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與通信工程學院教學改革項目申請指南
發布時間: 2018-05-07 17:57:38 瀏覽量:
為提升學院本科人才培養質量,積極推動教育工程專業認證、新工科建設性、課程群建設等工作,建設優質本科,支持學院教師和相關管理人員主動開展教育教學改革,根據學校本科教學改革項目申請指南,結合學院實際,現發布2018年學院本科教學改革項目申請指南,作為相關人員開展本科教育教學改革,改進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等工作的選題參考,請學院教師和相關管理人員按照指南要求,積極申報。
一、工程教育專業認證*
項目建設內容:研究工程教育認證的核心理念、內涵和標準體系;研究在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視角下,以培養目標、畢業要求及其指標點為導向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總體設計、路徑、方法;研究如何將產出導向思想體現在達成度評價中,如何形成持續改進的有效閉環。結合學院某個專業實際情況,研究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申報書、自評報告內容要素。
項目建設時間:項目周期為1-2年。
項目結題要求:提交針對學院某個專業的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申報書、自評報告及其相關附件材料,以及其他能體現教學改革成果的資料。同時需要公開發表教學論文 1篇。
二、課程和教材建設項目*
項目建設內容:全院公共基礎課程群、學院大類中的三個課程群(面向問題、面向系統、面向應用)中的某一個或某幾個課程群的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方法與手段改革、教材建設;精品線上與線下課程建設與應用的理論研究與實踐、省級精品線上與線下課程建設與應用規范或標準的研究與實踐等;信息技術與教學的融合,主要包括微課、在線開放課程建設、優質課程資源共享機制建設、翻轉課堂、教學方法改革等。
項目建設時間:項目周期為1—2年。
項目結題要求:改革課程教學內容,通過資料審核、全方位教學評價等方式進行評審;需要提交詳細的課程教學設計、課程教學大綱(包括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及相應學時分配、教學方式、考核方式等)和效果文件(如:作業、考試、學生評價等);進行教材建設的需提交教材樣本;提交45分鐘時長的充分反映改革成效的課堂教學視頻資料,以及其他能體現教學改革成果的資料。
三、基于移動互聯網學院的校企合作產教融合*
項目建設內容:根據學院移動互聯網學院目標與規劃,開展新專業建設、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探索實踐育人體制機制,通過實踐教學體系改革、實踐教學基地建設、高校教師與行業企業、實務部門專家互聘和聯合編寫教材、教學案例等,加強本科實踐教學環節,改革人才培養模式。
項目建設時間:項目周期為1-2年。
項目結題要求:新專業申報書、新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新專業建設規劃;實踐教學體系和基地建設方案,包括課程改革方案、基地運行方案、本科生實習實踐教學方案等;校企合作開發的課程建設方案、教材文本和教學案例集;建立一支職稱結構合理、實踐教學能力強、創新活動經驗豐富的校內外指導教師隊伍;提交項目支持本科實踐創新育人模式的研究報告和教學效果文件(如:作業、考試、畢業設計(論文)、學科競賽獲獎、學生評價等),以及其他能體現教學改革成果的資料。
四、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
項目建設內容: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建設、創新創業實踐平臺建設、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創新創業教育管理改革等。
項目建設時間:項目周期為1—2年。
項目結題要求: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設計方案與課程開發實例;創新創業實踐平臺建設方案與實踐效果分析;創新創業教育管理制度,以及其他能體現教學改革成果的資料。
五、新工科專業研究與實踐項目*
項目建設內容:研究分析新經濟對傳統工科專業人才培養提出的新要求,重新審定專業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提出工程教育改革新理念;面向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探索基于現有工科專業改造升級的新方向、新領域,形成學科專業的新結構;將新工科建設與人才培養質量緊密聯系起來,探尋人才培養的新模式、新標準、新體系。
項目建設時間:項目周期為1—2年。
項目結題要求:提交新工科專業建設方案,提交新工科專業培養方案、課程體系、系列教材和實施案例等;提交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前后的對比分析報告,突出新工科專業在專業布局與結構、人才培養方案、教學環節、課程體系、師資隊伍建設、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學業評價、人才培養質量等方面的成效,以及其他能體現教學改革成果的資料。
六、教學質量保障和評價體系建設項目
項目建設內容:學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建設、專業辦學質量評價、專業認證、課程評價、考試評價等;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實施的研究與實踐等。
項目建設時間:項目周期為1—2年。
項目結題要求:制定有關教學質量保障、持續改進的制度;專業辦學質量評價標準;課程評價制度;提交詳細的課程考試試卷樣卷、學生考試答卷、試卷分析和效果文件(如:作業、平時考試方式及成績、學生評價等);提交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實施的研究報告與實踐效果分析,以及其他能體現教學改革成果的資料。
七、新生專業教育項目
項目建設內容:吸收國內外成功經驗,根據院系和學科具體特點,采取多種形式為新生提供全方位的專業教育、咨詢指導和學業規劃,實施個性化的人才培養計劃,建立并切實落實本科新生導師制度,進行“個性化教育,定制式指導”,設計并開設新生研討課程等。
項目建設時間:項目周期為1—2年。
項目申請主體:有本科生培養任務的院系。
項目結題要求:制定具有院系特色的“新生專業教育計劃”,并組織實施;項目結束后提交總結報告,要求包括“新生教育計劃”的成效:各項相關制度和課程等的開展情況和實施成果,并通過調研或訪談的方式整理新生的反饋意見,為項目的可持續性發展提供借鑒。
項目計劃立項不多于10個,每個項目0.5-1萬元
八、教育教學質量提升項目
項目建設內容:通過一系列的制度、條件、隊伍建設,提高本科教育教學質量。研究內容主要包括教學中心地位的落實、教學條件的保障、教師教學積極性的激發、教學科研互動促進教學、教學學術隊伍建設等。
項目建設時間:項目周期為1-2年。
項目申請主體:教學管理人員或學院教師。
項目結題要求:提交研究報告、應用方案、決策建議;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的制度規定;教學學術隊伍建設方案,以及其他能體現教學改革成果的資料。
九、自選主題研究項目
項目建設內容:配合學校優質本科教育計劃的實施,鼓勵學校教師或教學管理人員結合自身工作自選主題開展教改研究調查,對本科教改提供依據。
項目建設時間:項目周期為1—2年。
項目結題要求:提交研究報告、成果附件以及其他反映課題研究成果的資料。研究成果必須符合學術規范,并有一定創新。同時需要公開發表教學論文 1篇。
注:*為學院重點推薦項目。
附件1:
長沙理工大學2018年本科教學改革項目申請指南
為提升學校本科人才培養質量,積極推動“優質本科教育計劃”,支持學校各院系、教學團隊、授課教師和相關管理人員主動開展教育教學改革,現發布2018年本科教學改革項目申請指南,作為相關人員開展本科教育教學改革,改進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等工作的選題參考,請各院系、教學團隊、任課教師和相關管理人員按照指南要求,并參考通知中的流程,積極組織申報。
一、教育教學質量提升項目
項目建設內容:通過一系列的制度、條件、隊伍建設,提高本科教育教學質量。研究內容主要包括教學中心地位的落實、教學條件的保障、教師教學積極性的激發、教學科研互動促進教學、教學學術隊伍建設等。
項目建設時間:項目周期為1-2年。
項目申請主體:教學管理人員或學院教師。
項目結題要求:提交研究報告、應用方案、決策建議;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的制度規定;教學學術隊伍建設方案,以及其他能體現教學改革成果的資料。
項目計劃立項不多于5個,每個項目0.5-1萬元。
二、課程和教材建設項目
項目建設內容:精品線上與線下課程建設與應用的理論研究與實踐、省級精品線上與線下課程建設與應用規范或標準的研究與實踐、專業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的優化、哲學社會科學課程建設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強化、教材建設與“馬工程”教材的使用等。信息技術與教學的融合,主要包括微課、在線開放課程建設、優質課程資源共享機制建設、翻轉課堂、教學方法改革等。
項目建設時間:項目周期為1—2年。
項目申請主體:課程教學團隊或主講教師申報。
項目結題要求:改革課程教學內容,通過資料審核、全方位教學評價等方式進行評審;需要提交詳細的課程教學設計、課程教學大綱(包括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及相應學時分配、教學方式、考核方式等)和效果文件(如:作業、考試、學生評價等);進行教材建設的需提交教材樣本;提交45分鐘時長的充分反映改革成效的課堂教學視頻資料,以及其他能體現教學改革成果的資料。
項目計劃立項不多于15個,每個項目 0.5-1萬元
三、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
項目建設內容: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建設、創新創業實踐平臺建設、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創新創業教育管理改革等。
項目建設時間:項目周期為1—2年。
項目申請主體: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教師或教學管理人員。
項目結題要求: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設計方案與課程開發實例;創新創業實踐平臺建設方案與實踐效果分析;創新創業教育管理制度,以及其他能體現教學改革成果的資料。
項目計劃立項不多于10個,每個項目0.5—1萬元。
四、校企合作產教融合
項目建設內容: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探索實踐育人體制機制,通過實踐教學體系改革、實踐教學基地建設、高校教師與行業企業、實務部門專家互聘和聯合編寫教材、教學案例等,加強本科實踐教學環節,改革人才培養模式。
項目建設時間:項目周期為1-2年。
項目申請主體:學院教師或教學管理人員。
項目結題要求:實踐教學體系和基地建設方案,包括課程改革方案、基地運行方案、本科生實習實踐教學方案等;校企合作開發的課程建設方案、教材文本和教學案例集;建立一支職稱結構合理、實踐教學能力強、創新活動經驗豐富的校內外指導教師隊伍;提交項目支持本科實踐創新育人模式的研究報告和教學效果文件(如:作業、考試、畢業設計(論文)、學科競賽獲獎、學生評價等),以及其他能體現教學改革成果的資料。
項目計劃立項不多于15個,每個項目0.5-1萬元。注:本項目不支持已有的日常實驗、實習、實踐教學支出。
五、新工科專業研究與實踐項目
項目建設內容:研究分析新經濟對傳統工科專業人才培養提出的新要求,重新審定專業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提出工程教育改革新理念;面向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探索基于現有工科專業改造升級的新方向、新領域,形成學科專業的新結構;將新工科建設與人才培養質量緊密聯系起來,探尋人才培養的新模式、新標準、新體系。
項目建設時間:項目周期為1—2年。
項目申請主體:具有工科專業的有本科生培養任務的院系。
項目結題要求:提交新工科專業建設方案,提交新工科專業培養方案、課程體系、系列教材和實施案例等;提交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前后的對比分析報告,突出新工科專業在專業布局與結構、人才培養方案、教學環節、課程體系、師資隊伍建設、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學業評價、人才培養質量等方面的成效,以及其他能體現教學改革成果的資料。
項目計劃立項不多于10個,每個項目0.5-1萬元
六、教學質量保障和評價體系建設項目
項目建設內容:學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建設、專業辦學質量評價、專業認證、課程評價、考試評價等;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實施的研究與實踐等。
項目建設時間:項目周期為1—2年。
項目申請主體:本科教學管理部門或有本科生培養任務的院系。
項目結題要求:制定有關教學質量保障、持續改進的制度;專業辦學質量評價標準;課程評價制度;提交詳細的課程考試試卷樣卷、學生考試答卷、試卷分析和效果文件(如:作業、平時考試方式及成績、學生評價等);提交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實施的研究報告與實踐效果分析,以及其他能體現教學改革成果的資料。
項目計劃立項不多于10個,每個項目0.5-1萬元。
七、新生專業教育項目
項目建設內容:吸收國內外成功經驗,根據院系和學科具體特點,采取多種形式為新生提供全方位的專業教育、咨詢指導和學業規劃,實施個性化的人才培養計劃,建立并切實落實本科新生導師制度,進行“個性化教育,定制式指導”,設計并開設新生研討課程等。
項目建設時間:項目周期為1—2年。
項目結題要求:制定具有院系特色的“新生專業教育計劃”,并組織實施;項目結束后提交總結報告,要求包括“新生教育計劃”的成效:各項相關制度和課程等的開展情況和實施成果,并通過調研或訪談的方式整理新生的反饋意見,為項目的可持續性發展提供借鑒。
項目計劃立項不多于10個,每個項目0.5-1萬元
八、自選主題研究項目
項目建設內容:配合學校優質本科教育計劃的實施,鼓勵學校教師或教學管理人員結合自身工作自選主題開展教改研究調查,對本科教改提供依據。
項目建設時間:項目周期為1—2年。
項目申請主體:學院教師或教學管理人員。
項目結題要求:提交研究報告、成果附件以及其他反映課題研究成果的資料。研究成果必須符合學術規范,并有一定創新。同時需要公開發表教學論文 1篇。
項目計劃立項不多于 5個,每個項目0.5-1萬元。