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19
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
長沙理工大學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于1999年專業獲教育部批準設立,當年招生;2008和2011年分別獲“市政工程”碩士和博士學位授予權。2012年獲批“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2016年獲批“湖南省水利工程虛擬仿真實驗室”;2018年獲批“洞庭湖水環境治理與生態修復湖南省重點實驗室”。
2020年獲批湖南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022年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023年首次通過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評估認證。
目前在校學生498人,其中本科生407人。現本科年招生120人左右,研究生40人左右,專業發展至今,已累計為國家輸送專業人才1400多名。
現專職教師 21人,其中正高5人、副高8人、中級8人;具有博士學位16人、工程化經歷21人、國際化經歷7人。
專業經過24年的發展,在各方面均取得一定的成績,2023軟科中國大學專業排名第19名,進入了B+行列。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遵循高等教育規律和人才培養規律,秉承“博學、力行、守正、拓新”校訓精神,堅持“德育為先、知識為本、能力為重、全面發展”育人理念,突出科教融匯,夯實科學教育根基,彰顯工程教育特色,培養學生系統掌握給排水科學與工程領域的基礎理論知識、專業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熟悉與給排水科學與工程相關的人文、倫理、環保、法律、法規、標準及工程管理、項目決策等知識,具備研究和解決本領域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能在市政、土木、環境、水利等行業從事與給排水相關的規劃、設計、建造、運營、管理和科學研究等工作,成為“底色亮、實踐強、善創新、敢擔當”高素質復合型專門人才和行業精英。
本專業畢業生經過5年左右的工程實踐,應達到以下目標:
(1)具備優良的人文素養、科學素養和職業道德操守,具有良好的社會責任感、事業心,能積極服務國家與社會;
(2)熟悉給排水科學與工程領域的法規、規范和技術標準,能夠綜合運用人文科學、自然科學、工程基礎和專業知識,分析、研究、解決給排水科學與工程領域復雜工程問題;
(3)了解給排水科學與工程領域前沿發展,能夠運用現代工具開展給排水科學與工程的規劃、設計、建造、運營管理和科學研究等方面工作;
(4)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國際視野,能夠適應崗位流轉和專業轉換,具備擔任所在領域專業技術骨干或管理崗位領導職務的能力;
(5)具備較完善的知識結構體系和較強的工程實踐能力,具備所從事崗位的專業資質。
3. 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有哪些主要課程?
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給排水物理化學、畫法幾何與土木工程制圖、電工與電子技術、工程力學、土建工程基礎、水力學、測量學、水處理生物學、水文學與水文地質、水分析化學、水泵與泵站、建筑給水排水工程、水資源利用與保護、給水排水管網系統(一)、給水排水管網系統(二)、水質工程學(一)、水質工程學(二)、水工程經濟、水工程施工等。
4. 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就業方向如何?
本專業畢業生可繼續讀研深造,也可在城建、交通、建筑、環保部門和其它企事業單位從事給水排水、水污染控制和水資源保護等方面的規劃、設計、施工和管理等工作,就業面廣,其中多數畢業生進入了各類大型建筑公司和設計院從事施工和設計工作,工作環境良好,待遇較高,本專業多年來一次就業率穩定保持在95%以上。
①立足專業規范和教學質量國家標準,結合城鎮防洪與雨洪利用特色,構建合理的人才培養方案,完善課程體系。②堅持以生為本,強化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培養。③結合當前國家發展戰略及自身優勢,強化“海綿城市建設”、“黑臭水體整治”和“農村污水治理”等內容的培養,提升學生社會競爭力。④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倡導“雙輪驅動”,為創新人才培養奠定良好的基礎。
上一條: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
下一條:環境工程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