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山孕佳木,沅水育瑰寶。為深入感受當地民俗民風,促進非遺文化的保護與傳承,7月27日下午,電氣學院赴國網湖南省超高壓輸電實踐隊沅陵方向隊員前往縣博物館——非遺體驗館,感受紙漿畫的魅力。
非遺紙漿畫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的東漢時期,宦官蔡倫發明的造紙術為此提供了靈感,其基本步驟有選材、制漿、制作和風干等。“以廢舊紙張為原料,通過搗碎、浸泡、揉捏、染色等復雜工序制成紙漿,然后在不同的基底上塑形和裝飾,形成具有浮雕效果的藝術作品……”館內志愿者先向隊員們講解了紙漿畫的發展和基本原理,介紹了館內部分紙漿畫作品。
在志愿者親身示范與耐心教學下,隊員們掌握了作畫時的基本要領。隨后,在一旁專業人士的指導下,實踐隊員們親身體驗了紙漿畫的制作過程,從調制紙漿顏色到用細小的竹簽、牙簽繪制圖案,每一步實踐隊員們都做的格外小心。終于,在經過了漫長的制作時間后,實踐隊員們做出了屬于她們自己的紙漿畫。
此次沅陵博物館的非遺紙漿畫體驗,不僅為青年學子提供了一個了解和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平臺,也激發了她們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熱情。未來,他們將帶著這份對傳統文化的熱愛,繼續在各自的領域發光發熱,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貢獻力量。


(文/高佳妮 圖/高佳妮 一審/田孟萍 二審/楚艷鴿 三審/周巍 報送團隊:電氣學院赴超高壓輸電實踐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