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布式光儲的能源互聯網運行與規劃”教育部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
“基于分布式光儲的能源互聯網運行與規劃”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由長沙理工大學和澳大利亞悉尼大學聯合組建,負責人為楊洪明教授。實驗室旨在面向國際科學前沿,服務于國家全球能源互聯網建設和“一帶一路”建設需求,充分發揮國際合作在科技創新中的支撐和引領作用,開展能源互聯網領域的創新研究、技術攻關、產品研制、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工作,力爭成為國際領先、特色鮮明、開放服務、自我發展的國際科技創新基地和學術中心以及聚集一流學者和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重要平臺。
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計劃由教育部實施,旨在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加強與國外高水平大學合作,建立教學科研合作平臺,聯合推進高水平基礎研究和高技術研究,提高創新人才培養質量,提升高校原始創新能力和國際學術聲譽,加速世界一流學科和世界一流大學建設。
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以國家能源發展戰略為指導,以促進湖南省兩型社會建設為出發點,結合我國對清潔、高效、持久電能的重大需求,圍繞“基于分布式光伏/儲能的能源局域網運行與控制”、“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能源互聯網運行與規劃”以及“一帶一路建設數據驅動的綠色能源優化運行及市場決策”三大方向開展研究,旨在解決高效光伏/儲能組件、清潔能源并網發電、能源局域網協調運行和能源互聯網規劃等領域的關鍵技術瓶頸,為能源互聯網的安全、經濟運行提供技術支持。聯合實驗室融合多種能源信息采集裝置、分布式光伏/儲能設備及各類型負載,涵蓋智能輸配電與需求側管理技術,開展能源局域網運行與控制研究,實現能源局域網內大規模分布式設備的協調管理。以大數據技術為驅動,以電力系統為核心,開展多網絡緊密耦合的能源互聯網運營與規劃關鍵技術研究,實現電力流、信息流、業務流的統一。實驗室主要技術產品包括:光伏組件氫鈍化技術、太陽能電池-超級電容一體化組件及其電氣控制技術、光-儲-荷協同控制系統、可移動的脫網并網一體化供能系統、面向實際工作環境的光伏系統設計。
團隊在可再生能源發電并網控制、智能電網運行領域已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2項、面上/青年10余項以及澳大利亞國家研究基金、美國電力科學研究院等10余項國際科研項目;獲省部級及以上科技獎勵10項,包括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湖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發表SCI論文200余篇,授權發明專利10項、實用新型專利20項。
聯合實驗室將整合國內外創新力量,組建關鍵技術研究核心梯隊,培養一批從事相關科學研究的青年學術帶頭人和研究骨干,并取得一批重大標志性研究與應用成果,全面提升湖南省能源產業自主創新能力,推動全國能源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形成具有國際影響、國內頂尖的清潔能源發電與能源互聯網產學研高端學術科研機構,支撐全球能源互聯網的建設。
詳情請咨詢實驗室聯系人張永熙老師([email protected])。
下一篇:大數據驅動的能源互聯網國合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