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理工大學水利工程學院研究生導師基本信息表 |
||||
1、個人基本信息: |
||||
姓 名:陳 杰 |
性 別:男 |
|||
出生年月:1982.8 |
技術職稱:副教授 |
|||
畢業(yè)院校:長沙理工大學 |
學歷(學位):博士 |
|||
所在學科:港口海岸與近海工程 |
研究方向:河流海岸動力過程 |
|||
2、教育背景: |
||||
2001.09-2005.06 |
長沙理工大學 |
本科 |
||
2005.09-2008.06 |
長沙理工大學 |
碩士 |
||
2010.09-2011.09 |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 |
研究員 |
||
2008.09-2011.12 |
長沙理工大學 |
博士 |
||
3、目前研究領域: |
||||
(1) 海嘯波作用下岸灘演變與建筑物局部沖刷機理研究 (基礎研究) 依托本人主持的教育部博士點基金課題,目前正在開展海嘯波作用下泥沙起動和輸運、岸灘演變和建筑物(房屋、防波堤、沿海公路等)局部沖刷的實驗研究工作,并著手建立相應的數(shù)學模型,開展數(shù)值模擬研究。 (2) 海岸泥沙運動研究 (基礎研究) 依托本人主持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目前正在開展往復急變流作用下的流速分布、紊動特性、無粘性均勻沙運動和岸灘非恒定輸沙規(guī)律研究,推導泥沙起動的臨界條件,探討推移質非恒定輸沙規(guī)律及特性,推求推移質輸沙率公式。 (3) 波浪水流與植物的相互作用機理 (基礎研究) 依托本人主持的湖南省教育廳優(yōu)秀青年項目,目前正在開展波浪水流與植物的相互作用機理研究。 (4) 工程運用與實踐 (運用研究) 依托本人主持和負責的各類科研課題,開展航道整治工程實施后長河道二維水沙數(shù)模計算與分析、千噸級航道整治關鍵技術研究、吹填造成的懸浮物擴散研究、航電樞紐數(shù)值模擬研究、航道潛能分析與開發(fā)研究、樞紐施工期防洪度汛水流特性數(shù)值模擬研究、沙壩瀉湖型潮汐岔道航道演變研究等工作。 |
||||
4、已完成或已在承擔的主要課題: |
||||
[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往復急變流作用下的沙質岸灘非恒定輸沙規(guī)律研究(負責人, 在研) [2] 教育部博士點基金:海嘯波作用下近岸地區(qū)建筑物周圍局部沖刷機理研究(負責人, 在研) [3] 湖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優(yōu)秀青年項目:湖泊風浪與非淹沒植物相互作用機理研究(負責人, 在研) [4] 海岸和近海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課題:海嘯波作用下沿海公路路基淘刷研究(負責人, 在研) [5] 水利部水科學與水工程重點實驗室開放研究基金項目:植物對湖泊風浪傳播影響研究(負責人, 在研) [6] 港口航道泥沙工程交通行業(yè)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海嘯波作用下岸灘演變及建筑物局部沖刷機理研究(負責人, 在研) [7]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全球氣候變化下的近岸水沙動力特性及其岸灘響應機制研究(參與人, 在研) [8]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滲流影響下的沙質岸灘演變規(guī)律及其數(shù)學模型研究(參與人, 在研) [9] 廣東省交通運輸廳科技項目計劃重大項目:北江千噸級航道整治關鍵技術研究(技術負責人, 結題) [10]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港航管理局委托課題:長洲樞紐壩下長河段航道整治二維水沙數(shù)模計算與分析(技術負責人, 結題) [11] 天津航道局委托課題:國際公司新一代挖泥船性能及作業(yè)效率(技術負責人, 結題) [12] 天津航道局委托課題:環(huán)保疏浚新技術、新裝備跟蹤研究(技術負責人, 結題) [13] 天津航道局委托課題:面向海洋基建工程的懸浮物擴散數(shù)值模擬研究(技術負責人, 結題) [14] 廣東省航道局委托課題:樞紐施工期防洪度汛水流特性數(shù)值模擬研究(負責人, 在研) [15] 廣東省東江航道局委托課題:烏坎西線航道維護標準研究(負責人, 在研) [16] 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設科技項目:近岸交通設施周圍水動力及其局部沖刷精細模擬技術研究(參與人, 在研) [17] 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創(chuàng)新項目:往復急變流作用下的泥沙起動機理研究(指導教師, 在研) [18] 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課題:基于“導師-科研團隊-學科平臺”三位一體的研究生培養(yǎng)模式的探索與實踐(負責人, 在研) |
||||
5、已出版的主要著作: |
||||
無 |
||||
6、已發(fā)表的學術論文: |
||||
[1] Chen Jie, Huang Zhenghua, Jiang Changbo, Deng Bin, Long Yuannan.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Changes of Beach Profile and Mean Grain Size Caused by Tsunami-Like Waves. Journal of Coastal Research, 2012, 28(5): 1303-1312. (SCI收錄) [2] Chen Jie, Huang Zhenghua, Jiang Changbo, Deng Bin, Long Yuannan. Tsunami-induced scour at coastal roadways: a laboratory study. Natural Hazards, 2013, 69:655-674. (SCI收錄) [3] Chen Jie, Jiang Changbo, Hu Shixiong, Huang Wenwei. Numerical study of characteristics of flow field and wave propagation near submerged breakwater on the slope.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2010, 29(1): 1-12. (SCI收錄) [4] Jiang Changbo, Chen Jie, Tang Hansong, Cheng Yongzhou. Hydrodynamic Processes on Beach: Wave Breaking, Up-rush, and Backwash.Communications in Nonlinear Science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s,2011,16(8):3126-3139. (SCI收錄) [5] Jiang Changbo, Chen Jie. Study on threshold motion of sediment and bedload transport by tsunami waves. Ocean Engineering, 2015,100: 97-106. (SCI收錄) [6] Chen Jie, Jiang Changbo, Liu Huying, Wu Zhiyuan. Laboratory Investigation on Tsunami Wave Runup.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2012, Vols. 212-213, pp 336-340.(EI收錄) [7] Chen Jie, Jiang Changbo. Transformation of regular wave passing over a submerged breakwater installed on a sloping bed with Boussinesq model. Proceedings of the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sian and Pacific Coasts, 2009, V4: 22-28. (EI收錄) [8] Chen Jie, Huang Zhenghua, Jiang Changbo, et al.. Beach profile changes under the action of solitary waves: Boussinesq modeling and comparison with laboratorial measurements. Proceedings of the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sian and Pacific Coasts, 2011, 224-232. [9] Chen Jie, Jiang Changbo, You Tao, Liu Huying. Experimenatl study of near seabed flow field and wave propagation over submerged breakwater on the slope. Proceedings of 33rd IAHR Congress, 2009, 5795-5802. [10] Chen Jie, Jiang Changbo, Liu Huying, Liu Shengyu. Turbulence of surf zone on Breaking Solitary Wave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Submerged Breakwater. Chinese-German Joint Symposium on Hydraulic and Ocean Engineering, 2010, 173-178. [11] Chen Jie, Jiang Changbo.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changes of beach profile and mean grain size caused by tsunami waves. Proceedings of 2013 IAHR World Congress, 2013, 1-5. [12] 陳杰, 蔣昌波, 劉虎英, 劉勝宇. 潛堤對破碎帶至沖流帶水動力特性影響數(shù)值分析. 水科學進展, 2011, 22 (3): 382-390. (EI收錄) [13] 蔣昌波, 陳杰, 程永舟, 鄧斌, 隆院男. 海嘯波作用下泥沙運動—Ⅰ岸灘剖面變化分析. 水科學進展, 2012, 23(5): 665-672. (EI收錄) [14] 蔣昌波, 陳杰, 程永舟, 隆院男, 鄧斌. 海嘯波作用下泥沙運動—Ⅱ床沙組成變化分析. 水科學進展, 2012, 23(6): 802-807. (EI收錄) [15] 蔣昌波, 陳杰, 程永舟, 鄧斌, 隆院男. 海嘯波作用下泥沙運動—Ⅲ數(shù)學模型的建立與驗證. 水科學進展, 2013, 24(1): 88-94. (EI收錄) [16] 陳杰, 蔣昌波, 隆院男, 鄧斌, 等. 海嘯波作用下泥沙運動—Ⅳ建筑物局部沖刷. 水科學進展, 2013, 24(6): 832-837. (EI收錄) [17] 陳杰, 蔣昌波, 鄧斌, 隆院男. 海嘯波作用下岸灘演變與床沙組成變化研究綜述. 水科學進展, 2013, 24(5): 765-773. (EI收錄) [18] 陳杰, 劉靜, 蔣昌波. 波浪作用下泥沙運動研究綜述. 泥沙研究, 2014, 4: 74-80. (CSCD核心刊物) [19] 陳杰, 蔣昌波, 鄧斌, 隆院男.波浪通過斜坡上潛堤的波能演化實驗研究.水動力學研究與進展A輯, 2009, 24 (4): 417-424. (CSCD核心刊物) [20] 陳杰, 蔣昌波, 劉虎英, 鄧斌. Mellor-Yamada模型在波浪邊界層中的運用.海洋通報, 2010, 29(3):253-256. (CSCD核心刊物) [21] 陳杰, 蔣昌波, 張紹華, 胡保安. 鏈斗式挖泥船疏浚引起的懸浮物擴散規(guī)律. 交通科學與工程. 2014, 30(2): 55-59. [22] 陳杰, 肖桂振, 蔣昌波, 伍志元, 楊武, 劉靜. 潛堤對海嘯波作用下岸灘剖面變化影響試驗. 長沙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4,11(3):58-64. [23] 陳杰, 楊武, 蔣昌波, 伍志元, 肖桂振, 劉靜. 海嘯波作用下直立堤局部沖刷實驗研究. 海洋通報, 2014, 33(5):76-82. (CSCD核心刊物) [24] 陳杰, 蔣昌波, 隆院男, 鄧斌.基于分層Boussinesq方程的波浪通過斜坡上潛堤傳播變形研究.長沙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9, 3: 40-46. [25] 陳杰, 蔣昌波, 劉虎英, 孫斌.淺化作用下不規(guī)則波浪波高及底部流動特性實驗研究.交通科學與工程, 2009, 25(4): 44-50. [26] 陳杰, 蔣昌波, 等. 圍海造陸工程泄水口懸浮物擴散規(guī)律分析. 海洋科學. 2015, 8. (CSCD刊物) [27] 陳杰, 趙靜, 蔣昌波, 等. 非淹沒剛性植物對規(guī)則波傳播變形影響的實驗研究. 海洋通報, 2015(錄用待發(fā)表) (CSCD核心刊物) |
||||
7、所獲學術榮譽及學術影響: |
||||
[1] 獲獎等級:2011年度中國水運建設行業(yè)協(xié)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獲獎項目:潛堤消波及其護灘特性研究與運用 獲獎人員:蔣昌波,程永舟,陳杰,趙利平,等 [2] 獲獎等級:2010年湖南省自然科學獎三等獎 獲獎項目:波浪底層流動特性及其與床面形態(tài)相互作用研究 獲獎人員:蔣昌波,程永舟,白玉川,劉 誠,陳杰 [3] 獲獎等級:2014年湖南省自然科學獎三等獎 獲獎項目:消浪結構周圍水沙動力特性 獲獎人員:蔣昌波,程永舟,陳杰 [4] 獲獎等級:2014年湖南省優(yōu)秀博士學位論文 獲獎人員:陳杰 [5] 獲獎等級:2010年湖南省優(yōu)秀碩士學位論文 獲獎項目:波浪在斜坡上的傳播變形及與潛堤相互作用研究 獲獎人員:陳杰 [6] 獲獎等級:2015年度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師 獲獎人員:陳杰 |
||||
8、聯(lián)系電話:13467509354 聯(lián)系郵箱:[email protected] |
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