通過參與此次面對面活動,使得疏浚班學員們對大國工匠精神、對家國情懷、對責任與擔當有了全新的認識和體會,懂得如何成為有思想、有情懷、有責任、有擔當的新一代中交疏浚人,在“疏浚大國”到“疏浚強國”的征程中貢獻自己的力量。

(圖/文 陳杰)

 

上一條:水利工程學院舉行2019年本科生教學公開示范課暨教學競賽
下一條:水利工程學院黨委書記喻玲娜為全院教職工講授“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專題黨課

  • <samp id="20me8"></samp>
    <fieldset id="20me8"><var id="20me8"></var></fields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