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09
一、基本情況
水利工程是我校最早的專業學科之一, 始建于1959年,二級學科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1987年開始招收研究生, 1993年取得了碩士學位授權,2006年取得了博士學位授權,“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為“十五”、“十一五”湖南省重點學科。2011年獲得“水利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學科點,2018年獲“水利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學科點, “水利工程”2011年被評為湖南省重點學科,2018年入選湖南省本科院校“雙一流”建設項目國內一流培育學科。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報告中,我校水利工程為B-類,并列全國排名第15位,在華南地區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
二、研究方向
學科立足行業,緊密結合行業特點及其區域經濟建設發展的需要,大力開展科學研究,知識創新與科研開發的整體實力不斷增強。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在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及技術服務等領域有了長足的進步,并取得了較為突出的成績。近年來,學科緊跟形勢發展,瞄準社會經濟發展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與數學和計算機等學科跨學科交叉合作,探索解決重大科學問題和工程關鍵技術難題的新理論、新技術和新方法,凝練了具有特色的研究方向,形成了以“水文學及水資源”、“水力學及河流動力學”、“水工結構工程”、“水利水電工程”、“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水環境與水生態”、“水利工程數學理論及應用”和“水利工程信息科學及應用”等7個相對穩定的研究方向。
三、人才隊伍
本學科現有教學研究人員63人,其中教授20人,博士生導師14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1人,交通部吳福-振華優秀教師2人,交通部青年科技英才2名,湖南省百人計劃特聘教授4名,湖南省新世紀121人才4名,湖南省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2名,湖湘青年英才1人,湖南省優秀青年骨干教師8名,全國優秀教師2名。學科還有雙聘院士2名。學科師資力量優良,學緣、學歷、職稱、年齡結構合理。
四、科研成果
本學科點近三年中共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6項,其中重點項目2項;省部級課題18項;科研總經費達7005萬元,其中縱向科研經費1879萬元;目前本學科在研課題185項,可用研究經費2850萬元。先后為湖南、廣東、廣西、黑龍江等省區水利水運工程建設解決了大量的技術問題,其中獲國家及省部級及以上獎勵12項,獲得發明專利17余項,出版專著10部,年均發表SCI、EI檢索論文40篇左右。本學科學術合作與交流廣泛,與美國康乃爾大學、賓州州立大學、紐約城市大學、日本京都大學等及英國、澳洲、香港等地大學展開廣泛交流與合作。舉辦國際與全國性學術會議14次,擁有良好的學術環境,可為博士生培養提供良好的基礎條件。
五、基地建設
學科擁有“水沙科學與水災害防治實驗室”和“洞庭湖水環境治理與生態修復”湖南省重點實驗室以及湖南省環境保護河湖疏浚污染控制工程技術中心等5個科研平臺,擁有中南地區最大的港航實驗研究中心和先進的水利實驗研究中心,建設有3個試驗大廳,場地面積15000多平方米,設備總值5000多萬元,水流、波浪、結構、環境、巖土等方面室內及室外實驗設備、相關軟件、數據庫及圖書資料齊全,滿足學科各方向研究需要。
下一條:“市政工程”碩士點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